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812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摘 要: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开设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中小学必修课和校本课程。在实践中由于观念、制度、机制及教师素质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虚无化、学科化等问题,致使其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要使其有效地实施,就必须从改变观念和行为入手,加快制度改革和完善,大胆尝试和创新。关键词: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经验; 问题; 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中开设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中小学必修课和校本课程,它是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走出课堂,教本,校门进入现实社会生活,通过自主的丰富的实践活

2、动及反思实现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课程。但是,在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及取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经验性课程。最早由杜威在批判传统以知识为本,学科课程和分科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的。为了解决传统课程一方面脱离社会现实和儿童生活与个性的弊端,站在民主主义这一理想的立场上,提出了“教育即生长”,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杜威的课程理论自上个世纪初叶提出后就被广泛接受。虽然各国称谓不同,但生活、经验、儿童中心、做中学仍是该课程的灵魂和基点,经验性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本质并没有根本性变化。20 世纪 30 年代,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即学校

3、”、“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基本观点的生活教育观,就是对其理论的改造和经验课程在我国的首次实践。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活动课程也是为了解决传统学校教育学教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而设计的,仍是典型的经验性课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以此为起点, 在广泛吸收的基础上设置的。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赋予了时代价值和本土意义。但是,作为以解决学科课程弊端为任务,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课程,它始终是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野下, 学生不但是教学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还是课程生成的主体,课程不再是外在于学生的专家化的纯粹知识体系,

4、而是学生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中通过亲力亲为的实践活动创生出来的,学生发展的过程就是课程生成的过程。教学内容不再是固定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而是丰富的社会生活。教学的场景不再是封闭的校园和课堂,而是广阔而复杂,生动鲜活的社会现实。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接受固定的书本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亲力亲为的社会活动去感知体验理解感悟,批判反思,发现和获得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只是知识的运用和增值,也不只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是生活和生命意义的发现和揭示,是对人生真谛的把握, 从而对人的情感价值态度世界形成优化整合,促进个性化全面发展,不断地改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过程。正是在这一本质规定下, 我国理论

5、界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界定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并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轴线确立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模块的内容,给出了学习活动主题确立的维度和选择的标准。提出了五大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

6、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理想上无疑是完美的,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要求致使对传统的课程理念、管理制度、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学校和家庭、社会关系的等方面的冲击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皆超过了学科课程改革,所以在由理论上的课程和官方文本性的课程, 转化为合乎要求的现实意义上的课程时,暴露出诸多的问题:有名无实,使其虚无化。在实践中有许多学校做的工作是按照要求列入课程表, 但在组织上是没有机构,在实践上没有具体的行动。有的干脆让位于学科课程的学习, 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像音乐美术一样,落入有名无实的境地。固守课堂教学, 使其学科化。

7、在实践上有所行为,但这种实施行为却停留在校园里、课堂教学中、课本中,成为自然课、科学常识课或者手工课,结果彻底背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点带面,不及其余,使其割裂化。割裂化的一种情况是只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而且把研究性学习和核心课程的学习直接挂钩, 由教师布置, 学生作,实际上是核心性课程的课外作业,有的甚至和大学生做论文一样。另一种情况是由班主任带领全班搞一些集体性课外活动,如参观,上街服务等。第三种情况就是变为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三大主轴四大模块构成的内容整体被割裂成碎片,把社会生活和经验这一灵魂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躯体。课程资源建设的非本土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立足于学校所

8、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资源为活动背景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本土化课程,具有地方特色。但是由于惯性的影响,许多学校努力选取外地的现成资源, 把外来的当做标准化教材,致使本土个性、学校特色丧失殆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形。社会支持乏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社会现实的生活为内容的课程, 教学情景、教学评价与家长、社会组织、公众有直接关系。但是在现实中孩子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公益设施不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费。对参加公益服务的学生评价不客观,不认真。有的家长出于安全和升学考试的需要, 干脆就拒绝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社会公众大力支持的课程得不到支持

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陷入尴尬之境。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中问题形成的原因析解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 但归结起来主要的是以下几条:认识不到位。一是地方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长和教师三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认识不到位。校长和教师虽经培训,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和趋向,在新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实施条件和环境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准确解读。二是家长认识不到位,只关心学科成绩。三是当地政府和公众认识不到位。看不到课程改革是一项社会基础性改革,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基础工程, 涉及全局和社会长远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利益。课程实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

10、和教师的课程管理、课程开发能力、实施与评价能力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但课程的管理、实施和建设主要在学校,是由学校管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由于学校在传统上就从没有过校本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和义务, 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学校领导、教师在课程管理、课程意识、角色认同、实践能力上出现了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课程意识、课程管理和开发理念、组织能力直接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评价体制不合理。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指挥棒,评价体系是否准确表达该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必然直接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对该课程的重视与否,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

11、性。4 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策略4.1 转变观念,改善行为首要的是当地政府领导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行为的转变。其次,转变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方式,促进专业化发展。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对现行的教师培训方式进行改革,一是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到全员培训计划,进行专项培训。二是改变培训方式,由单一的理论培训转化为研讨和实践性培训。三是校本培训要以实践为对象开展行动研究, 追求行为的改善。四是必须加强培训者的教育。五是建立培训质量评价和奖惩制度,严防走过场。同时各学校必须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争取其支持。4.2 建立社会支持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决定了当地政府必须建立相应的支持制度

12、。建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历史遗迹,文化、科技、政治等公共设施向学生免费义务开放制度,以便他们参观、阅览;建立社会其他行业和机构对学生调查、参观、访问的服务和保证制度;建立社会组织对学生公益活动的评价制度, 这是教学评价制度的基本组成, 应当如实客观地记载和评价,以便在学生个人档案袋中公平公正地体现。4.3 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只有在实践上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评价纳入升学评价之中, 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实和促进该课程的进步。但是,该课程纳入升学评价体系,必然意味着我国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的改变, 单一的书面化考试决定一切的方式必然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而转化为多元化的评价, 一次性考试必然要转化

13、为对个体平常的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的结合。评价的组织和主体必然面临多元化,社会组织的评价将成为一个重要向度。4.4 改革现行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然要促使对现行的以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知识为本的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新课程实施在客观上要有相一致的制度进行保障规范和促进。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角度来看, 首先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制度,其次要建立课程实施制度,其三要建立教学评价制度,其四改善教师激励机制。这四大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就难以使该课程进入规范化和日常化的轨道。4.5 大胆尝试,不断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兴事物,尽管在国外已有

14、历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成熟的经验。但是,中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国外的根本不同,在借鉴的同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本地本土的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特色, 而不是机械照搬,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围绕社会生活、个体经验、学生主体、教学做合一的本质特点,在理念、行为、评价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同时,从深层次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课程。课程本身,教和学的双方,课程内容都会随着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生新的生成和转化,这种新的生成和转化就是创新。创新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 它建立在学生批判性的感知和认识社会生活的不同对象上, 以个性化的独到的视角观察世界和认识世

15、界, 而不是像学科课程那样只对标准知识理解和掌握, 追求的就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达成。一个没有生成发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是失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我国传统课程体系的突破者和传统课程“三中心”的纠偏者。教学生活化,个性化,完整的人,人的完善的理念的落实和实践只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达到落实和统一。他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现实为课堂,以生活为内容,以实践为教学方式的做派,彻底撕破了传统学校教育以知识为本所形成的学校,家庭、社会三元隔离的铁幕,达成了三者的一体化。使教学生活丰富而完满起来, 也是一门课程由教师和学校关起门来实施的惯习开始被打破, 为一种由学生、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实施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和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