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光圈的认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3585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对光圈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对光圈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对光圈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对光圈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对光圈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对光圈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对光圈的认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对浅谈对“光圈光圈”使用的认识使用的认识光圈的控制在摄影中处于“瓶颈”的位置,虽然其操作动作简单,但这种“简单”背后蕴涵着一定的控制技术和审美素养以及丰富的操作经验,尤其在处理题材复杂,光线多变,的场合中。结合自己拍摄实践,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对光圈控制的体会。1、对光圈的认识、对光圈的认识在认识光圈之前,我们来看看平时最常见的水龙头。水龙头是一个控制水流的阀门,我们可以通过开大阀门让水流增大,也可以缩小阀门让水流减小。光圈也是一种阀门,它控制的是镜头的进光强度。在快门速度一定的前提下,光圈越大,进入相机中的光量就会越大。光圈大小与快门速度可以结合起来控制进入相机中的总光量。光圈与快门速度组

2、合控制曝光与水龙头控制水流的原理是一致的。同样是接满一盆水,水龙头开大阀门时需要的时间会短一些,关小阀门时需要的时间就会长一些。而同样曝光的照片,光圈开大时,快门速度可以提高,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曝光;光圈缩小时,快门速度就需要减低,用更长的时间进入同样的光量。早期的光圈由打好小孔的金属片组成,后来发展出猫眼式光圈和最常见的瞬时光圈。瞬时光圈可以让拍摄者在取景时开大光圈孔,使更多光线可以通过,明亮的取景方便我们对焦与构图,在拍摄的瞬间将光圈缩小到我们设置的大小,得到预定的拍摄效果。我们看一下光圈是什么模样。光圈被安装在镜头镜片组中间,它利用金属叶片的内沿组成一个让光线通过的孔。(图 1)金属叶片可

3、以移动,使内部的光圈孔变大或者变小。光圈的打开量使用 f 表示,比如 f1.4,f16 这样的数值。需要注意的是,f 值的大小与光圈孔的大小是成反比的,f1.4 数字很小,但它是较大的光圈;f16 数字很大,但它却是小光圈。和快门速度一样,光圈也可以分档。相邻两档光圈的进光量是倍数关系。比如f2.8 比 f4 的进光量大一倍,如果要取得相同的曝光效果,f2.8 光圈时所用的快门就比 f4 光圈时所用的快门减一档,速度更快了。因此大光圈镜头适合在暗光环境中拍摄。光圈的相邻两档之间也可以有更加细分的光圈值。比如可以在当前光圈的基础上加上 1/2 档或者 1/3 档。这样我们可以对曝光有更加灵活的控

4、制。2、光圈结构对虚化形状的影响、光圈结构对虚化形状的影响一般单反照相机的光圈是瞬时光圈,只在快门开启的瞬间,光圈缩小到预定大小。平时光圈在最大位置。通常由偶数如 4,6,8 片叶片组成的光圈对成像光线在光学系统内的折反射漫溢要比由奇数光圈如5,7,9 片叶片来得更显著些,在光圈缩小时如 F16,F22 时更为明显。实践证明,光圈叶片越多其形态越近于浑圆,对于影像在三维空间的均匀分布,对于产生更为迷人的散焦离焦自然弥散像质的影响更为卓著。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光圈的叶片比较少,在合适的条件下则会看出来是五边形或者六边形,为了拍摄效果美观,有的镜头使用了九片光圈叶片的圆形光圈。对于折返头,因为光圈固

5、定,所以有时候会有一种很特别的光晕,称为二线性。例如:佳能 50 F1.8 光圈是 5 组 6 片;佳能 50 F1.4 光圈是 6 组 7 片;佳能 50 F1.2 光圈 6 组 8 枚镜片,其中还包括 1 枚非球面镜片。大家可以从中得出比较结论,同样的光圈值,虚化效果是不一样的。3、光圈对拍摄虚化、景深的作用、光圈对拍摄虚化、景深的作用先认识一下景深的概念:景深是指在镜头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景深图)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

6、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1)、镜头光圈:景深的计算公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景深的大小,首先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 f16 的光圈比 f11 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 f2.8 的光圈大于 f5.6)景深就越小。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

7、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综上所述,浅景深才能更虚化,光圈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要想取得理想的虚化效果得综合各方拍摄因素,不能盲目一味地使用最大光圈,合理、综合使用才是关键。4、最佳光圈的认识、最佳光圈的认识最佳光圈指的是镜头光学素质呈现最好表现的光圈,主要表现在清晰度和失真度上,一般情况下,最佳成像光圈是某一只镜头的在光圈比最大光圈小两档时,成像基本达到最佳,不过也有特例,如 Nikon 58/1.2 最佳光圈就是 f/1.2。一般变焦镜头出现在 F8-F11,专业大光圈偶尔会有在 F5.6 成像开始就不错的,但是那多数不是最佳光圈,而定焦镜头有些会在

8、F5.6 表现不错的,这样的镜头很少。但不可只注重镜头的成像质量,还要顾及画面各部分所需要的图像质量,因为光圈不同,画面景深也不同。不适宜使用最佳光圈的情况(1)、前后景物都要求清晰的时候。(2)、主体以外需要虚化的时候,主要用于拍摄人像,此时为了突出主体,往往将前后景物虚化掉,这就要使用大一点的光圈。拍摄人像常用口径 F1.4 的镜头,最佳光圈可能是 F5.6。不过,F5.6 光圈还是小了一点,用 F3.5 以上的大光圈,背景虚化效果才更好。5、光圈优先模式的使用、光圈优先模式的使用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手动设置光圈值,

9、由测光结果自动调整快门速度。一般用来拍摄静物和控制景深。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并锁定该光圈值,然后相机自动的测光系统计算出并调整执行相应的最佳快门值。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6、常见题材光圈的控制、常见题材光圈的控制(1)风景的拍摄在风景题材的拍摄中,我们一般

10、使用 F8-F11 这样的光圈设置,目的就是在保证画质的基础上控制好景深,确保画面的清晰锐利。当然在有些需要体现层次的画面中,可以适当使用大光圈,体现主题,虚化背景。(2)人像的拍摄一般的人像拍摄为了突出主体,往往需要将前后景虚化掉,这是应适当采用大光圈,控制好浅景深。事实上,在人像摄影中,气质是在摄影以外的,很多风光摄影中的技法是可以在环境人像中使用的,比如黄金分割的构图,逆光表现气氛。不要仅仅被模特的身材和脸孔所吸引,还需要退后一步,看看模特整体的服装和气质,然后再退一步,看看整个所处的环境中,哪些可以展示出模特的这些优点。仅仅单纯的展现美女的美是很难出现大气的照片的。这时候就更需要合理使

11、用大光圈。如果是旅游人像,那就一般需要适当的小光圈,体现人物和背景的综合清晰。(3)夜景的拍摄夜景拍摄中光圈控制是个难点,一方面为体现光影效果,需要长时间曝光,通过小光圈来控制曝光量;另一方面,为防止“衍射”的产生,又得控制极小光圈的使用。综合使用光圈是个问题,建议尽量少使用F16 以上的极小光圈,确保画质的同时控制好曝光量。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辅助器材控制曝光量,提升画质。(4)微距的拍摄在微距拍摄中一般都存在只使用最大光圈这样的误区,其实不然,最大光圈在虚化背景的同时也降低了整个画面的锐度,特别是主体的表现力。应该综合考虑,如果背景简洁,在不影响虚化背景的前提下,则可以考虑适度使用小光圈,全

12、面提升主体细节。特别是在使用微距镜头时,本身景深就极浅,完全可以合理使用小光圈。充分利用自然景深虚化背景,适度使用小光圈,才是正道。(5)溪流的拍摄在溪流、瀑布拍摄中为体现流水“丝绸”质感,为配合慢门,一般都使用极小光圈控制曝光量,但是在控制曝光量的同时画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时使用辅助器材尤为重要,可以使用灰镜减光,在保证慢门的同时,适度使用小光圈,提升整体画质。重视背景的选择和作用重视背景的选择和作用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以强调主体是处于在什么环境之中,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处理主体与背景的相互关系可揭示作者的内心世界。综合整

13、理一篇短文,供大家讨论交流。一般来说造型艺术都很重视背景的作用,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都非常重视背景对主体的烘托。摄影艺术同样如此,背景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成败有举足轻重之势。往往有这种情形:拍摄一幅作品,主体、陪衬、神情、姿态都很理想,但由于背景处理不好而缺乏吸引力。 摄影画面的背景选择,一般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抓特征;二是力求简洁;三是注意对比。 1、首先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作背景,明显地交代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以加深观众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抓取其有时代特征的景物,使人们了解时代背景。如用冒烟的火车头或工厂的烟囱作背景,在五十年代还是使人感到生意蒸蒸日上,祖国欣欣

14、向荣的景象,能启发人们的审美感情;在今天,仍然这样作背景,可能就会被说成是污染。拍摄人像也很重视选取富有特征的环境作背景来衬托人物的职业和性格特征,这称为环境肖像。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背景的衬托也有正衬、反衬之分,如幸福的儿童用鲜花盛开的花园作环境衬托,是正衬;如饥饿贫穷的儿童处在花花世界的繁华街道上,是反衬。2、背景的处理力求简洁。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绘画和摄影艺术表现手段的不同,在于绘画用的是加法,摄影用的是减法”,因为绘画反映生活总是给画面上添上些东西,而摄影反映生活则总是千方百计地减去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而其中重要的是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妨碍主体突出的东西减去,以达到画面的简洁精炼。摄影是减

15、法,纵观很多摄影作品,发现许多有经验的摄影者都充分调动各种摄影手法以达到背景的简洁。有的是用仰角度避开地平线上杂乱的景物,将主要对象干干净净地衬托在天空上;有的用俯角度以马路、水面、草地为背景,使主体轮廓清晰,获得简洁的背景;有的利用逆光,将背景杂乱的线条隐藏在阴影中;有的用晨雾将背景掩藏在白色的雾霭之中;有的用长焦距镜头缩小背景,景物排除在画面之外;有的用虚焦点柔化背景线条。这些方法都可以收到简洁背景的效果。3、背景要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通过色彩、虚实、明暗等等,使主体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清晰的轮廓线条,加强视觉上的力度。一般常见的处理轮廓形状的法则:暗的主体衬在亮的背景上;亮的主体

16、衬在暗的背景上;亮的或暗的主体衬在中性灰的背景上;主体亮,背景亮,中间要有暗的轮廓线;主体暗,背景暗,中间要有亮的轮廓线。同样,在我们日常摄影学习锻炼中,对于背景的选择处理,可以适当多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照片所欲阐明的主题来选择背景。拍摄照片,不管是风景还是人像等等,通常需要具有很明确的创作主题,由于主题的不同,摄影者在选择背景时就应根具体的情况分别予以合理的取舍。譬如在人像摄影时欲显示被摄者的职业特点,我们可把其工作现场作为背景,并采用现场自然光线拍摄,力求画面产生常态的气氛,把环境作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来衬托人,用环境来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假如照片反映的是人物的容貌、气质,那背景就应以简洁、朴素为佳,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主体,使人物形象显得很鲜明、生动。为了刻画好人物的个性和其艺术成就,可选择一幅抽象画作背景,这独特的背景把人物形象烘托得很突出,令人难忘。2、根据背景的内容来选用不同的光圈。一旦确定了背景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便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具体该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这就要看背景的内容,如果背景是整个画面中一个有机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