高中历史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34457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冯冯太后对对孝文帝一直存有戒心,孝文帝聪聪慧早 熟,冯冯太后担心他长长大后会对对自己不利,所以 并不喜欢欢他。有一次,冯冯太后在大冷天里,把 穿着单单衣的小皇帝关在一间间空屋子里,3天不给给 他饭饭吃,还还打算废废掉他。后来因为为大臣的劝劝 阻,拓跋宏才保住了皇位。而拓跋宏从小就跟 着冯冯太后,对对待冯冯太后就如亲亲生母亲亲一样样。所 以,即使被责罚责罚 也毫无怨言。在这这两个人的努 力下,北魏进进入发发展的新时时期。 请请思考: 1.冯冯太后对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有怎样样的影响? 2.北魏孝文帝在哪些方面进进行了怎样样的改革? 结结果如何?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概况:

2、(1)主持者:_。(2)改革重点:建立各种_,以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冯太后新的制度2.措施:(1)制定_,整顿吏治。背景:吏治黑暗,贪污成风。措施: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_。俸禄由_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准官吏自筹。影响:使吏治有所好转,成为北魏王朝走向兴盛的重要原因。俸禄制国家统一官吏俸禄制(2)推行均田制:前提:政府控制着大量的_。内容:将_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作用:使_得到了土地,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无主荒地国家控制无地农民(3)设立三长制:目的:配合_,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内容: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_,五里立一党长。职责:检查_,征收租赋

3、,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_。作用:使国家从_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均田制里长户口中央均田制(4)推行租调制:原因:配合_。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_。作用: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的_,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租调编户齐民均田制【合作探究】1.北魏实行的各种新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提示:北魏实行的各种新制主要包括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和租调制等。俸禄制使北魏吏治有所好转,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实施提供了政治保证;均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租调制一起构成了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为三长制的实行提供了客观条件;三长制的实行则又保证了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推行。二、设巧计迁都洛

4、阳1.原因:(1)政治上:平城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保守势力强大。(2)经济上:平城_,粮食供给困难。(3)军事上:北边强敌_的骚扰。(4)地理上: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的统治。2.过程:495年,北魏将都城迁到_。经济比较落后柔然洛阳【合作探究】2.北魏迁都洛阳的历史作用是怎样的?提示:迁都洛阳使北魏孝文帝避开了保守势力雄厚的旧都平城,减小了改革的阻力;同时,迁都洛阳还加强了与汉族地主阶级的联系,成为整个改革的关键步骤和后期改革的前提。三、移风易俗1.重点:学习和采纳汉族的_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2.内容:(1)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_。(2)讲汉话:官员必须讲_。(

5、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鲜卑族原有姓氏改为_。(4)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_通婚,以加强民族联系,巩固统治。(5)改籍贯: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_为原籍。典章制度汉装汉话汉姓汉人洛阳3.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_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合作探究】3.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政策?提示:孝文帝崇尚汉族文化,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提高了鲜卑族的文化水准,是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汉族文化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可以成立?提示:北魏虽然实现了统一(局部),但民

6、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洛阳曾是多个汉族王朝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就可以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这些理由可以成立。一、孝文帝改革的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1)重点:创建新制。(2)目的: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3)内容: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4)作用: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2.第二阶段:(1)重点:实施汉化、封建化。(2)目的:促进鲜卑族接受汉族文化。(3)内容:迁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4)作用:迁都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

7、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名师指津】封建化是指在封建生产关系主导下,各种非封建因素向封建关系的转化。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二、对北魏均田制的评价北魏均田制在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隋唐沿用并发展了这一制度,直到唐朝后期才失去它的作用。从其背景、内容看,均田制使大量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发展了生产,北方

8、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授田农民向政府缴纳租调,有利于封建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均田的前提是国家掌握着土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在包括汉族在内的北方地区实行重视农业的措施,有利于缓和与汉族人民的矛盾,改变了早期民族歧视政策。同时北方少数民族通过实行均田制、租调制,使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使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汉族人民趋同,是封建化、汉化的核心措施,与其他封建化措施共同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名师指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以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为目的,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

9、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作用(2012山东文综)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解题分析】本题借助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本题属于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改革的比较考查。第(1)题应明确二者的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

10、会过渡,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从而找到矛盾,如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的矛盾,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矛盾等。第(2)题的“除旧布新”,联系改革的具体举措,应明确前者突出了制度创新的应用,后者突出了学习与借鉴先进制度的应用。作用可以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统一、民族交流与融合等方面加以归纳。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