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角与斜率修改稿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8154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倾斜角与斜率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倾斜角与斜率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倾斜角与斜率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倾斜角与斜率修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倾斜角与斜率修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倾斜角与斜率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倾斜角与斜率修改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倾斜角与斜率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说课稿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出自人教版必修 2“直线与方程”一章,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倾斜角与斜率”,是直线重要的几何性质,是研究直线的方程形式,直线位置关系的思维起点;另外,本节也初步向学生渗透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明确方向,承前启后的作用。(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图像,知道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可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这就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索能力,但在数学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方面尚需进

2、一步提高.多数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能够积极参与探究,但在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大纲,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难点是直线的斜率与它的倾斜角之间的关系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通过实例,培养学生观察、抽象、归纳的思维能力。(2)通过发现式的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3、,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2合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三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本节课是解析几何的起始课,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为指导, ,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展开,以学生参与为核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为达到本

4、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六个环节:提出问题,激发欲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归纳,得出规律;典例剖析,深化认知;归纳小结,提炼精华;课后作业,巩固提高。具体过程如下: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根据心理学研究的规律;奥苏伯尔指出的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因素是动机 。 因此在第一个环节中我给出三个问题情境中我给出三个问题情境问题情境问题情境 1: 如何确定一条直线?学生口答问题情境问题情境 2: 用一个很小等腰直角的三角板,能不能不画出一个很大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怎么画?,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情境问题情境 3: 在坐标系内我们用什么样的几何量来刻画直线的方向

5、较合适?你想怎么定义?3教师引导,学生分组相互交流后,给出答案。教师改进、补充后,给出倾斜角的定义及说明。【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创设这个问题情境,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展开提供了空间;达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目的。在第二个环节在第二个环节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思考思考 1: 除了倾斜角,还有没有表示倾斜程度的量? 通过教师提示,日常生活中的“斜坡”。学生自主探究明确“坡度”的概念,然后师生合作,得到“坡度”计算式。最后教师提炼:给出斜率定义,并用辨析题巩固概念思考思考 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对于此问题仍然通过教师提示,学生相互总结,教师归纳的方式。通过两个

6、思考让学生体验数学 、感知数学 、运用数学。这样设计符合维果茨基关于思维 “最近发展区”的论述,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在以上两个思考的基础上引入问题情境:问题情境问题情境 4:在坐标平面内,已知两点 A,B, 直线 AB 就确定了;当其倾斜角 不是 时,这条直线的斜率也是确定的。请探索:怎o90么样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线直 AB 的斜率?在此环节,教师引导:先考虑 为锐角,直线 AB 方向向上的情况师生共同使用几何画板得到结论,教师板书斜率公式。4【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高中阶段的学生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自主探索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凸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三)探索归纳,得出规律(三)探索归纳,

7、得出规律思考一思考一:当直线 AB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公式还成立吗?思考二思考二:已知直线上两点 C,D 坐标时,运用公式求其斜率时,与C,D 两点坐标顺序有关吗?思考三思考三:当直线 AB 与 Y 轴平行或重合时,公式还成立吗?思考一、三由学生根据公式特点完成,思考二由师生共同借助几何画板完成,教师归纳总结。【设计意图】根据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逐步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四)典例剖析,深化认知:(四)典例剖析,深化认知:例 1 . 已知 A(3,2), B(-4,1),C(0,-1),求直线 AB,BC,CA 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对于例 1

8、学生口答,同时为了规范解题过程,教师板书。例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 1,-1,2及-3 的直线. 例 2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阐述方法这样既巩固了新学的定义和公式,同时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突破了难点.(五)归纳小结,提炼精华(五)归纳小结,提炼精华通过提问:5(1)本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思想方法上有哪些收获?两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学生间相互补充,完善小结,这样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小结,认知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及时回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强调,教学中应注意及时反馈,及时调控,及时回扣.因此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强

9、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我设计了如下课后作业:(六)课后作业,巩固提高(六)课后作业,巩固提高1、完成课本 P95 1.22、课后作业 课本 P98 A 组 1、2、3、4板书设计倾斜角与斜率一直线的倾斜角1定义:2. 注意:二直线的斜率1定义:2注意:三斜率公式注意:例 1(学生板书)例 2小结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各位评委,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不能把教学过程当作方法的灌输,技能的操练为此,我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把本节课的研究内容置于问题之中,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亲身经历数学知6识与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看到公式产生的背景,而且更好的理解数学方法并能用来解决问题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