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 治(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28398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 治(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 治(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 治(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 治(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 治(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 治(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 治(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理科理科) )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100 分分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7575 分)分)一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十九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旭东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方方面面,于文明而言,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

2、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2.近两年, “小目标” 、 “洪荒之力” 、 “撸起袖子加油干”等大量新词、热词层出不穷,这些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社会的繁荣。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新词、热词提升了我国文化实力 C.新词、热词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3. 由于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加之近年来中拉全面合作的深入发展, “汉语热”在拉美不断升温,了解中国文化日益成为拉美人追求的时尚。拉美地区孔子学院数量达 39家,孔子学院主办的各种活动的年均参与人数在 100

3、 万以上。这佐证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A . B. C . D.4.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与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A. B.C .D.5.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雪莱这一名言体现了什么道理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优秀文

4、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从上述观点中可见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A. B. C. D.7.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

5、着深刻的影响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 A. B. C. D. 8. 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受教育程度和学历 B科学文化水平C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6、千树万树梨花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A. B. C. D.10. 2017 年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 100 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文化的交流与借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A. B. C. D.11.每年的母亲节,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

7、的爱。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世界各民族文化渐趋融合 世界各民族文化没有差别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A. B. C. D.12.“正能量”一词本为物理学术语,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但经过一些博主通过微博将其赋予新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成为社会的流行语,具有了积极意义。这一现象表明A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B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C网络是文化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3. 十九大报告

8、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说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离开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A. B. C. D. 14. 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宣传敬老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

9、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15.2017 年 9 月,由中央网信办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正式启动,我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是因为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是蕴藏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 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B. C. D.16. 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中对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 A、商业活动 B、汉代“丝绸之路”C、人口迁徙 D、教育,特别是国

10、际间互派留学生17.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校,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有利于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成为我们最美的文化根。这要求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尊重多样,逐渐趋同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不移根基,与时俱进A. B. C. D.18. 天津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茶汤、干果、熟梨糕等民间特色小吃。假如天津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文化交流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C.博大精深,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D.尊重差异,平等协商,文化共享19.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

11、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了 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 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0. 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但在当下,特别是在城市中,普通话已然成为人们沟通交流 的主要工具,而方言则裹着人们的乡愁渐渐走远。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将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纳入国家的文化战略。这是因为方言 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12、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B. C. D.2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得益于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的史书典籍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A B C D22.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A. B. C. D.23.茶文化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延续至今,独成一体

13、,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这体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传,具有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 求同存异,不断包容和升华外来文化 兼收并蓄,能消除不同民族间文化差异 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 A. B. C. D. 24.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毛泽东同志于 1958 年就提出这样的论断。的确,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丰富完善,在世界医药学中无与伦比,也是我国最有原创优势、最有希望取得世界级成果的科技领域。这表明( )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华文化自古至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之一 中医文化在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A. B. C. D.25.日本侵占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强迫中小学生学习日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消解中华文化的做法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通过奴化教育以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是因为 中华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 中华文化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强烈认同,是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A. B. C. D.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共共 2525 分)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