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737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先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首先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首先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先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联知识首先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下:对联写作要求 一 对仗的要求 诗词有格律,骈文有规矩。对联是从骈文、诗词衍变而来,所以对联也有格律。 对联的格律,就是要对仗。所谓对仗,就是严格的对偶,像古代仪仗队排列两 行,手持仪仗,两两相对。对联对仗的格律要求有如下六项: 1字数相等 对联可短可长。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 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如果字数不相等,除极特殊情况,便不成为对联。 这是对联最起码的一条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条要求。 2句式一致 这里所说句式,指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3词性相当 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

2、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 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 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 有宽松的地方。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 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 4结构相应 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 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详见第四讲)。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最好是联合结 构对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3、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依此类推。如不 能做到结构相同,也要做到结构相近,如联合结构对偏正结构。对应,至少要 求词或词组字数相等,二字结构对二字结构,三字结构对三字结构。 句子的成 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结构相应,还要求主语对主语, 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依此类推。 5平仄相对 这是对字音声调的要求,使对联念来有抑扬顿挫之感,具有一种音乐美。 汉字 有四个声调,分为平声、仄声两类。仄,通“侧”,就是不平的意思。古代四声, 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后三声是仄声。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 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声是平声,后二声是仄声。 诗词和

4、对联,讲究声调的和谐铿锵,在语句里就要讲究平仄声的适当搭配。如 果一长串的平声字或仄声字,声调像敲木鱼似的,势必显得单调乏味。对仗, 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如果平仄声完全相同,平对平,仄对仄,也会显得单调乏 味,因此要求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不重要或次要处的字,平仄可以不拘, 重要处(如节奏点所在和句末停顿处)平仄要合乎规定,基本上是“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即上联脚必须仄声,下联脚必 须平声。这是对联的铁则,不得违反。(个别对联上联脚平声,下联脚仄声,不 是正格。)这样,一开一合,一抑一扬,从声韵上使对联达到完整的境地,成为 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很

5、完美的对立统一体,让读者读完感到有长长的余音余味。 这是千百年来积淀成的审美惯性。如果违反,上联脚平声而下联脚仄声,人们 看来一般总会觉得别扭或者压抑;如果两联脚同是仄声或是平声,除了极特殊 情况以外,人们会觉得不完整,像散文中的两句,而不像对联,给人以颇大的 遗憾。 随着时代的前进,语言的发展,现代双音词、多音词的增多,反映现实 生活的对联,要求句中的字像格律诗词那样,处处讲究平仄,有时已不可能, 但是联脚的字,上仄下平,应该做到。半联几个分句,句尾字,也应力求做到 平仄相对。如果能够在句中、句末、联脚都能做到平仄相对,合乎规定,当然 最好。 6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除 “无情对”以外,上下联决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 能一重一轻,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内容相关有三种情况:1 内容相近,相互配合。2 内容相反,对比映衬。3 意思连贯而下,不可中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