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030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院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我院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我院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我院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我院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院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院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院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我院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l 辨证论治综述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精髓。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部分。辨证是一个过程,疾病的内涵包括其本质和属性,往往通过“证”的形式表现,所谓辨证,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得信息,包括症状和体征等,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机、性质、部位以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论治又称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使用中成药就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确立疾病的证候属性,进而立法、处方、用药,即“法随证立,方从法出”。2 近代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又

2、发展出来了辨病辨证相结合、辨病论治两种方法理论,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21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既要看到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又要看到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211 同病异治:中医学认为感冒由于四时受邪不同,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挟暑、挟湿的区分,虚人外感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小儿外感又有感冒挟食、挟惊的不同特点,因此在选用中成药时必须对证选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风寒感冒者,治宜发汗解表、疏散风寒,可选用荆防败毒散等;风热感冒者,

3、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可选用桑菊感冒片、芎菊感冒上清丸等;感冒挟湿者,治宜解表祛湿,可选用九味羌活丸柴连口服液等;感冒挟暑挟湿者,治宜解表化湿祛暑,可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暑湿感冒颗粒等;气虚外感者,治宜益气解表,可选用参苏胶囊等。小儿外感挟食挟惊者,治宜解表、消食:定惊,可选用王氏保赤丸等。212 异病同治: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疖肿、急性黄疽性肝炎;胆囊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阴道炎、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均属西医不同系统的疾病,这些疾病若都属于中医的肝胆湿热证时,则均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呜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治

4、疗,属于中医“异病同治”的范畴,也是辨证使用中成药的方法之一。22 辨病辨证相结合: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灵活结合,往往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上市的不少中成药在主治病证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加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例: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主要病机是心脉痹阻,常分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寒凝心脉、心气不足;气阴两虚等证候类型,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在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各证候表现不同对证选药。 瘀血阻络证,症见胸部刺痛,痛有定处,心悸失眠,舌质紫暗,脉沉涩。常可选用地奥心血康胶囊、丹参颗粒(片)、银杏叶胶囊(口服液、片)、灯盏花素片等活血化瘀通络的药物

5、治疗。 气滞血瘀证,症见胸部憋闷,刺痛,心悸失眠,舌见瘀斑,脉沉弦等。常可选用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片)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治疗。 寒凝心脉证,症见胸闷、心痛、形寒肢冷,舌质淡,有瘀斑;常可选用冠心苏合滴丸、宽胸气雾剂等。心气不足证今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刺痛、心悸自汗,气短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常可选用舒心口服液、通心络胶囊、诺迪康胶囊、补心气口服液等。气阴两虚证,症见 0悸气短、胸闷心痛、神疲倦怠,五心烦热、夜眠不安、舌红少苔、脉细数。常可选用康尔心胶囊、黄芪生脉饮、滋心阴口服液(颗粒)等。23 辨病论治:在目前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一些西医疾病,其中医发病机制比

6、较单一,证候属性区分度不强,因此可以采用辨病论治的方法,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病理状态或理化检查结果来使用中成药,即属于辨病用药的范畴。例如糖尿病,按照中医的证候分型,95 以上是气阴不足证,因此已经上市的中成药品种中多是针对气阴不足而设,那么对于2型糖尿病均可选用此类中成药。如消渴平片、渴乐宁胶囊、参芪降糖颗粒(片、胶囊)、玉泉丸等。3 结语辨证论治是中成药的合理应用的前提,有了正确的辨证再考虑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因素才能使患者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中成药。中医药历史久远,内容丰富,是国之瑰宝,要倍加珍惜、合理使用,使其发挥最佳疗效,要用好中成药必须认其学习中医理论

7、,学会“辨证施治”,证方结合,方能“安全、有效、经济、依从、不良反应小而少”。一、 强力枇杷露强力枇杷露是在传统止咳枇把露的基础上加入罂粟壳而制成。因其止咳功能比一般的枇杷露大大加强,故称为强力枇杷露。咳嗽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体一种本能的保护性反射过程。当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部、气管、肺、胸膜等感受器受到各种不良刺激(如炎症、异物及其他刺激)就会通过传人神经(迷走神经)将信号传到人脑的延髓咳嗽中枢,再由传出神经把兴奋传到效应器,如喉肌、肋同肌、膈肌等, 引起一系列收缩动作,把呼吸道的炎症分泌物或异物排出体外,完成咳嗽动作,这就是咳嗽反射。19621973年同,我国药理学专家邹冈、张昌绍等相

8、继证明在人脑、脊髓及胃腑道均存在与吗啡类特异性结合的受体一一阿片受体 。当延脑这种受体接到兴奋的刺激,就会发出咳嗽的指令,使机体产生咳嗽。如果能抑制延脑这种阿片受体的兴奋性,就能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亦即抑制了咳嗽反射,这就产生镇咳效应(如图)。凡能选择性地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起镇咳作用的称为中枢性镇咳剂。凡能降低咳嗽反射弧的其他环节(如呼吸道感受器、传入神经)对刺激的敏感性而镇咳的称之为末梢性镇咳剂。强力枇杷露含有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枇杷叶、薄荷等成份,既能抑制延脑咳嗽中枢,也能降低咳嗽反射弧的其他环节对刺激的敏感性,使咳嗽受到双重抑制而起到止咳效应成为一种较强的止咳剂。1 药理作用

9、11 罂粟壳的镇咳作用111 作用原理:经现代药学证明,罂粟壳含有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罂粟碱、罂粟壳碱及生物碱。由于吗啡、可待因具有强烈的镇咳作用,能抑制咳嗽中枢,阻断咳嗽反射,降低咳嗽中枢的兴奋性,抑制了咳嗽反射,产生镇咳作用,这就是罂粟壳的中枢镇咳作用,其止咳效果确实、可靠。12 罂粟壳的性味、归经及主治:罂粟壳性味酸、平,入肺、肾、大肠经。能敛肺、止咳、涩肠、镇痛。主治久咳、久泻、脱肛、便血、滑精,对肺虚久咳、痨病久嗽、久泻久痢有明显收敛作用。临床上与乌梅配伍,能治肺气不收、久咳不止 。如小百劳丸,罂粟壳妙为末,6克入乌梅同煎服,能治劳伤久咳不止、自汗者。由于罂粟壳性极收敛为治

10、标之药故久咳久嗽最为适应。强力枇杷露是以罂粟壳配以其他清热降火、止咳祛痰之药,则无论久咳或初起均为适宜。12 枇杷叶等的作用:据祖国医学诸书记载:桑白皮辛甘性寒,善入肺中气分,泻火利水除痰泄气,治肺气热盛、咳喘等。前胡味苦微寒,功专下气,火盛痰结,治咳嗽呕逆。百部甘苦微温,能治寒嗽及泄肺热 桔梗味苦气平,是升提肺气圣药,是通膈利肺治寒实结胸之药 。枇杷叶味苦气平,泻肺热、治肺热火嗽,是清肺治火止嗽之要药。以上各药配合成常用之枇杷止咳露能治肺热喘咳清痰泄气,泻火利水之治本之制。枇杷叶等与罂粟壳配伍能更好地发挥其治标和治本作用,对外感风热、肺膈阻滞、火盛痰结等初起以及敛肺止咳肺虚久咳有标本兼治之良

11、好效果。这就是强力枇杷露与众不同的止咳功效 有道是:既清热降火敛肺 又祛痰止咳平喘既适用久咳劳嗽 又能治咳喘初起2 功能与主治功能:养阻敛肺,镇咳祛痰。主治:久咳劳嗽、上呼吸道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痰饮等症。3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l5毫升,一日三次或遵医嘱1辩证用药要熟练地掌握中医药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合理用药的先决条件,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而正确辨析病症,是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根本保证。不辨证就无法用药,掌握了辨证之后,还要知道哪些药是治疗此证型的。辨证不准则用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致病情更加严重。如疮疡日久、大失血病人即使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表虚自汗、

12、阴虚盗汗禁用发汗较强的解表药,实热证、津血亏虚忌用温里药。再如桑菊感冒片有疏风清热功效,治疗外感风热效果较好,用于外感风寒者则加重病情。所以说辨证用药是必须的。2中成药之间的配伍禁忌临床上使用中成药,对于病情单纯的仅用一种中成药即可,但对于病情复杂、数病相兼就需要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成药配合使用,以适应复杂的病情。药物联用,必有宜忌,对于中药饮片处方如果药味中含有“十八反”、 “十九畏”药物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但对于中成药只有熟悉中成药制剂的处方内容,才能发现配伍禁忌,如治疗风寒湿痹症的天麻丸与止咳化痰的川贝枇杷露同用,就会发生相反的禁忌配伍,因天麻丸含有附子,川贝枇杷露含有川贝,属于中药十八

13、相反之列。3中成药与西药的合用配伍禁忌中西药合理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和毒副反应,缩短疗程和促进体质恢复。反之,配伍不当,不但没有疗效,还会引起毒副作用。31协同增效香连丸与四环素、呋喃唑酮联用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用疗效成倍提高。逍遥丸或三黄泻心丸等与西药催眠镇静药联用,有提高治疗失眠症状的疗效。补中益气丸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与抗胆碱药联用,治肌无力症疗效较好。十全大补膏,与西药抗肿瘤药联用可以提高疗效,其中的中药可以提高T细胞活性的能力,有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所以,中成药在肿瘤的辅助治疗上有很强的优势。32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六君子丸与抗震颤麻痹的西药联用,可减轻其胃肠

14、道副作用。六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与降血糖药联用,可使糖尿病患者的性神经障碍和肾功能障碍减轻。耳聋左磁丸与链霉素联用,可消除或减少链霉素引发的耳鸣耳聋等不良反应。33降低药物疗效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清胃黄连丸、龙牡壮骨冲剂等不能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服,因四环素类是多羟基氢化并苯衍生物药,与金属离子同服时,酰氨基和多个酚羟基能与上述金属离子发生螫合反应,形成溶解度小,从而降低药物吸收。含有强碱性的中药瓦楞子、海螵蛸、鸡蛋壳的中成药,如胃康胶囊和胃逆康胶囊不宜与酸性的药物胃蛋白酶合剂,阿司匹林等联用,以免降低疗效。酸性较强的中成药如五味子糖浆、山植冲剂等不能与磺胺类

15、和碱性较强的氨茶碱同用,同用后会发生中和反应,降低和失去药效。34增加不良反应中成药含有钙离子较多的复方牛黄清胃丸、牛黄解毒丸、清胃黄连丸、人参蛤蚧大补丸、脑立清丸等不可与洋地黄类药物合用,因钙离子为应激性离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抑Na+一 ATP酶活性(也可以与强心苷有协同作用)从而增强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和毒性;含有汞类的中成药不能与有还原性西药硫酸亚铁、亚硝酸异戊酯同服。同服后,汞进入人体内,转化为二价汞离子 】,还原成Hg【4】,使毒性增强。治疗胃肠病的洁白胶囊,六味安消散(胶囊)、固本益肠丸、槐角丸处方中都有诃子、地榆,他们含有水合型鞣质,若与西药的安乃近、去痛片、克感敏片等同服后可产

16、生沉淀,不易被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纳呆等胃肠道疾病。以上所述,合理应用中成药是临床用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望广大同仁慎之。棕色合剂系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第二版收载制剂,有甘草流浸膏、复方樟脑酊、甘油、酒石酸锑钾等多种成分组成。兼有较强的镇咳和祛痰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痰不爽、咳嗽多痰、干咳等,临床应用已长达数年之久。对慢单支、慢喘支、上感、支扩和肺炎等均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其对上感和肺炎的镇咳祛痰效果明显好于急支糖浆,对顽固性干咳效果亦明显。棕色合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棕色合剂治疗咳嗽、咯痰安全、有效,作用迅速。天气越来越暖和,鼻炎却开始多发起来。急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和普通感冒相似,都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但一般不会有咳嗽、发热怕冷、肢体酸痛等症状。中成药鼻炎康片以清热解毒、宣肺通窍中药以及西药扑尔敏为主要成分,能缓解急、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各种不适。但服用这种药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有些患者服药后胃部会偶有不适,这是因为该药偏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