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落尽 平淡归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98395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华落尽   平淡归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浮华落尽   平淡归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浮华落尽   平淡归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浮华落尽   平淡归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浮华落尽   平淡归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华落尽 平淡归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华落尽 平淡归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苏 轼轼 婉婉 约约 词词 浅浅 论论人文学院 06 级汉语言文学(1)班 王 妍内容摘要内容摘要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以卓异的天才、广阔的视野、旷达的性格、奔放的激情,挥洒凌厉无比的词笔,开创一代豪放词风。他所创造的以诗为词,为文坛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成为中华文学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但他的婉约词写得也非常出色。如绵绵春雨,润物细无声,洗尽了人间纤尘。本文从苏轼婉约词的内容、风格和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突出其在婉约词领域取得的成就。关键词:苏轼关键词:苏轼 婉约词婉约词 内容内容 风格风格 意境意境婉约即委婉含蓄之意。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

2、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之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注 A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 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

3、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 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注 B 一、悼亡、景物与田园词一、悼亡、景物与田园词苏轼作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刘熙载艺概 ),其婉约词也如此。在

4、内容上既有塑造亡妻形象,抒发思念之情的悼亡词,也有语气清新的景物和农村田园词。若从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角度分析,其婉约词大致可分为四类:(哪 4 类?列出题目为好。你文中为何只有悼亡词一类?)江城子 (乙卯 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 2 一首江城子 ,近千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的心,堪称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文笔细腻绵密、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但绝非易安的词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而是读出来让人觉得凄婉哀绝之情满满的已经冲出口,荡气回肠

5、,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字字句句沁透着孤绝的阳刚之美。这是苏轼写给原配王弗的。抒发的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在苏轼婉约风格的词中堪称一绝。王弗于治平二年(1065 年)逝世,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年) ,岁次乙卯,距离妻子死去刚好为十年,所以说是“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是说词人即使不去思念亡妻,也无法忘怀。可见王弗在词人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既然无法忘记难免会有想起的时候。这一句看似矛盾,事实并不矛盾。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已死,感慨万千,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办法在一起诉说这些年的凄凉遭遇。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词人的一种

6、假设,即使彼此相逢,只怕也相互不认识了。十年的宦海浮沉,早已容颜非昔,鬓发全白,为下文的记梦作铺垫。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作者梦到了妻子正在一个梳妆的情景。一句相顾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无声胜有声的悲痛之感。一个梦把过去拉回了现实之中,但美好情景已不可能再出现。这个梦也使人感到无比的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 ”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为了眷恋活着的亲人也该肝肠寸断了吧!“明月夜,短松冈。 ”化情思为景物,将作者的思念通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出来。 实际上,在苏东坡一生中的三位女性中,最为苏东坡青睐,也为世人传为佳话的,并非王弗,而是叫做王朝云的妾。在苏

7、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善解苏东坡心意。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 ”一说:“见识。 ”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 ”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朝云死后,苏东坡也曾提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字里行间看到的也是深切地怀念和叹惋。然而仔细地读来,苏东坡对王朝云的感怀更多的是一种“知音难觅,和者寥寥”伤感,而对于王弗则是痛彻心肺的悲情。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8、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 ” 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将这首词同贺铸的悼亡词鹧鸪天作一对比,可见贺词一字一句,从细处着笔,于平静的笔端饱含对亡妻的依恋追怀,感情沉郁而哀叹。阊门还在,却物是人非。词人尽管有着锥心之痛,都没有痛哭流涕,一句反诘“同来何事不同归”道尽了内心强压的悲苦。接着词人睹物抒怀,以“清霜”,“头白”喻年老,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抒写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怀,比喻形象贴切。“原上草”两句,既是以草上露干比喻妻子新丧,又以青草离离的荒郊景象引起下面的“旧栖”“新垅

9、”,烘染了凄凉气氛,恰如其分的流露出对亡妻的一片柔情。相对于苏词“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更多了一种失落的幽叹,词中不着一泪字,读之却令人潸然泪下。苏词的感情则大开大合,淋漓尽致地抒写夫妻间的深厚情爱, “自难忘”、 “肠断”、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作者直抒胸臆之词,流露了作者的对亡妻的一往情深。作者还借助梦境,逼真地描叙了一幅夫妻久别重逢的感人场面,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表现了夫妻间的真挚情爱。除此以外,词人还展开丰富的想象,作了大胆的设想,把死后本无感觉的人想象成有情有义之人,在黄泉下一样思念和关怀着词人,兼有着凄凉无奈之感,看似痴人说梦,其实寄寓着词人对亡妻的深入的了解及深切的关怀之

10、意。可以说,两首悼亡词是各具千秋:“梅花荪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苏轼的婉约词中还不乏一些清新可喜的景物和农村风情词,清丽妩媚,词情婉转,洋溢着生活气息、泥土芳香。苏轼的景物词有杨花词 , (请作分析此词内容及表现手法。 )田园词的代表作,是他在徐州任上写的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蓠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炒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这是多么温馨恬然的田园风光!这又一次拓展了婉约词题材,使宋词走出了花间小径,融入生活,有了清新气息和活泼生机。 (内容单薄,请增加材料。 )二、忧而不怨、明快清朗的风格二、忧而不怨、明快清朗的风格苏轼词打破了宋词在伤春悲秋、离愁

11、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的传统和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与此同时将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和哲学思考巧妙地融合其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卜算子中:“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影。惊起却回来,有恨无省。拣尽寒技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全词塑造了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形象,寄托作者在遭受政治挫折之后孤独,迷惘的心境和孤高不屈的态度。写得幽深清绝,每个意象都凸现幽寒的气氛,全词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孤独和感伤却又不显哀怨,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在蝶恋花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

12、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作于“花褪残红青杏小”之暮春季节,这本来是一个“枝上柳绵吹又少”之花落花飞令人伤感的季节,如果作者的心境不佳就容易被凄苦悲秋的情绪所缠绵,词中“天涯” 、 “行人”云云,可见苏轼当时也正处在失意的旅途当中。但是,词人没有因此自怜自伤不已,而是以开阔的心胸,倔强的意志去对待自然界季节的更换与人世间的风雨变幻。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为奔走流离而痛苦?何必为春去花落而伤心?只要你对生活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豁达的胸襟去接受一切,你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发现美好的事物,苏轼生平不就是如此实践吗?下行写“墙外行人”偶尔听到“墙里佳人”一面,

13、也不能传递自己的多情,而感到有些懊恼,这一段生活小插曲也可以说明词人对生活的浓厚兴趣,并没有为春归、离别、远行等愁苦所纠缠。结尾的懊恼也不是沉重的,而为画面平添了一份乐趣。 “天涯何处无芳草” 、 “多情却被无情恼”又隐隐包含着生活的哲理,耐人寻味。清人王士祯说“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传统的“缘情绮靡”艳词,被苏轼写得如此豁达开朗,真前无古人。三、物境与情境水乳交融的境界三、物境与情境水乳交融的境界苏轼词不仅擅长抒情,在对景物的描绘上也是入木三分,如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藻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

14、日凉。本词以白描的手法,描写黄州夏天雨后农村的美丽景色。乡村远景、近景、动态、静态、以及在此美景中“徐步”的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都非常鲜明准确优美自然,不见斧痕之凿。以开头两句写了林、竹、山、墙、蝉、草、塘七种景物,并且对多种景物都贯以不同的特点,形象生动,一幅农村画面便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跃然纸上,更是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关于苏轼词的境界,可从教科书里的相关章节里,再作补充材料,使之有一定的容量。不然着一部分显得太单薄,且与各部分之间比例不相称,有头重脚轻的情况。 )作为一代大家,苏轼写豪放或是婉约,都是信手拈来,随感而发,直抒胸臆,作品的内容丰富,情感也是多样化的,他只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中一切美好并善于表达这种美好的人罢了。浮华落尽,平淡归真,让我们携一壶香茗,在下午两三点的阳光下,品味茶的芳香,感受词人的本色,走进东坡那至真至朴的内心世界。【参考文献】: 1 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年版, (上册)第 454 页。 2 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64 页。 3 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年版, (上册)第 45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