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造业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997992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制造业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上海制造业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上海制造业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制造业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制造业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制造业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上海制造业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6/17/20092006 年上海实现工业总产值达 18307 亿元,工业增加值 4641.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其中,制造业六个重点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1789.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4.4%。2006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 5205.35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50.6%,比上年增长 11.5%,其中,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1338.6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13%,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25.7%。2006 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 5.4 亿吨,居世界第一,集

2、装箱吞吐量 2172 万标准箱,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香港、新加坡,航空货邮量 252.73 万吨,其中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达 216.48 万吨,跃居世界第六位。 上海制造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为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载体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更提出了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需求,同时,物流业发展积极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创造核心竞争优势。因此,以生产服务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合力提升上海产业综合竞争力,是上海未来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上海制造业物流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制造行业与制造物流集聚程度不断加强,制造业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制造

3、业提供支撑的一批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十五”期间规划的四个重点物流园区(深水港物流园区、外高桥物流园区、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的制造业物流服务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四个专业化制造业物流基地(国际汽车城物流基地、化学工业区物流基地、临港装备制造业物流基地、钢铁及冶金产品物流基地)与四大产业基地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同步发展。上海化学工业区通过在规划初期就设计了“五个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引进孚宝港务、中信物流等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传输一体化”,通过建设内部管网、廊桥构建对外交换和内部循环协调的物流体系,在化学工业区金山分区建立化学工业区物流产业园,

4、集聚了包括新天原、上海交运远翼、金山石化物流等大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吴淞国际物流园区目前集聚了包括新科安达、金鹰国货、香港德迅、香港利丰集团、美星物流等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在内的 579 家企业,将成为上海钢铁物流的主要枢纽。国际汽车城内已建成 70 万平方米,100 个汽车物流仓库,并通过安吉天地汽车物流信息平台,为上海大众等制造企业提供网上全程监控、业务查询等物流增值服务,实现了汽车制造业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的充分整合。目前,物流基础设施空间网络和服务功能正在覆盖和辐射上海市 41个工业区及相关产业区域,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能级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 二、制造业产业链逐步进入供应链一

5、体化管理阶段,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 制造业与物流业产业联动强度不断增强,产业链全局优化意识逐渐成为业界共识,制造业产业链逐步进入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新阶段。宝钢集团与下游的船舶制造企业开展了“整船订货、分段交货、加工配送”的船板配送模式,通过上下游供应链协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钢材切割和配送服务,降低了钢材库存水平,减少备货提前期,降低物流成本;华谊集团整合集团内部铁路、码头、储罐、仓库、运输等物流设施资源,成立新天原物流公司,在为集团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积极为上海化学工业区内的拜耳化工等企业提供 PC 产品掺混、气流输送、包装和仓储配送等一体化服务,还为德固赛、亨斯曼公司提供带有温度

6、控制的码头、储罐、配送等物流服务;上海电气集团与上海交运集团签订了物流战略合作协议,交运集团为电气集团提供长期的重装备零部件进厂和整机出厂物流服务;上海电子信息行业多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物流模式,大众国际仓储物流等为达丰、英业达等制造企业提供精益物流服务;安吉天地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与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共同进行供应链管理,为它们提供集成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在汉堡建设的欧洲物流基地成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的欧洲采购物流中心;电气集团将劳动密集型的中低档紧固件制造工序外包,与 200 余家供货商合作提供组合式供应服务。 三、制造业物流不仅向制造业生产加工活动两端延伸,而且向生产加工活动内部拓展。

7、 物流企业不断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提高物流服务能力,不仅向制造业生产加工活动提供原材料、零部件采购、仓储和产成品配送销售延伸,而且向生产加工活动内部拓展。如长发集团在为奇瑞汽车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参与汽车的尾部工艺设计,使原有的单位运输能力由 2 辆提高到 3 辆;北芳物流为庄臣公司大中国区的整体物流战略提供供应链服务,将上海工厂蚊香片滴液包装加工生产线整合至北芳中央仓库,根据工艺要求对蚊香片加上药水后,进行质量的合格检测,并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检测合格再实施二次包装。通过专业化服务。北芳物流为庄臣(中国)公司等降低了 20%的销售物流成本;安吉天地与上海大众进行供应链优化整合

8、,为上海大众提供包括 VMI、上线喂料(linefeeding)在内的集成化物流解决方案,在两小时之内将各种原料和部件有序配送到生产总装车间,缩短物料供应的响应时间,确保上海大众实现了准时化生产(JIT);宝钢国际投资建设了宝井、申井等 24 家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与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等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东方钢铁和宝钢在线等平台实现了协同商务,为它们提供定制化的钢材剪切、拼焊和配送等物流服务,大大降低了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大众国际仓储物流开发了 VMI 管理系统,为达丰电脑提供 JIT 模式的零部件配送,配送时间由按分计算变为按秒计算,推进了制造业企业的精益生产。 四、电子信息、电

9、子商务、“大通关”信息平台打破制造业物流的行业、区域界限,实现制造业物流一体化运作。 电子、化工等行业的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以及汽车、钢铁、船舶等行业的零部件、原材料国际采购,不仅要求物流成本低,而且要求物流运营效率高。通过上海“大通关”平台和电子口岸建设,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无缝连接,实现跨区域的物流资源整合,产品通关效率和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目前信息网络已经覆盖了上海的所有海空口岸、所有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为国际物流企业、加工制造企业提供了全面、畅通的应用接入,用户遍及长三角及长江流域地区。平台业务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用户 5 万多家,其中上海地区企业近 500 家,

10、涵盖电子、机械、化工、纺织等多个行业;平台已经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了国内物资调拨、区内物资调拨、临时进出区物资管理、区间物资调拨、VMI 管理、电子支付等相结合的供应链系统基础框架,降低 2030%的进出口物流成本。通过公共平台已实现外高桥保税区、松江出口加工区、洋山保税港区等 9 区联动,以一个逻辑上的“大园区概念”提供物流一体化运作,为制造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长发物流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创新物流运作模式,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发挥要素集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优势,有力降低了制造业成本,目前汇集了众多的国际顶级物流供应商,包括 UPS、TNT、马士基、APL 等,平台日物流服务总票数约 4

11、3000 笔,日营业额约 300 万元,2006 年营业额达到 10 多亿元,为包括 INTEL、NISSAN、SHARP、APPLE、资生堂等世界 500 强企业在内的国内外 7 万多家企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为客户提供按时点的服务及物流整体优化解决方案。钢铁物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目前在沪注册的钢铁电子交易公司包括“我的钢铁”和“东方钢铁在线”等 20 多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钢铁物流的及时性、自动化和柔性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回收物流、安全物流、环境物流逐步得到重视,促进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上海市有 3 家拆车公司和 1 家钢铁资源回收公司进行汽车回收物流业务,初步建立了报废

12、车辆回收、拆解、破碎分离的回收体系。上海市 2006 年的汽车报废数量为 6.42 万辆,报废汽车回收率为 9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汽车玻璃、塑料等零部件回收率为 50%左右,金属零部件回收率达到 90%,零部件回收利用水平大幅提高。手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电子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每年淘汰数量巨大,上海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回收机制,各种有毒金属和贵重金属回收分解后,不但利润可观,而且有利于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2005 年、2006 年上海先后实施了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案、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十一五规划等,对全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仓储、运输、交易、使用、废弃

13、处置等六大环节进行治理、整顿和规划,设置了专用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基地、仓储基地、运输基地、交易基地,2007 年 7 月亚洲规模最大、排放标准最高、一年可消化 6 万吨工业废弃物(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危险废料焚烧炉在上海化学工业区正式投运,这些措施和规划有力地推进了上海危险化学品产业和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六、制造业物流的区域辐射力不断增强,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联动发展。 结合实施两省一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不断加强长三角地区合作,不断实现资源共享、要素集聚、产业互补,共同推动现代物流科学发展、联动发展,推动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提升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综合实力。根据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

14、协作备忘录,苏浙沪两省一市正逐步探索跨区域通关新模式。上海率先实施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安全管理联动机制,初步实现了长三角地区危险化学品物流信息共享和安全联动监管,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危险化学品产业安全发展、联动发展。安吉天地建设的物流信息平台集聚了长三角地区 70 多家零部件供应企业,整车配送网络覆盖全国,其制定的汽车仓储、运输和装卸等作业标准已成为全国行业标准。长发物流秉承“依托上海、立足长江、海纳百川、走向世界”的经营理念,以集成服务为特色,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专业团队为保障,为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和国内外制造企业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2007 年建立的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发

15、展机制使长三角制造业物流发展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从国际看,现代物流业对制造业的升级带动作用增强。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 70%以上,生产服务业又占第三产业的 70%以上。上海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为物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上海工业已连续 17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6 年工业总产值近 2 万亿元,上海市政府提出到 2010 年服务业比重要达到55%的目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都明确指出: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十五”期间上海制造业物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一是制造业物流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等行业的物流需求未能全部释放,与外资物流企业相比,国内物流企业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专业化水平和个性化服务都需要提高,竞争力不强。二是制造业物流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能力有待提高,四大专业物流基地的建设有待加速发展,物流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促进制造业物流发展的软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三是既精通物流运作流程又懂制造业业务的中高端制造业物流专业人才仍显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