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精选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28074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精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精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精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精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精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精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精选教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讲第五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质作用1定义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2分类地质作用项目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能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结果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削低高山、填平洼地,使地表差异减小温馨提示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岩浆活动2地壳运

2、动2分类Error!水平运动 升降运动岩石永久变形温馨提示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 ,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3变质作用岩石变质作用变质岩构造运动、岩浆活动、 地壳内的热流变化4地震(1)成因: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2)按发生原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诱发地震。(3)震级与烈度: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表面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用烈度表示。三、造成地表形

3、态变化的外力作用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破坏作用,形成风化壳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沉积作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温馨提示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力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二者完全是不同概念。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主要的岩石类型A 为侵入型岩浆岩,B 为喷出型岩浆岩,C 为沉积岩,D

4、为变质岩。2主要的地质作用代表冷却凝固,代表固结成岩,代表变质作用,代表重熔再生。3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内力作用的表现有哪些形式?对地表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2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类型?研究这些地质构造对生产、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3外力作用的表现有哪些形式?对地表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4三大类岩石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以考纲为纲Error!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以真题为范Error! 考题精妙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典例命题出发点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形成、分布及物质组成。命题落脚点 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试题评价 (1)材料选取

5、之“鲜活”:贺兰山这一区域就在我们身边,考4(2017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2)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A. BC. D解析

6、第(1)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第(2)题,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答案 (1)C (2)B生熟知程度高,加之材料对“洪积扇”的解释,有利于激发考生对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成因和特点的探究兴趣,也体现了地理学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有用的地理”的理念。(2)命题设置之“灵活”:本题两问从不同

7、角度考查洪积扇特点的成因,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将所学知识和图文信息进行了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点(一)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理论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题点全练题点 1 地壳运动与地貌形成1.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 3 222 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1)(2)题。5(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

8、地貌)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2)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A平顶的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林立的峰林、峰丛解析:(1)A (2)D 第(1)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的过程,据此可判断 A 正确。第(2)题,若位置颠倒,则上部为石灰岩

9、层。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东侧,地势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水溶蚀、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2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为(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2)图中( )A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6C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D形成时间顺序为解析:(1)D (2)D 第(1)题,结合图中岩层的构造、断层、河流等信息可知图中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力作用可能与板块的挤压作用有关;甲山脉所处的

10、地质构造为向斜,乙山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因而两山脉的形成原因不同;丙河流形成于断层处,主要与断层处岩体破碎,容易被侵蚀成河谷有关。第(2)题,图中处位于背斜为储油、储气构造;图中处为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处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图中处岩层位于处岩层下面,说明岩层形成时间早,处岩石侵入岩层,说明岩层形成时间晚。题点 2 板块运动与地貌3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1)(3)题。(1)上图中板块共有( )A1 块 B2 块C3 块 D4 块(2)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冰岛 B非洲东部C太平洋西岸 D大西洋西岸(3)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

11、 )A喜马拉雅山 B马里亚纳海沟C日本岛弧 D安第斯山脉解析:(1)C (2)C (3)A 第(1)题,从上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海沟和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 3 块。第(2)题,上图中虚线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区,属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形成岛或岛弧,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第(3)题,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褶皱山。下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74K 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

12、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析:选 C 由经纬度可知,K 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结合板块分布知识可知该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知能全握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

13、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板块运动与地貌8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相撞板块运动张裂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

14、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知识拓展常考的板块边界地震带板块位置边界类型形成的地貌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新西兰南、北两岛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喜马拉雅山非洲板块内部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非洲断裂带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死海大西洋断

15、裂带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考点(二)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贯通知识1背斜、向斜及形成的地貌背斜向斜9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岩层由老到新)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构造地貌 图示(岩层由老到新)2.断层及地貌表现(1)断层成因及其图解岩石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错动、位移(即发生错位)的断裂构造叫断层,如下图所示:(2)断层的地貌表现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断层形态上升岩块下降岩块断裂带构造地貌块状山地或高地谷地或低地裂谷与河流实例庐山、泰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下水出露成泉(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煤矿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10油、气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