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16968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专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艺术专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艺术专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专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专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江南六大古镇景观的审美特征及现实意义论江南六大古镇景观的审美特征及现实意义-试论历史名城名镇景观【摘要摘要】:本文总结了江南六大古镇的审美特征:含蓄蕴藉、淡泊恬静的空间意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 重的文化底蕴;别有韵味的景观格局;因地制宜的景观元素;私家园林成为古镇中的亮点。同时挖掘了其 现实意义,阐述了江南古镇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关键词关键词】:历史积淀、人文气质、水乡模式、功能主义、古典园林 Abstract: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hiangnan six Guzhens esthetic characteristic:

2、 Contains reserved and refined, lives simply the tranquil spatial ideal condition; The deep history accumulates, with the strong cultural inside story; The flavor the landscape pattern; Acts as circumstances permit landscape element; The private botanical garden becomes in the Guzhens spot. At the s

3、ame time has excavate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elaborated the Chiangnan six Guzhen to th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enlightenmentand the instruction function. KeyKey word:word: The beauty gathers one, the history accumulates, the humanities makings, the region of rivers and lakes pattern, th

4、e function principle, the classical botanical garden我国江南六个著名的古镇: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浙江的西塘、南浔和乌镇以其古朴自然的质朴 表情和宁静淡泊的人文气质成为旅游的热门景点,并一起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笔者近期走访了这几个古 镇深刻体会到人们在这远离喧嚣的古镇寻找灵魂的宁静家园,寻回一份久违的原始的真我的心情,同时也 寻找着东方文化的浓浓韵味。这六大古镇的景观尤其是古镇的名片,人们流连于粉墙黛瓦和波光绿荫之间,醉心于“阶前流水浆声 远,巷月桥影梦里长”的水墨风情画。虽然各镇的景观因为生态、人文、经济、民俗等条件的迥异而各有 差异但其

5、审美特征可以总结出几个相似点。一一. .含蓄蕴藉、淡泊恬静的空间意境含蓄蕴藉、淡泊恬静的空间意境江南古镇景观形态上追求的是古朴自然、洗尽铅华、曲折幽深、隽永朦胧的空间形态,哲学上追求的 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对 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 观把握为主。山水景观都赋予人性化,所谓“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景观之于人是崇拜和热爱的对 象,充分表现了崇尚自然,引入自然的生态精神。把自然看作是人化的自然,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人化,孔 子所说:“生生之谓易“,即强调生活是

6、宇宙,宇宙就是生活,领略了大自然的妙处,也就领略了生命的意 义。在江南古镇我们处处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鳞次栉比的老屋古桥、倒影荡漾的粉墙黛瓦,还有似镜的 清波、如烟的涟漪、悠悠的浆橹、茵茵的青苔,它就象一个深沉悠远的迷、古老美丽的梦。那浆声灯影里 的诗情画意如同天籁扣开每个人在浮华都市里日益冷漠的那块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这是一幅真实的世俗生活画卷、是江南地方的文化景观、是舒适宜人的人居模式、是“天人合一”的 中国传统理念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塑造了中国人理想的、文明的、富足的、诗意的、和谐的居住环境。 也许正是这一点近些年许多房地产商对此万般推崇。 “人,诗意地栖居”曾作为一个概念的炒做令许多人

7、 激动过,但现在回过头来反而感觉疑惑,他们已经把这种人与自然生生相息、宁静致远的情境扭曲成一种 生活状态中的商业可能;他们仅仅拮取了古镇景观中的某个片断或某个符号而放弃了其最根本的空间意境。二二. .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重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重的文化底蕴初到古镇很多人之前对古镇的影响是吴冠中画里清亮的波光和绿荫间的粉墙黛瓦,难免会有些失望, 这里的墙瓦灰暗斑驳、古旧的墙角里石阶上长满了青苔,但正是这种古朴而真实生活着的景观形态才真正 见证了小镇在世道的变迁中浮浮落落,涵养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江南人文风物之苹,民风淳朴,人心向善,礼贤下士,温良恭俭。许多景观背后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 事:

8、在乌镇我们能体会到林家铺子中林老板的艰辛和恭俭,在甪直我们看见的每一棵古银杏仿佛都是 叶圣陶笔下的那一棵。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浸润着人文的丰厚,潜藏着人们对前辈的深深敬意。近些年许多论者大声疾呼城市景观的文化性,主张以文化来拯救城市,使之摆脱无意义的困境。但因 为没有从本质上探究人居环境同人类文化的内在关联,使这场“文化”热不仅未能给设计观念带来实质性 的突破,而且导致了思想上的混乱。在江南古镇中我们能体会到文化意味和历史风貌并不是附加到景观上 的,而是从骨子里透出的人文气质和儒雅以及对人的价值和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三、别有韵味的景观格局三、别有韵味的景观格局这六大古镇的景观格局基本上都是“五

9、湖环境于外,一镇包涵于中。人们常说江南古镇“水巷小桥多, 人家尽枕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江南古镇的定义就是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类集聚地,并在一定的地域形成完善的以水为中心的网络体系。水是古镇的灵魂,水是古镇的命脉,水是古镇千年的承载, 水的律动水的轻灵造就了古镇整体的美。水抚平了人们的浮躁不安也凝练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也不由得柔 和而细腻了(图 1) 。(图 1)乌镇:与水为邻的建筑造就了与水为邻的生活说到水就不得不说说桥,在江南平坦的地平线上桥是制高点,拱背隆起,打破田野村镇的单调和平直, 将远山和近水烘托得万般调和,把水路和陆路紧相连接。站在桥上河街景色尽收眼底。桥,本身就是一个

10、美好的景物,秀水拱桥,石栏环洞,极富诗情画意。对于中国人,特别是江南人来说,最骄傲的就是“水乡模式” 。人具有亲水性,当人与水接触时会用 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感受水的亲切水的状态,从而使人感到兴奋。无论对于江南水乡也好,对于整个中国也 好要处理好人和水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将这些水视同自己的血脉,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还原地貌,还原本来的 生活。四、因地制宜的景观元素四、因地制宜的景观元素水乡的民居多以木构一、二层为主,为适应江南湿润的气候,布局多穿堂,有天井。院落构造为木架、 瓦顶、空斗墙、观音兜和马头墙,形成了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建筑和水打成 一片,人和水尽量亲近。弯弯的河道,排排

11、的廊柱,重重的券门,灵空的水阁,粼粼的倒影,是充满诗意 的梦境。周庄是前街后河,西塘沿河全是柱廊,南浔傍水尽是券门,乌镇临河的房屋索性跳出河面,做成 水阁房,家家枕河而眠。这些邻水而居的人们为了充分利用水优势通长在房屋邻水的一面开个后门用石板 铺成几级台阶通向水面,这样就便于浣洗。同时这样几级台阶也可作为船码头便于人们在此上下船。有些 人家还把建筑设计成凹型,水面似乎进入了宅内,既减少了对河道交通的阻碍又便于雨天使用,真是匠心 独具。西塘镇的长廊共有 1300 多米长,廊蓬是从街面房屋延伸至河边的一层斜斜的屋面,将沿河的小街保 护起来,既可遮阳又可避雨。考究其由来原来是因为人们靠岸进行贸易往来

12、,形成了水边街市。许多商家 为了给顾客创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就在店面前搭起了廊棚,以便给上岸购物的顾客遮风挡雨。这种古朴 的功能意识和浓厚的人情味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图 2) 。(图 2)西塘的烟雨长廊:廊蓬不但是西塘风景的一绝更折射出淳厚的民风)江南古镇的景观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塑造了极为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型及审美情趣。人们因此可以 体会到其间洒脱的生活气息、动人的水乡风情和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给人情景交融的境界,是理性与浪 漫、功能与艺术、实用与感人完美的结合。这种三种结合同时也是现代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其间功能 主义与人文关怀的相互依存的完美模式是中国园林与建筑文化中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特

13、质。五、私家园林成为古镇中的亮点五、私家园林成为古镇中的亮点在古代中国士大夫阶层追求老庄无为浪漫、逍遥悠游的隐士生活方式,热衷于山水间的静思默想,退隐 山林,游山玩水,以诗酒琴画为乐。文人士大夫在园林景物中寄托了更深层情欲,追求象外之意趣、神韵,使 物境与心境融为一体,启动人的心灵的主观能动性。同里古镇的退思园是晚清私家园林建筑的经典。园名“退思”二字取“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园以水为中心,具贴水园之特亭、例,山、堂、廊、轩、榭、舫皆紧贴水面,园如出水上,可谓独秀江南, 在建筑美学上也堪称一绝。清式的建筑,蜿蜒的曲廊,破水的石舫,平静的水面,折射的阳光,起了变化 的影子,加上闪烁的树影,清

14、淡的花香参杂其间使人不由得感受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 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 ”寻找到灵魂深处最宁静的归依(图 3) 。(图 3 )同里退思园:向心式布局的退思园显得十分宁静淡泊江南古镇因为这些别具特色的园林而更显得清丽秀美,这些园林与古镇的整个大环境是如此的协调, 是古镇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同一个清丽的女子那善睐的明眸。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人们往往也把城 市公园或城市广场作为其间的亮点来对待,古镇的这些园林给我们提供了局部之于整体,中心之与全局完 美依存的模版。同时,中国古典园林那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近些年我们周围充斥了一些国外概念的居住模式如 TOW

15、N HOUSE 等,这些新模式的引进是溶进我们血 管里的新鲜血液。但是在乌镇的桥头、西塘的岸边、同里的巷内那种从心底滋长出的感动包裹了全身,最 纯粹的居住模式不是别的正是与自然为邻,与明月清风做伴,在浆声灯影里感受深蕴的文脉、淳朴的民风、 贴心的人文关怀、与自然相生相息的生活、宁静致远的空间意境这些是任何国外的居住模式都无法企 及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1卢群著, 江南古镇游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2 陈从周著, 说园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4 年 11 月 3 戴念慈著,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 , 建筑学报 , 1990, 2 4 吴渝周游著, 情致西塘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5 刘文军、韩寂著,建筑小环境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