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视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614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源性视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颈源性视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颈源性视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颈源性视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源性视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源性视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颈源性视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一、 概述颈源性视力障碍,又称颈性视力障碍。是指由于颈椎的解剖位置/解剖结构异常、颈髓 以及颈椎周围组织疾病而引起的临床上以阵发性短暂失明、阵发性复视,或视力减弱、视 物模糊、视野缺损、眼花闪彩等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约有 80%-95%的患者同 时伴有颈性头昏头晕;多数伴有颈椎病症状,只要仔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几乎 100%的的 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症状和体征。二、 临床表现1、阵发性失明:病人一般多在回头等左右转动颈椎时突然出现失明或视力减弱,常在十几 秒至几分钟内恢复。2、阵发性复视:患者两眼视物出现双影(重影) ,单眼物则往

2、往减轻或消失,一般晨起症 状较轻,白天较重。3、阵发性视力减弱、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眼花闪彩,或飞蚊症;4、假性近视;5、颈椎病的相应临床症状:如颈僵、颈痛、肩胛背酸胀疼痛、上肢疼痛麻木等;6、多数患者伴有头昏、头晕、失眠、健忘等症状。7、影像学检查:X 线检查多有钩椎关节增生,上关节突前移或增生、椎间孔缩小、环枢关 节紊乱或半脱位、椎动脉钩环、颈椎生理曲改变、脊突偏歪等相关改变。三、 发病原理颈源性视力障碍的发生原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早在 1980 年,山东省威海市颈椎病研究所潘之清教授就提出了视力障碍是由大脑枕叶缺血造成, 即皮层性视觉障碍。并通过进一步的深

3、入研究,部分病人已经过 ECT 的检查得到证实。我们在日常的颈腰痛专科工作中,通过临床观察也发现,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当中合并有视 力障碍的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为多见;其它类型的颈椎病出现视力障碍的比例相对较少。 但一些临床不多见的颈肋、椎动脉环等改变的发生,则出现视力障碍的比例很高,有学者 统计高达 60%以上。因此,综合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由于颈椎所发生的钩 椎关节增生,上关节突前移或增生、椎间孔缩小、环枢关节紊乱或半脱位、椎动脉钩环、 颈椎生理曲改变、脊突偏歪等改变,以及椎旁软组织损伤、病变等影响,压迫或刺激椎动 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供血不足和缺血,

4、从而出现颈 源性视力障碍。如下图:颈源性视力障碍发生机理图示颈椎所发生的钩椎关节增生,上关节突前移或增生、椎间孔缩小、环枢关节紊乱或半脱位、 椎动脉钩环、颈椎生理曲改变、脊突偏歪椎旁软组织损伤、病变等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刺激颈旁交感神经,导致椎动痉挛、收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四、诊断思路视力障碍是眼科常见的疾病,当患者以阵发性短暂失明、阵发性复视,或视力减弱、视物 模糊、视野缺损、眼花闪彩等症状为主诉前来就诊时,医生首先应对患者进行眼科的相关 检查,有条件者还应进一步做颅内 CT 或 MRI 检查,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眼科疾病或颅内 疾病。当排除后,应进一步做颈椎的体格检查和颈椎影像学检查,有条件者

5、应做 ECT 检查, 以明确是否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如患者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 ECT 检查符合 颈性视力障碍的条件,则可诊断为颈源性视力障碍。五、 康复治疗1、 手法整复:手法整复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医生应根据不同患者的颈椎影像学改 变,辨证施治,采取不同的手法来治疗。下面向大家介绍两种手法整复方法:(1) 潘氏拔伸钳式复位法:此法是著名颈椎病专家、山东威海市颈椎病研究所所长潘 之清教授经 20 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主要适用于椎体移位、环枢关节半脱位等改变。 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明确诊断并结合 X 线所见,确定棘突(与横突同步,故亦可触横突)移位方向。医者 站在棘突偏歪同侧,一

6、手臂与胸部挟抱患者头部,另一手拇指直对准偏歪之棘突,同手其 他四指置于反方向,对颈椎形成钳式挟压。将患者头提伸,在椎间隙充分张开之瞬间,形成钳式之手迅速巧妙的猛然对压。此时拇指能感到棘突向对侧滑动,有的病人可听到响声 (但不必追求有响声) 。施术完毕,再复查病人偏歪之棘突是否矫正。如已矫正继续作肌肉 松解手法。例如病人 C2 棘突左偏,则医者站在病人左后侧,左手臂与左胸挟抱病人头部, 右手拇指置于 C2 棘突左侧,另四指置于 C2 以下之右侧;如病人 C2 向右偏,则医者站在 病人右后侧,只是左手用力方向相反。(2) 傅氏卧位拔伸旋转复位法:此法是我们在学习国内外各家手法之长,结合多年临 床工

7、作总结而成的,主要适应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侧弯,环枢关节左右旋转移或 半脱位,椎间孔变小,以及颈椎多关节紊乱、失稳等改变。具体方法:患者卧在治疗床上,医者坐在患者的头端,手掌托信患者的颈椎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分 别挟于颈椎两旁,双手交替从颈 7 向枕后 5-8 次,以牵拉颈椎和放松椎旁软组织;再根据 病人的颈椎影像学改变,对其进行旋转复位。以环枢关节移位为例,若 C2 棘突向左偏歪, 则医者右手托住患者后枕,左手扶住下颌,在拔伸的前提下双手固定患者头部并向左旋转, 当转至极限时左手迅速用力下压,此时多数病人可听到响声,但必须注意,医者不可强求 有响声。完毕后,检查患者的移位是否得到纠正。如已纠正作 2-3 分钟左右的颈部软组织 放松手法即可。若尚未得到纠正,则待放松肌肉后再行一次整复。患者棘突向右偏歪方法 相反。若患者为 C3-5 节段错位,则将患者的头部向左右倾斜 20 度左右,其余同上;而患 者为 C6-7 节段错位,则将患者的头部向左右倾斜 45 度左右进行整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