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525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搞工程的人都知道,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偏差一直是目前施工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一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结构安全。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作了详细说明。钢 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钢筋的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在梁、柱、板中,保护层越大则截面有效高度越小,所能承受荷截越小,故保护层厚度不宜过 大;而保护层过小则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及构件的耐久性和耐火性。所以规范对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有严格的要求,对允许偏差值设了上限,且合格率必须达到 90以上。保护层还具有给钢筋骨架限位、固定的作用。目前在施工中大量使用的是砂

2、浆垫块和塑料垫块,根据不同使用部位、按不同厚度的垫块,预制砂浆垫块上面要预埋铁丝,以方便固定。其强度不得小于结构混凝土的设计要求。若强度过低则易被钢筋压碎,且削弱构件强度。一、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保护层常见质量问题一、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保护层常见质量问题 对 于钢筋混凝土梁、柱、墙构件来说,由保护层厚度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有漏筋或截面有效高度不够。原因是当垫块太小或漏放时,保护层太小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 踏钢筋,使钢筋移位外露(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的表面),这会导使钢筋锈蚀,承载力和耐久性均会降低。保护层厚度过大时,梁的有效高 度降低,截面承载力会降低、柱、墙的核心面积减小,也会降

3、低受压承载力,而且过厚的保护层容易在表面出现较大的收缩及温度裂缝,在受外力碰撞后容易破碎缺损,对结构耐久性也有不利影响。混凝土板中的钢筋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但是,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层很难控制,常见问题就是上部负弯矩钢筋因踩踏而下沉, 造成有效高度不足,从而降低抗弯承载力及裂缝控制性能及刚度。 造成保护厚度不当的施工原因有: 许 多施工人员对混凝土保护层存在着错误的理解,对梁箍筋的肢高通常是取梁高减去两个设计或施工规范规定的保护层的厚度,认为梁柱的混凝土保护层是针对箍筋而 言;有时施工

4、为防止露筋,认为混凝土保护层越厚越好,箍筋内径的尺寸偏小,无形中增大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减小了构件有效高度。 绑扎钢筋时常将板、次梁、主梁、框架梁的负筋一层层地往上叠,使保护层最小厚度不能保证。3. . 采用垫块形式及摆放随意性大。施工现场采用的垫块形式不规范,有选用砂浆垫块、石子垫块、钢筋垫块,还有选用碎砖垫块,甚至还有用混凝土碎块或石子或碎钢筋头,规格和强度根本没有质量保证。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控制措施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控制措施一、梁、板保护层控制措施工程施工中,梁内钢筋的保护层(底部和侧面)比较容易正确控制,常用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控制保护层厚度,垫块均匀分布,且其位置固定,避

5、免漏放、错放。板底钢筋也比较容易控制,其垫块一般呈梅花形设置,间距不宜大于 1m,因为当间距过大时,局部楼板底筋的保护层厚度就无法得到保障。楼板面层钢筋的保护层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这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交叉作业,施工人员行走频繁,钢筋难免被大量踩踏,而板筋一般较细,容易弯曲、变形;再就是上层钢筋网的钢筋马凳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这些问题可采取下列措施加以解决:1合理、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进行,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同时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使他们重视保护板

6、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尽量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2严格控制垫块厚度,保证厚度均匀;控制绑扎密度;切实保证垫块扎牢。改变传统的施工工艺,推广和使用塑料垫块和塑料卡子,有效地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的位置。3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施工活动跳板,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混凝土浇筑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进行护筋,确保钢筋位置正确。4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 7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 2 只),特别是对于 8 一类细小钢筋,马凳的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 6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 3 只),以确定钢筋位置的正确

7、。 5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二、墙、柱保护层控制措施墙柱保护层一般比较容易控制,主要措施:1模板要求:墙的内外模板之间用螺栓紧固,加外模支撑,防止模板外倾或变形;柱的模板要保证其位置、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且支撑固定。2钢筋要求:墙、柱的水平钢筋、箍筋、拉钩的加工尺寸一定要准确,加工尺寸准确,且连接牢靠。3垫块要求:墙柱保护层纵横向间距一般控制在 1 米左右(且不少于 2 列),切忌数量太少;尽量采用新工艺、新产品,如采用塑料垫块或使用卡撑式定位件等。三、结论和建议三、结论和建议保护层的厚度的不当会引起混凝土表面露筋或截面有效高度降低,这直接影响承载力和耐久性,所以必须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严格控制保护层的厚度:依据规范要 求,综合考虑耐久性、截面有效高度等因素,严格按照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构件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设计值;并且在施工中模板牢 固,钢筋尺寸准确;垫块、马凳等选材得当、布置合理,严禁错放、漏放;各工种穿插有序,严格隐蔽验收,确保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