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盆地的诞生与成长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8788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北盆地的诞生与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台北盆地的诞生与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台北盆地的诞生与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台北盆地的诞生与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台北盆地的诞生与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北盆地的诞生与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北盆地的诞生与成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台北盆地的誕生與成長 、台北盆地的概況一、台北盆地位於台灣島的北部,是台灣最典型的盆地之一。盆底標高介於 40 到海平面下 2 公尺,平均約公尺,由東南向西北平緩傾斜。20 公尺以下 的面積約 243 平方公里。二、台北盆地外型像個三角形,關渡、三峽、南港是它的三個頂點。西北邊 從關渡起向西南延伸至三峽,長約 24 公里,東南邊從三峽向東北延伸至南港, 長約 30 公里。北邊從南港向西北延伸至關渡,長約 17 公里,周長約 71 公里。三、盆地西及西北有山子腳山塊、林口臺地及觀音山恆亙,北部矗立著大屯 火山群、及內湖丘陵,東南側被南港丘陵及清水山塊所阻。四、台北盆地位於淡水河流域的下游。大漢

2、溪是淡水河系的幹流,從盆地的 西南角流向盆地的中央,到江子翠與新店溪會合後稱淡水河。淡水河從江子 翠以下呈弧狀轉向西北方,經關渡、淡水注入台灣海峽。新店溪、基隆河是 淡水河系的兩大支流,新店溪從盆地的東南邊流入,在江子翠匯入淡水河。 基隆河從盆地的東北角流入,經內湖、南港、大直,至社子島北端注入淡水 河。五、目前在這個盆地裡高樓大廈林立,已經居住了六百多萬人口,是中華民 國在台灣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也是重要的國際都會區。六、你知道台北盆地是怎麼樣誕生的嗎?誕生之後的成長經歷又是怎麼樣? 讓我來慢慢地告訴你。2、台北盆地的誕生嬰兒只要在母親肚子裡懷胎十個月就可以出生,但是台北盆地卻在大地裡孕

3、 育了三千萬年以上才誕生,不過他在大地的懷裡也是經過十個階段的成長。第一階段: 地層沈積時期台灣島所在的地方大約在二億五千萬年前是太平洋西岸海底的一個地槽,所 謂地槽就是地殼上巨大的、狹長的窪地。此地槽不斷的承受著來自西方華南 古陸沖刷下來的沈積物。後來經過造山運動,終於約在一億到七千萬年前間 的南澳運動形成山脈,露出海面。此後又由於地殼的坳陷,台灣島又開始下 沉,海水入侵,再度成為海中的地槽,承受來自陸地沈積物的堆積。其主要 的沈積物以碎屑岩類為主,就是多砂岩和頁岩,局部有礫岩和石灰岩堆積。第二階段: 台北丘陵時期大約在四百萬年前,由於位於歐亞板塊東方的菲律賓海洋板塊從東南向西北 方衝撞歐亞

4、板塊,而發生了著名的蓬萊運動,使數千萬年來沈積的地層不斷 的隆起,台灣終於又露出海面,不再下沉了。原來平坦的沈積地層也因受到 擠壓而發生褶皺,使隆起的台灣島形成許多丘陵與高山地形。當時台北一帶 是丘陵地形,處處皆山,而且有古新店溪從東南向西北方流經今日新莊、泰 山、林口一帶入海。第三階段: 大屯火山爆發時期大約 280 萬年前,由於菲律賓海海洋板塊向西北隱沒,深入歐亞大陸板塊底下,受到高壓高溫變成熔岩,於是熔岩從地層的裂隙中不斷的湧出,而發生 了驚天動地的大屯火山群的爆發,並掩蓋在臺北丘陵之上。直到約二十萬年 前觀音山第三期爆發後才停止。而新莊、崁腳及臺北斷層,也可能在此時期 發生。第四階段:

5、 林口層堆積時期由於新莊斷層之逆掩上衝,使林口地區成為向西北傾降的海濱,古新店溪從 上游攜帶大量砂礫等沉積物由泰山一帶入海,在斷層崖下海濱地帶形成扇狀3堆積,就是今天林口臺地的林口層。當時的古石門溪尚未被襲奪,而由石門 直接向西北入海,形成古石門沖積扇,後來隆升而成今日的桃園台地群。 第五階段: 台北盆地誕生時期大約在 18 萬年前,沿新莊至關渡一帶又發生山腳斷層,斷層東側下降約 200 公尺以上,使臺北一帶陷落成盆地,台北盆地終於誕生了。林口台地也因此 相對地抬升 200 多公尺,其結果不但終止了林口台地礫石層之沉積,古新店 溪出海也受阻,而淹沒了泰山、新莊一帶,形成古新莊湖,並且沉積大量的

6、 泥沙,地質學者稱此沈積層為新莊層,厚約 120 公尺。臺北陷落成盆地後, 新店溪仍然自上游繼續搬運礫石及泥砂,在盆地南側景美一帶斷層崖下沉積 扇狀礫石層,地質學者稱之為景美層,厚約 60 公尺。景美層不斷向下游堆積, 後來就掩蓋在新莊層之上。第六階段: 河流改道時期基隆河原來從八堵經基隆一帶入海,但是臺北沉陷成盆地後,流入盆地的河 流不斷地向上源侵蝕,終於約在三萬年前將原基隆河襲奪,使基隆河改道, 由汐止一帶流入臺北盆地。基降河河道之沉積物以泥沙為主,而景美層之礫 石層未能分佈至松山一帶,故盆地東部及東北部之沉積物以泥沙為主。另外, 古石門溪也因盆地陷落而改道,向北再轉東北流入臺北盆地,就是

7、今天的大 漢溪,其沉積物也以砂礫為主。第七階段: 松山層堆積時期基隆河及大漢溪被襲奪改道流入臺北盆地後,和新店溪一起不斷攜帶大量河 川沉積物,覆蓋臺北盆地,使盆地大部分地區趨近平坦。其中以松山基隆河 上塔悠及士林社子島一帶最發達,故地質學者稱此沈積層為松山層,厚約 50 公尺。松山層是盆地沈積物的最上層,普遍存在於盆地各地,分布面積最廣。沈積物主要由鬆軟未固結的泥沙層組成。第八階段: 古台北湖時期大約在 18 萬年前最後冰期結束後,地球氣溫開始逐漸上升,使冰雪融化,海 水面相對上昇。大約一萬年前,海水從關渡灌入,將臺北盆地淹沒成湖,形 成半鹹水的古台北湖,當時只有部份小山頭露出而成湖中孤島,如

8、圓山、芝 山岩等。此時期新店溪、基隆河、大漢溪仍然不斷搬運砂礫流入湖中沈積, 繼續進行現代沖積層的堆積。4第九階段: 台北盆地再度出露時期大約在七千年前,由於淡水河系的河流帶來大量泥沙沉積,於是湖水漸漸自 關渡排出,古台北湖便逐漸乾涸,使盆底再度出露。但是在這段時期,海水 時進時退,一直持續到四、五百年前,台北盆地才全部出露。同時此時期內 已有許多原住民在盆地四周小丘或盆底較高的地方居住,過著漁獵、採集與 農業的生活,其文化期從七千年到四、五百年前,依序可分為大坌坑圓山、 芝山岩植物園、土地公山(今土城)十三行等文化期。第十階段: 康熙台北湖及今日台北盆地時期清康熙 33 年 (西元 1694

9、 年) ,台北盆地發生大地震,盆地的西北部地盤再 度下陷,海水再度灌入,台北盆地西北部又變成湖泊,面積約 150 平方公里。 此後由於泥沙快速淤積,湖水又逐漸地退出,台北盆地又日漸乾涸,而閩粵 的漢人也大量的移入,再經過日據時期及光復後的快速都市化,於是逐漸形 成今日的台北盆地景觀。由於政府遷台後,以台北市為臨時首都,使工商業 突飛猛進,引發大量的人口不斷的移入。因工業的需求而大量地抽取地下水, 以及如雨後春筍般的高樓大廈矗立在鬆軟的地層上,結果引起台北盆地地盤 不斷的下陷,使排水困難,只要短暫的大雨就可以看到處處淹水的景觀。5、台北盆地的地層、地形特徵一、台北盆地的地層大概可以分為在下面的基

10、盤和在上面的沈積層兩大類。 基盤層由下而上又可分為五指山層、木山層、大寮層、石底層、南港層、南 莊層、桂竹林層七層。沈積層由下而上可分為新莊層、景美層、松山層及現 代沖積層四層。這些地層的名稱都是以它最早被發現的地方名稱來命名的,所以從名稱上可 以了解,這些地層不是只有台北盆地才有的。二、地層若因受推擠或張拉而斷裂並發生移位,就叫做斷層。在台北盆地附 近規模較大的斷層帶有:1.金山斷層: 從金山向西南延伸到關渡一帶2.新莊斷層: 從關度向西南延伸到新莊一帶3.崁腳斷層: 從萬里向西南延伸到士林一帶4.台北斷層: 從瑞芳基隆河谷向西南延伸到中和、土城一帶5.山腳斷層: 從關渡泰山龜山。三、台北盆

11、地及其附近地區在地形上可分為四種:1.火山區: 就是包括觀音山在內的大屯火山群,大小共 20 座火山,最高的七 星山海拔 1120 公尺,分布在盆地的北部。觀音火山矗立在盆地的西北部,與大屯火山隔著淡水河相望。2.丘陵區: 包括盆地西南的山子腳山塊,東北的五指山脈及內湖丘陵,及東 南側的南港丘陵及清水山塊。3.台地區: 就是分布在盆地西北邊的林口台地,和台北盆地之間有兩百公尺 高的臺地崖。4.平原區: 就是盆地內 20 公尺等高線以下的地區,今天大部份已經被水泥森6林所覆蓋了。四、若從空中鳥瞰台北盆地,將是一個難得的經驗。可惜不是經常可以享受的。 但是台北盆地四周有許多突出的山頭,從山頭上一樣

12、可以俯視台北盆地美麗的 都市與山水景觀。但由於都會區的擴大,建築物已填滿整個盆底,因此四周的 丘陵及山地更顯得珍貴,不但可彌補盆地內綠地之不足,更是假日 登山遊憩 的好去處,所以我們必須慎重利用山坡地,以維護其自然環境。下面我們提供環繞台北盆地四周幾處非常良好的展望點:1.北邊的七星山、大屯山、面天山、軍艦岩、圓山、內湖碧山巖。2.西北邊的觀音山、五股西靈巖。3.西南邊的頂泰山巖 (南亞塑膠廠邊)、樹林大同山。4.東南邊的四獸山、南港山、仙跡岩 (景美山)、指南宮、樟山寺。5.南邊的烘爐地 (南勢角山)、圓通寺。6.盆地中央的新光三越大樓 (第 46 層,約 180 公尺)。在登山時若能同時攜帶地圖、望遠鏡、指北針、溫度計和高度計更可以增進對 台北盆地環境的理解,完成一次既感性又有知性的台北之旅了。註釋1.山塊: 是一種背斜構造 (即穹窿) ,台北盆地周緣西南處有兩個山塊,一為山仔腳山塊,另一為清水山塊,二者隔著大漢溪對峙。2.基隆河如何改道,仍未定論。本文依據: 台灣地質概說,經濟部民國 75 年。3.台北盆地的陷落,以往研究認為是六萬年前,目前由於定年法的改進,認為應在 18-20 萬年前之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