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峨山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23881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峨山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峨山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峨山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峨山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峨山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峨山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峨山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峨山一中峨山一中 2017201720182018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高一语文试卷命题人:命题人: 审题人:审题人:1 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030 分)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祭祖传统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并且把人鬼(祖先)作为祭祀的主要对象。从孔子开始,儒家逐渐与鬼神信仰拉开距离。从根本上说,儒家并不反对服事鬼神,只是将对鬼神的祭祀放到整个道德教化的系统中去思考而已。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不外乎基于以下两种心态:一是饮水思源,

2、追念祖先功德;二是祈求福祉,希望祖先保佑子孙。这里,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关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这里,还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情感关联,甜酸苦辣的人生况味,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向祖宗诉说,从而得到心理的释放,乃至问题的解决。在祭祖的芸芸众生看来,祖宗虽然不在了,但并没有变成虚无缥缈的鬼神,而是在生命上与自己同在,在情感上与自己分享。冯友兰先生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这种诗意的信仰、哲学的智慧,正体现出中国文

3、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家祭是祭祖信仰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但各地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这种家庭祭祖方式,有助于巩固以孝悌为纽带的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的安定和睦,也是讲述家庭故事、传授优良家风,进行家庭教育的最佳场所,实际上发挥了类似西方人“教堂”的作用。宗祠祭祖分为春祭和秋祭,其中最隆重的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的春祭,气氛庄严而热烈。不少地方现在祭祖仪式加上一条,就是为本族优秀子弟发放奖学金、为困难子弟发放助学金。这种宗祠祭祖方式,有助于增进族群内部人们的感情联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现在有些地方,尝试引入祠堂管理委员会议事制度,协助当地村委会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调解村民纠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企

4、业本来是现代市场经济组织,欧美的企业,因为处在全民宗教信仰的社会背景中,根本不必要也不可能考虑员工的精神信仰问题。广东东莞的一些企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专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本企业员工设立了“祖宗堂” 。 “祖宗堂”供奉“天地国亲师”牌位,以及本企业所有员工姓氏祖宗的牌位。 “祖宗堂”平时开放,员工在家庭的重大纪念日,或者在思念家乡和亲人时,均可自行前往祭拜、上香。在春节和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则请出所有牌位,放置在企业大礼堂,组织本企业全体员工举行隆重的集体祭拜仪式。其祭拜程序参照农村宗祠祭祖仪式而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动,祝文则包含有本企业本年度发展成绩及前景展望等内容。在他们看来,教化员

5、工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化的本质就是教做人,做人首先是行孝。把孝落实了,人的动力就出来了,能力就出来了,整个格局也就出来了。这种企业祭祖方式,是对中国传统乡村宗祠祭祖方式的继承和超越,既满足了个体的精神信仰需求,又增进了本企业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建设企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祭祖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信仰,祭祖信仰应该成为我们重建“文化自信”的起点,为中华民族在当代的重新崛起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石。(摘编自黎红雷企业与社区如何祭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祭祖传统古已有之,是中国人民缅怀先祖的一种方式。它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三类,其中人鬼是

6、主要的祭祀对象。B.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和情感关联,祭祖的人认为,祖先既在生命上与我同在,也在情感上与我分享。C.中国人的祭祖信仰基本出于两种心理诉求。一是不忘根本,有感恩祖先赐予之意。二是祈求福祉,企盼祖先保佑后代。D.儒家把服事鬼神放到了于人有道德教化意义的层面上去考虑,但孔子认为要与鬼神信仰保持距离,即否定鬼神的存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人的祭祖信仰自然而朴实地回答了哲学上的终极追问,这是中国人在处理哲学问题上的智慧,体现出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B.在冯友兰看来,行祭礼是表达对先人情感的诗意之举,而不是真的出于对鬼神的敬畏

7、或崇拜,祭礼与宗教之礼的意义是有差别的。C.家祭是祭祖信仰的常见形式,在具体做法上各地有所不同。重视家祭可以让子女孝顺父母,兄弟之间友爱,也利于传授优良家风。D.家祭和宗祠祭祖能起到敦亲睦族的效用,有利于维护家庭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宗祠祭祖在方式和制度上的新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欧美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对中国人的信仰传统有所考虑。这种考虑从某种程度上说关乎中国员工的心理需求,会对企业发展有益。B.企业祭祖是对传统祭祖方式的创造性继承和超越,是现代市场经济企业文化的表现。企业员工集体祭拜使得员工与企业同艰苦共命运。C.东莞一些企业

8、设立了“祖宗堂”,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提供了祭拜的场所,这样做可解思乡怀亲之苦,也可以起到教化人的作用。D.祭祖信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是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对此我们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积极、正面引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5 题。遍地白花遍地白花刘庆邦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了张家古旧的门楼子,画了李家废弃的碾盘,画了石榴树、柴草垛、鸡窝村民看着平常的

9、东西,经她一看,就成了好看的东西,经她用笔一点,就成了一幅画。凡是被她画过的人家,神情都有些骄傲,还没被她画过的,都希望她能到家里画一回。小扣子也热切盼望女画家到他家作画。自从女画家到来,小扣子就天天跟着。女画家的每一幅画,都是在小扣子的注视下完成的。这天早上,小扣子一爬起来,就和他的黄狗去找女画家。女画家住在村东头,那家闺女刚出嫁,正好空着一间房,女画家就租住在那里。住了几天,房东就把女画家当闺女看了,不让她交房租。太阳还没出来,村街上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有人家烧麦秸,有人家烧豆叶,有人家烧甜瓜秧,每样柴火散发一种香,就形成了醇厚绵长的人间烟火味。村里人原来并不觉得烟火味香,而女画家一进村就

10、闻出来了,她说,哎呀,真香!大家用鼻子吸了吸,是香。这会儿,女画家正在给房东家的祖父画像。她身后站了不少人,他们静静地肃立着,连出气都尽量放轻。女画家目光只在老人和画之间牵来牵去。她下笔很果断,也很有力量,能听见画笔在画纸上划动的声音。老人在墙根儿蹲着晒太阳,脸上的皱纹很多,连耳朵的高处都爬满了,这些皱纹像大地上的河流和沟壑,弯弯曲曲。小扣子一看画像,心就震了一下,以为自己的祖父复活了,正慈爱地看着他。他眼睛有些发湿,差点对着画像喊出一声爷爷。有了这张画像,人们对老人也多了几分羡慕,说他满脸的褶子变成了满脸的画意。女画家又给房东家的儿媳画了一朵硕大的红莲花,光彩烁烁,仿佛是开在一潭清水上。花样

11、子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村就开遍了红莲花。女画家开始到野地里作画了,小扣子和黄狗在后面跟着。女画家画的是一片茅草,茅草的叶和茎都枯黄了,只有穗子是银白的,许多穗子连起来,就有了气势,一片白茫茫,让人怀疑走进了月光一样的梦境。在小扣子眼里,这画有声音,是旷野里长风吹在茅草穗子上发出的呼呼声;有气味,是土地的气味、茅草穗子的气味;有温度,温度很低,让人感到萧萧的凉意。黄狗突然跑到茅草丛里,女画家把它也画进去了,画上的黄狗在张着耳朵听风。小扣子心里欢喜,女画家总算画了他家一样东西。晚上,母亲用手巾包着新鲜的鸡蛋,带着小扣子,给女画家送去。女画家说,画了人家的门,画了人家的狗,不给人家钱,还白吃人家

12、的鸡蛋,这样的便宜事上哪儿找去!她的话把院子里的人都逗笑了。月光正好,大家说着闲话。女画家问这里种不种荞麦,又说小时候在农村住过一段时间,见过荞麦开花。花又多又密,白得成了阵势,成了海洋,看一眼就把人震住了。在此以前,她喜欢看一朵两朵的花,老是被那些孤独的花感动。看到荞麦花,她才打开了眼界,那潮水般涌来的看不见花朵的花朵,更让人激动不已和震撼。如今,那样的荞麦花很难看到了。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只有如霜的月光静静洒落。小扣子把女画家的话都记住了。来年,在小扣子的要求下,母亲在一块地里种上了荞麦。荞麦发芽了,荞麦长叶了,荞麦抽茎了,荞麦结花骨朵了荞麦终于开花了!荞麦花开遍地白,跟女画家的回忆

13、一样,恍如仙境。(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以收秋后色彩单调的农村为背景,写女画家的取材作画和村民的反应,显示出她与村民不一样的审美取向。B.小说文笔细腻,富有韵味,如写村街上弥漫的烟火味,写老人脸上的皱纹,写画上黄狗的神态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C.小说没有曲折的情节,而注重场景描绘,意在引领人们去发现乡村之美,唤醒人们心中沉睡却不能忘却的乡村诗意。D.小说写村民对女画家的热情友好,不仅突出了乡情的淳厚质朴,还着意引导读者了解乡村生活状况,关注农民的感情世界。5.小说以荞麦花开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4、。(6 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本题共(三)实用类文本(本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材料一材料一: :2017 年,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上海、浙江两地的首届高中毕业生迎来高考检阅。这一轮试点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六/七选三”模式下的学科失衡问题。据初步调查,2016 级高中生在 2017 年选定选考科目时,浙江省某中学近千人中只有 7 个学生选考物理;某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也只有不到 50 人选考物理;某县所有中学只有不到 100 人选考物理;某市 2016 级约一万名学

15、生,只有不到 900 名学生选考物理。这些现象虽然仍在动态变化中,但是“惧选物理”的情绪由落后地域向发达地域、由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向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快速蔓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选自搜狐网尴尬的物理:浙江新高考下的学科失衡与制度改进,2017.9.14)材料二材料二: :“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 1%为 100 分,2%为 97 分,以此类推,以每 3 分为一个分差

16、档设置 21 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 40 分。“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 ”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 10 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 10 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新高考改革引争论 “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2017.10.27)材料三材料三: :2017 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 1400 多所高校中,有 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如下:物理 91%,化学 83.5%,技术 70.6%,生物 68.8%,历史62.8%,地理 60.9%,政治 59.7%。(选自搜狐网高考改革后物理到底有多重要?,2017.7.13)材料四材料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