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谚语中的待客礼俗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8119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语谚语中的待客礼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俄语谚语中的待客礼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俄语谚语中的待客礼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俄语谚语中的待客礼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俄语谚语中的待客礼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俄语谚语中的待客礼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语谚语中的待客礼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俄语谚语中的待客礼仪摘要俄罗斯人自古以来都以保持着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客人如同传播生命消息的使者,带来欢聚和快乐,上帝给予孤寂中的人们的赏赐。因而享有十分尊贵的地位。俄罗斯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了独特的好客传统与待客文化,并且深意其道。从俄罗斯谚语中我们就能充分理解俄罗斯民族的待客之道。关键词:谚语,礼仪,待客1.“”一词在谚语中的分析1.1 俄罗斯民族素以热情好客著称,这一民族性格在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俄语中由 一词派生出的同根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多种主要类,意义均与迎客、待客、做客相关,如 , , 等。不仅如此, 一词本身还另有阴性形式 以及 , 等表爱形式,反映出该

2、词包含的情感评价功能。与汉民族一样,俄罗斯人也将客人分为贵客、稀客和不速之客。构成 , , , 等常用的词组。然而,待客礼俗的最直接与最丰富的载体当数俄语中以民谚为代表的民间语言形式,仅达里在俄罗斯民谚词典中汇集的与待客主题相关的谚语就有近 500 条。1.2 “”一词在俄罗斯人心中唤起的直接联想的是幸福() 、快乐() 、甚至上帝() 。如: - (客人进门,幸福到家,幸福随着客人到) ; , (家有常客,主人快乐) ; , (客人进家里,上帝在屋里) 。俄罗斯民间认为;善待客人,客人便不会愧对主人。也许正基于此,俄罗斯人自古以来都保持着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客人如同传播生命消息的使者,带来欢

3、聚和快乐,是上帝给予孤寂中人们的赏赐,因而享有十分尊贵的地位,这在谚语中表现得尤其充分,如; , (上帝带来客人和盛宴) ; (有客临门。敞开大门) ; (虽然家中不富有,但是喜欢客常有) ; , (活着要想开,和朋友一起才愉快) ; , (哪里人越多,哪里越快活) 。2.俄罗斯的传统象征中的待客礼节2.1 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人家中都挂有圣像- , (上帝在墙上,面包在桌上) 。挂在墙上的圣像和摆在桌上的面包看似并不相关,其实却暗含着极其深层联系。在东正教教义中面包是圣体的象征,它与具有防腐和保持心灵纯洁功能的盐同为圣物。敬献面包和盐成为迎待贵客的至高礼节。其神圣与庄严的意蕴已经超越了物质的承

4、载,潜移默化在俄罗斯人得精神意念中。待客礼俗与宗教生活密切相关的又一例证是客人进屋后的位置安排。由于俄罗斯人舍中摆挂圣像的一角通常面向东南,阳光充裕,用来做祺告和摆放餐桌,故被称之为 (美丽的阳光之角) ,意即“上座,佳宾席”。客人在此落座仿佛与神同处一地,其地位之尊贵不言而喻,正如民谚所言; - (神在上,客在下) ; (尊贵的地方留给尊贵的客人) ; (拉住客人的双手请入上座)等。2.2 另一处尊贵之地是俄式火炉( ) ,它是俄罗斯传统农舍的中心,是生活舒适,安居乐业的象征,也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福地,素有“ ”(炉子我们的亲妈)之说。客人如被让到炉炕上就座,代表着无比荣耀,被称为 ( ),因

5、为 , (炉上坐的不是客人,是自己人) 。热情的主人为了让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会说“, ” (请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其具体体现便是“ ) 。而客人更是格外的珍视落座炕的荣耀; , !(不给饭吃都行,只要别从炕上赶去) 。可见,由宾客入座的位置中可以引申出俄罗斯人特有的待客礼数,即“嘉宾入佳席” ( ) ,而主客双方在施受礼节的过程中也分享着内心的感受,身心两悦。3、俄罗斯饮食文化谚语中的待客礼仪3.1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很大一部分与迎宾待客有关系,而俄式饮食的特征又与其生态坏境息息相关。在反映待客与饮食的语言中,占据首地位的是面包和盐。除前文提到的宗教因素之

6、外,面包和盐作为待客礼仪,其产生自有生态意义上的必然性。俄罗斯的种植环境决定了它以“麦”为主的单一的农作物结构,加之盐的来之不易,因此,作为大地的产物和大自然造化的象征,面包和盐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倍受崇尚,它标志着丰收和富裕,是俄罗斯民族慷慨好客,和睦,友谊的最高体现。 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俄语中一组特定的文化符号,并派生出热情待客语义相关的其它词汇,如 , 等。这种待客中的面包文化在俄罗斯民谚中俯拾即是; (国王也不会拒绝面包和盐) ; (没盐没面包,说话不投机) ; (面包端上桌,桌子成御座,用餐没面包,桌成木板) 。其他又如; ; !, ; ; , 等等。3.2 请客人就餐时具有代表性和

7、象征性的俄式食品还有 , (不是四角让房舍舒适,而是馅饼令蓬荜增辉。即让客人坐的好,不如让他吃好) 。俄式馅饼的馅料十分丰富,如蘑菇馅,浆果馅,胡萝卜馅,鱼肉馅等,同样反映了俄罗斯森林广袤,河流众多的自然风貌。3.3 在俄罗斯人得待客饮食中酒和茶是必不可少的。诙谐风趣的民谣,民谚再现出餐桌上的热闹景象; , , , , (我的面包精美,克瓦斯酒香醇,餐刀锋利,切割快捷,大家吃的香甜) ; , , , , (啤酒浓烈,蜜酒香甜,葡萄酒新鲜,应有尽有,吃不尽,喝不完) 。然而以好饮著称的俄罗斯民族却没能孕育出类似于“斗酒诗百篇”、 “把 酒问青天”的酒文化,却以历代政府的禁酒令为人所乐道,堪称“禁

8、酒文化”,这与俄罗斯的气候环境也不无牵连。同样,不宜于茶叶种植的生态环境虽然能栽培出气质温婉的茶文化,却养成了俄罗斯人的独特的饮茶习俗。如喜饮糖茶( )和蜜茶( )以补充身体热量,并以 !表示对友好款待的感谢。有趣的是,作为“茶”的附属产物的茶饮()却在俄式饮茶习俗中获得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被民间拟人化地称作 ,同时还在文豪与画家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刻画。这种“茶炊文化”或许是对俄罗斯缺少茶品的一种补缺?4 .俄罗斯做客谚语中的待客礼仪4.1 俄罗斯人做客“ 大礼”在于要有约而来,应邀而到。不速之客在俄罗斯人心中可谓声名狼藉,其恶名在民间语言中更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如 , (不请自来,不受尊待) ;

9、 (不请自到,常被赶跑)蒙古鞑靼历时两半世纪的入侵和统治,给俄罗斯的历史打上了最深重的烙印,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留下的即有畏惧,又有仇恨,这段历史被浓缩在成语 (不速之客比鞑靼人还坏)中。可见,俄罗斯人对不期而至的外来者的忌憎是生存环境与生历史的综合产物,这种情绪在语言中得到了最直接最强烈宣泄; (被邀请的是客,不请自来的是狗) 。4.2 除了忌做不速之客,从俄语语言现象中还可以看到与汉族相似的一些做客礼仪,如客随主便( ) 。 (去做客,也要会请客) , (会请客,也会待客) 。俄罗斯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了独特的好客传统和待客文化,并且深诣其道 , (不是房舍为主人增光,而是主人使四壁生

10、辉)结论谚语是以句子形式固定在语言中来表达某种观念的套语,其格式严谨,具有训导或评价功能。它表达人们的意愿、观念、情感,传播大众的智慧、生活的经验、事物的哲理及为人处世的方式等。同时,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历史进程、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及民间习俗等方面,它是民族文化的直接映像。大多数俄汉语谚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因此文化因素对于俄语谚语翻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翻译的精确性。 本论文通过界定俄语谚语的概念,分析了俄语谚语的美学特征。俄语谚语是在俄罗斯民族生活中形成的,形象精炼,具有普遍意义和哲理意味的口语化固定表达;其美学价值集中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俄语谚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寓意,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其形式美表现在结构、音韵和形象三个方面,并通过修辞手段来实现。参考文献: 1孙淑芳. 经贸俄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5;2周鼎,徐振新俄语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6 ;3金秀珍.精读M.北京:外语教学语研究出版社,200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