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基础认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651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的基础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颈椎病的基础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颈椎病的基础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颈椎病的基础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颈椎病的基础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椎病的基础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的基础认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颈椎病颈椎病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一、对颈椎病的认识一、对颈椎病的认识颈椎病(颈椎病(cervicalcervical spondylosisspondylosis)又称颈椎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症候群。它是由 于颈段脊柱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和中老年性椎间盘退变及其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累 及其周围的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或颈部软组织,而出现各种症状 的临床多发病。中医学把颈椎综合征归属于痹症范畴。 一般而言,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40-60 岁为高发年龄,70 岁以后患 病率高达 90%,随着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向年轻 化

2、发展的趋势。颈椎病的发病除与年龄有关外,某些特殊姿势和新兴的职业颈椎病的发 病率也较高,如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睡眠枕头不合适、长期操作电脑等。对颈椎病的深 入认识,近几十年逐步得以加深,尤其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均在研究,但仍强 调老年性椎间盘变性、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而发病,故把颈椎病列为老年病之一。在诊 断上,依靠 X 线颈椎片示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和椎间盘变性,CT、MRI 示有椎间盘膨 出或突出等为诊断依据。广州军区总医院四十多年来在课题研究中发现,许多患者虽然 临床症状十分明显,而 X 线片上却无上述改变,往往被排除本病,使病情迁延不愈,十 分痛苦。故从解剖学、病因学到诊断、治疗各方

3、面,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发现发现 除上述病因外除上述病因外,颈椎病最重要最多见的发病原因,是因颈椎节段性失稳造成椎间关节 (包括椎间盘和各椎小关节)位移错位位移错位( (小于半脱位小于半脱位) )所致,并研究成功一套行之有效的预 防、治方法。二、颈椎病的病因、病理二、颈椎病的病因、病理颈椎上托头颅,下承胸廓,担负着头颈部的频繁活动,又是头、肩背、上肢负重和 运动的中轴支柱。全身的神经沿颈椎椎管内上下传输,椎动、静脉循环,保证脊髓及颅 脑的血氧供应,颈交感神经支配颈、脑、五官及上肢的血管舒缩、腺体分泌、心律调节 等。由此可见,颈椎病能使上述器官发生障碍,出现多组症候群。随着发病颈椎节段的

4、不同、关节错位类型的不同和骨性压迫或炎症刺激的不同,发生的症状差异很大,故统 称为颈椎综合征,简称颈椎病。据我们临床观察,颈椎病的发病往往是在基础病因累积 的基础上,遇到突然的诱因而发病。 (一)(一) 、基础病因 1、 椎间盘退变引起的失稳、错位; 2、 颈、肩背部软组织劳损和外伤所致的颈椎失稳、错位; 3、 骨质增生突入椎管、椎间孔、横突孔; 4、 韧带肥厚、钙化、软组织痉挛、挛缩; 5、 颈椎先天性畸形(椎体融合、颈肋、椎管狭窄) ; 6、 颈部、咽喉部炎症、感染; 7、 内分泌失调、过度虚弱等。 (二) 、发病诱因 1、轻微扭挫伤;22、过度疲劳; 3、睡姿不良、落枕 ; 4、工作或生

5、活姿势不良; 5、感受风寒,潮湿等; 6、精神内分泌改变、睡眠不佳。 (三) 、病理变化 在基础病因的基础上遇上某一诱因,使颈椎错位加重、无菌性炎症出现、失去代 偿功能而发病,主要引起以下组织病理改变。 1、颈椎间盘变性及突出影响到脊髓或神经根 。 2、椎周软组织痉挛、挛缩,水肿; 3、骨质增生(骨刺、骨唇、骨嵴)压迫刺激周围组织; 4、神经根受压迫刺激出现炎症、水肿; 5、椎动脉受压、扭曲、痉挛、供血下降; 6、脊髓受压迫、刺激、缺血、水肿、功能受损; 7、交感神经受压迫、刺激、缺血、水肿、功能受损;(四)颈椎错位的常见类型颈椎病的发病常和其错位有关系,纠正错位也是康复治疗的措施之一。常见的

6、颈椎 错位有以下几种类型:1、前后滑脱式错位 当椎间盘损伤、退变、椎间失稳时,易发生椎间关节前后滑 移,如挥鞭性损伤、头部撞击伤或长时间低头、仰头工作等易诱发。触诊,在同一椎间 的关节突,左右两侧均隆起或凹陷。X 线照片,侧位示椎体后缘连线中断,上一椎体向 后(前)滑移错位。 2、左右旋转式错位 椎间关节抗扭转载荷的 70%来自后关节,当椎间关节退变后, 颈椎左右扭转过度时易发生(落枕或颈部扭伤时最常见)。触诊,错位椎间的横突呈旋转 偏移,上下两椎后移偏歪方向相反;X 线片正位片可见棘突偏歪;侧位片可见错位椎体 双边、双突征;斜位片见椎间孔内小关节移位而致椎间孔变形、变窄。 3、侧弯侧摆式错位

7、 椎间盘受损或椎间关节退变,颈椎侧屈过度(实验证明30) 、头侧位受挫(撞)伤时易发生椎体侧移位,好发于习惯高枕又偏侧睡者。触诊,颈轴向一侧偏歪呈侧弯隆凸,另侧凹陷(症状常出现在错位关节的凹侧) 。X 线正 位片可见颈轴侧弯,或错位椎间钩椎关节偏歪不对称(侧摆) ,病程长者常见钩突变尖。 侧摆式错位又分为水平型与钭向型两种。 4. 倾位、仰位式错位:多见于急性外伤或有外伤史者(尤以挥鞭性损伤) ,横突触 诊,同前后滑脱式情况,棘突触诊,间距宽窄不正常(上宽下窄属仰位,反之属倾位) 。 侧位 X 线片可见椎体、棘突倾位或仰位,椎体、棘突间隙改变。 5. 混合式错位:与上述各型兼有二型以上者。三、

8、颈椎病的分型三、颈椎病的分型(一)临床分型临床分型 根据病变因素累及到的组织及其受损出现的临床症状将颈椎病 分为以下几型(临床分型): 1、神经根型 病变因素影响到颈神经根所致,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支配的组织 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此型约占全部颈椎病的 50%60%。 2、脊髓型 病变因素影响到颈脊髓,临床出现颈髓受损的症状,约占颈椎3病的 10%15%左右。 3、椎动脉型 病变因素影响到椎动脉,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4、交感神经型 病变因素影响到颈交感神经 ,临床出现交感神经支配的腺体、 皮肤、血管、内脏等的功能障碍。 5、颈型 病变因素影响到颈部骨关节或软组织,临床出现颈项局部症状及功 能

9、障碍。 6、其它型 有些极少见的颈椎病归入以上哪型都不合适,称为其它型,如颈 椎体前缘生有巨大骨刺,影响到食道,出现吞咽困难。 7、混合型 兼有以上两型或两型以上者(二)、病因分型 基于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为了在众多康复治疗方法中针对病因 选择主要治疗手段而提出以下病因分型: 1、骨关节损变型 没有椎关节错位,以椎间盘变性(椎间隙变窄) 、后纵韧带 钙化、骨质增生直接损害而致病者。此型康复治疗以牵引为主治法 ,其它治疗为辅治 法。 2、 关节功能紊乱型 以椎间关节错位和椎间盘突出而致病者,或虽有增生,但 此增生或骨刺不是引起症状的原因。此型康复治疗以正骨推拿松动关节、纠正错位为主 治法 ,其它治

10、疗为辅治法 3、软组织损变型 只有颈、颈肩背或颈枕部痛,检查证明症状是由局部软组织 损伤或无菌性炎症直接引起,而无上述(1)型和(2)型的颈椎病理改变者。此型康复治疗 以调理软组织、消除无菌性炎症为主,方法较多。 4、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者,康复治疗方法因型而异。四、颈椎病的诊断要点和三步定位诊断四、颈椎病的诊断要点和三步定位诊断颈椎病临床症状多且复杂,特别是这些症状往往与其它学科相交叉 ,诊断客观依 据不多,既往多靠排除法进行确诊。我们在数十年的临床研究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颈 椎病的诊断要点诊断要点和三部定位三部定位诊断法,为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方便。 (一)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具

11、有临床症状中的一项或多项表现者; 2、发病颈椎节段的活动范围有一定障碍者; 3、颈椎触诊检查,有椎关节错位体征者:棘突、横突偏歪、压痛; 4、与发病脊椎相关的韧带、肌肉附着点可触及硬结、剥离磨擦音等软组织损伤的 病理性阳性反应物; 5、X 线脊椎照片,符合颈椎病诊断者; 6、各种辅助诊断法,有一项以上支持者; 7、经专科会诊,排除颈椎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嗜伊红细胞肉芽肿及各专科 器质性病变者; 8、骨关节、软组织化验室检查在正常范围者。 (二)三步定位诊断:定位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准确性. 1 1、第一步,临床症状定位诊断、第一步,临床症状定位诊断: :询问病情时,根据其疼痛、麻木的部位(

12、无麻痛 症状者,根据主要症状的器官部位) ,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害部位,初步定 出发病的颈椎节段。例如: 有麻木、疼痛的肢体,按周围神经分布作出发病颈椎范围的初步判断; 有内脏、器官病症,按交感、副交感神经节段,作出发病脊椎的初步判断;4有颈椎局部症状的,按椎旁肌肉、韧带、筋膜附着关系、作判断; 无表现的,从动脉供血的脑、脊髓损害作判断。 2 2、第二步,触诊(检诊)定位诊断:、第二步,触诊(检诊)定位诊断: 、颈椎横突、关节突触诊; 、椎旁压痛点触诊,棘上(项)韧带触诊; 、椎旁相关软组织、肌肉、劳损点触诊; 、触诊不满意者,应用骨科(神经科)试验检查法如;臂从神经牵拉试验,神 经根

13、紧张试验等。 3 3、第三步,、第三步,X X 线照片定位诊断:线照片定位诊断: 、排除颈椎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急性化脓性炎症等,观 察骨质疏松的程度; 、分析错位的节段、部位、形式; 、分析退变、增生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第一步定位诊断初步判断发病的颈椎范围,第二步定位诊断如果与第一步相符,说 明判断准确,第三步如果也与前两步一致,即可作出最后定位诊断。第二节、各型颈椎病第二节、各型颈椎病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本病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 50%60%。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手部放射;病变部位高者可向颈枕部放射,放射痛范围根据受压神经根

14、不同而表现在相应皮节。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拉患肢可发生剧烈闪电样锐痛,且肩部上耸。病史长者上肢肌可萎缩。触诊横突、关节突可有压痛或错位征,斜方肌、肩袖及三角肌等处有压痛,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臂从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神经根紧张试验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有较明显的定位体征。X 线平片可有颈轴变直、反张,棘突偏歪,椎间隙变窄,椎体滑移或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错位及椎间孔狭窄等退变征象,CT、MRI 有助于诊断。【诊断】(一)诊断依据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其范围与受累颈神经根节段一致。颈肩背部酸痛,

15、并沿神经根分布区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重者痛如刀割、针刺样,有时皮肤有过敏、烧5灼感;神经支配区域有麻木及感觉减退。2、颈部有压痛、活动受限,上肢感觉减退、腱反射或肌力减弱等。3、颈神经根紧张实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头颈牵引实验、头颈下压实验、转头加力实验可阳性。4、痛点封闭疗法常无效。5、X 线摄片示颈椎可有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错位及椎间孔变形变窄等退变征象,骨赘突入椎间孔、棘突偏歪、椎体后缘联线中断等退变失稳错位的变化。CT、MRI 有助于诊断。(二)鉴别诊断1、胸廓出口综合症。上肢麻痛伴有肿胀,锁骨上窝前斜角肌附着点区压痛,并放射到手

16、。Adson 实验阳性。肌电图检查可有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X 线摄片可发现第七颈椎横突过长或颈肋。2、颈背肌筋膜炎。无根性放射痛症状,无上肢感觉障碍,痛点封闭或口服去风湿药物有效。3、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先出现两手肌萎缩,后不能屈肘抬肩,无感觉障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可有舌肌萎缩,发音不清。【康复评定】(一)一般评定1、全身状态(1) 、一般检查 如:心率、血压、脉搏和呼吸等,常伴有高血压、心律不齐等。(2) 、人体形态检查 包括肢体长度、围度的测量及脊椎形态的检查。常见有颈椎椎体序列改变性病变,枕、项痛剧痛,造成颈椎保护性侧弯及患侧肢体强直性体位等。2、运动功能评定 脊椎活动的测定,颈项肌肉肌力、肌张力及患肢活动度测定,如各型颈椎病都有特定方向的保护性运动、活动度减小等。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 临床目前多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测量。4、辅助检查评估 各种形式的颈椎 X 线照片、CT、MRI 检查,以确诊病理学6的性质,部位及严重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