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科技在战中的应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8435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探科技在战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探科技在战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探科技在战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探科技在战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探科技在战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探科技在战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探科技在战中的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探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初探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二、怎样理解科技与战争的关系二、怎样理解科技与战争的关系20 世纪,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带未了文明的日新月异,同时也给人类带来 了形式各异的战争。尽管人们对和平寄予了很多希望,为和平做出了极大努力, 但是,战争总在一场接着一场地进行,其有规模和结局,都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战争远没有离开我们,离开的只是它的旧有形态。技术决定战术:高新技术的 飞速发展,必然导致战争形态的巨大变革,这是社会生产发展的规律,也是人 类战争发展的规律。当我们把视线投向今日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瞰视近期几 场战争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战争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信息主宰战场信息主

2、宰战场 千百年来,活动在战争舞台上的人们。总是把自己的胜利建立在优势的兵 力兵器的基础之上,然而在今天,兵力兵器虽然不失为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 但却逐步失去主宰战场的地位,取而代之的将是建立在一定兵力兵器基础之上 的信息实力。 海湾战争揭开了这个转变的序幕。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自己强大的 信息实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厂高新技术兵器的优长,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指挥控制方面。多国部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系 统。该系统从美国五角大楼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经美军中央司令部指挥中心, 到美军中央司令部前线指挥中心,把各军种、各国参战部队、各指挥层次、各 作战要素联系起来,构成了一

3、个周密决捷的信息网络,仅美军中央司令部前线 指挥中心的信息实力就达 1000 多名参谋人员、100 多条国防卫星通信系统的 卫星线路、26 条自动数字网路,并装备了-批大型计算机、上千部台式计算机、 激光打印机。数千个系统软件:在执行“沙漠风暴“空袭作战中,多国部队每天 有 2000 架次的飞机从分布在海湾地区的 30 多个机场和在海上的 6 艘航母上起 降,涉及 122 条空中加油线、600 个限航区、312 个导弹交战空域、78 条空中 攻击走廊、92 个空中战斗巡逻点、36 个训练区域和 6 个国家的民航线,并要 完成对伊拉克的上千个轰炸目标的信息运行。为此,多国部队共动用 70 多颗

4、卫星、118 个机动卫星地面站、12 个商用卫星终端、81 台交换机、329 条话音 线路和 30 条文电线路,使用 3 万种无线电频率、4 万台电脑。如此强大的信息 实力,保障了指挥控制的快捷、高效。 在武器方面:美军为每辆坦克、每辆装甲车、每架飞机、每艘舰船、各指 挥部和陆军小分队都装备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接收机。在轨的 16 颗 GPS 卫星,每天可提供 19 小时的三维数据信息,极大增强了战场的透明度。在电 磁斗争方面。美军在空战前 24 小时,利用 EF-111A 和 EA-6B 电子战飞机,干 扰伊军的监视警戒雷达,用 EC-130H 电子战飞机干扰伊军的通信系统和导航 系

5、统、使伊军失去侦察和警戒能力,通信联络中断,确保了美军高新技术兵器 的突击效果。 如同这场战争所显示的,在现代战场上,信息实力已逐步占居主宰地位。 当信息以最生动、最活跃、最积极的力量主宰战场的时候,我们许多传统观念 和传统理论受到了挑战,许多新观念和新理论成为迎接新世纪的战争基础:信息是战斗力。信息是首要和关键的作战能力,兵力兵器的优势不是真正的优势, 在兵力兵器优势之上的信息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加强信息力量的建设,是 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资源是战争资源,是国防资源,是战斗力资源。保 护信息资源,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仅是一个战时概念, 也是一个平时概念。保护信息资源

6、不受侵犯,是巩固国防的一部分,是保卫祖 国的一部分。从这个观念出发,国防的概念扩大了,祖国的概念扩大了,信息 如同领土、领海、领空一样的重要。 在信息力量的使用中运用谋略,在信息交战过程中运用谋略,针对敌方强 大的信息能力运用谋略,针对信息体系的特点和规律运用谋略,在未来战争中 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更加丰富的内涵。信息病毒、“黑客“和电磁微波武器将 大有用场,隐真示假、以弱示强、以静制动、以软制硬等谋略思想都将得到广 泛的应用。 战争中的主要作战目标,由过去的有生力量和重兵集团,转到保护己方的 信息系统,瘫痪对方的信息系统之上。信息目标的得失决定着交战的成败;信 息目标的存亡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7、在信息力量主宰战场的条件下,敌对双方斗 争的重点将百先放在破坏对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保护己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 之上。战场指挥员必须树立很强的信息对抗意识,主动、灵活地展开信息对抗 并夺取对抗的胜利。 没有后方的战争没有后方的战争 在二战中趋于成熟的线阵式梯次突破作战理论,强调在宽正面展开,用多 梯次编组,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以强大的突击集团,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突破对 方防御的战术地幅,进而以快速集群投入交战,突破对方防御的战役地幅,继 而实施战略突破。这种作战方法,充分体现了机械化兵团的优长,充分展示了 机械化战争时代的特征。然而,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火炮、坦克等地面 作战兵力、兵器正在失去其

8、主宰战场的地位。在海湾战争 43 天的交战中,只 经历了 4 天的地面交战,双方的火炮、坦克并没有发挥出过去的那种神威。多 国部队在没有遭到激烈抵抗的情况下,在 100 小时内向前推进了 400 多公里。 去年,发生在科索沃的战争,打了两个多月,双方地面作战兵力、兵器大都没 有发言的机会。 在战争舞台上,交战主角的变换,必然导致作战方式的变革:随着火炮、 坦克等地面和兵器作战兵力逐步失去主宰战场的地位,线阵式梯次突破的作战 方式,也将渐渐退出战争舞台。 在此同时,战争的目的不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看到,今日的霸权主义者 挑起战争的目的,从过去瓜分势力范围转到争夺战略利益上来;从过去实行殖 民统治

9、转到索取经济利益上来。霸权主义者只要能够得到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 就不再以占有多少土地和统治多少人民为目标了。 战争目的的变化,也同样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美国一再声称:“不是为土 地而战。而是为价值观而战。“可以预见,未来霸权主义者发动的战争,一般不 再是以占领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为目的,而以在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达到某些 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为目的。线阵式梯次突破的作战方式,是在前一种战争目 的中产生和发展的,也就必将被适合于后一种战争目的新的作战方式所取代。全方位综合突击是基于现代战场的交战条件,为实现现代战争目的而产生的作 战方式。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都明显地呈现出这种形态的基本特征。 现代

10、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战场扩展为陆、海、空、天、电的五维战场, 这种全方位的战场空间导致全方位的交战方式。如果地球的某一地区发生战争, 敌对双方都没有前方和后方、正面和翼侧之分,任何一个目标都可能遭受来自 任何一个方向的袭击,任何一个方向都可能成为作战空间。在这里线式状态消 失了,阵地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战场指挥员必须建立全方位的思维方式,确立 全方位的战场概念。全方位的判断情况,全方位的拟制方案,全方位的使用力 量,全方位的保障措施,才能适应这种全方位交战的需要。 全方位的作战空间导致了突击样式的综合性。电子战、信息战、导弹战、 空袭、空战,科技水平与谋略能力,都在这个五维空间尽显其极。在这里,

11、所 有的军种、兵种、技术、专业,都在综合运用之中发挥威力,都在综合协调之 中显示优长。因而战场的综合性得到极大增强,力量的一体化得到极大提高。 空中:未来战争的主要舞台空中:未来战争的主要舞台 早在 70 多年以前,制空权理论的创始人杜黑就曾预言,“空中战场是决定 性的战场“。然而,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毕竞需要时间,致使空中战场一直处于 支援与配合的地位。从飞机问世之时起,军事战略家们就赋予了它“以地面胜利 为胜利“的行动准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条准则将会在现代军事战略 家们的头脑中发生动摇。空中战场要变成未来战争的主要舞台了。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通过联合空袭。破坏、摧毁

12、了伊军 80的指挥通信系统、95的雷达、48 个导弹阵地、40 多个机场和 150 架飞 机,摧毁了伊拉克 50的军事实力。在波黑战争中,北约对塞族军队实施了代 号为“精选力量行动“的打击作战,出动飞机 3500 架次,摧毁了塞族 60-70的 战略目标,使塞军不得不按照北约的要求停止战争。在美、英军对伊拉克的“沙 漠之狐“空袭中,发射了 400 多枚空射巡航导弹,摧毁了伊拉克境内大批目标, 给伊军以致创。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入侵南联盟的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 文战更是贯穿了战争的始终。 在一系列刚刚发生的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战争交战的 重心已经转向空中。这是一个无限广阔的战场

13、,一个包容万象的战场,也是一 个极不稳定的战场。在这一战场空间,如果按其交战形态来划分。大体可以分 为两种形态,即敌对双方电子与信息的交战和导弹与飞机的交战。 在敌对双方电子与信息的交战中,敌对双方展开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光 电对抗,同时也表现为侦察反侦察、干扰反干扰、摧毁反摧毁、隐身反隐身、 制导反制导的交战。通过这种交战。争夺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的生产、传递、 处理等主动权,破坏敌方信息传输,为遏制或打赢战争创造有利的条件。敌对 双方导弹与飞机的交战则主要表现为导弹与高性能飞机进行中、远程精确打击 及其攻防对抗上。这里是物理与化学极限的对抗,是人类空间技术的对抗,是 整体体系之间的对抗,是决

14、定战争命运的对抗。 这是全新意义上的交战形态。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从人类历史的 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战争是徒手战,然后有了冶炼技术,才出现冷兵器战争。 继之,是由于火药的发明,才出现热兵器战争。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导 致内燃机的制造和其他机械兵器的制造,于是战争又进演化为机械战争。到了20 世纪 50 年代。更因核技术和火箭技术的发展,现了远程核武器。远程核武 器的巨大破坏力,冉加上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就形成现 阶段和即将到来的 21 世纪的战争形式:在核威慑下的信息比战争。“很显然, 这种“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将主要在全新意义上的空中战场进行。同时, 我们也从

15、这段论述中理解到,未来战争由地面交战为主转到空中交战为主的历 史由来与深刻内涵。 未来,当我们置身于这个全新意义的战场空间,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 定势。指挥员只有把视界范围与思维重心真正转到五维空间战场,才能适应未 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相对而言,地面作战主要在于兵力兵器的机动,而空中 作战则主要在于科技手段的实施。可以说,过去战争的谋略思想是靠力量的运 筹去实现,未来战争的谋略思想要靠科技的运用来实现。 作战保障历来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环节。过去作战是“兵马未动,粮草先 行“。到后来有了机械化装备,除了粮草之外还必须要有工程、通信、防化、技 术、油料等战斗保障。在未来空中为主的交战中,作战保

16、障将表现为以信息为 核心的各种保障。电子战、信息战,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与高性能飞机进行的 中、远程精确打击,都需要精密及时的信息保障。信息是核心,是生命。没有 及时的信息保障,空中交战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将无法实施。二二战战与与第第三三次次科科技技革革命命的的关关系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问题。 于德惠、赵一明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许多学科基础和技术雏形虽然孕育于战前的和平时期,但如果没有战争和军事需求的推动,它决不会急匆匆地降临人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这次科技革命。11陈本红也持此观点,认为二战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2 钟伦荣从科技与二战的双向逻辑关系出发,指出科技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观动因之一,是决定战争演变的制衡力量;而二战使许多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形态,成为战争的工具,同时又催生了一系列最具深远意义并揭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助产婆。 13 彭树智用“历史交往”这一历史哲学概念来说明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突出的意义之一在于它促进了始于 40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