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从文与“京派”文学0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7444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沈从文与“京派”文学0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沈从文与“京派”文学0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沈从文与“京派”文学0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沈从文与“京派”文学0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沈从文与“京派”文学0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沈从文与“京派”文学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沈从文与“京派”文学0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从文与沈从文与“京派京派”文学文学近年来,现代文学学术界对沈从文和“京派”都有较多的关注,评价也在提高。这是时代变化的 结果:在以往比较政治化的年代里,对作家和文学现象的评论是非常讲究区分所谓“主流”与“支流” 的。与时代变革特别是革命思潮联系紧密的作家作品,一般都会被置于文学史叙述框架的中心地位, 而象沈从文和“京派”这些离社会变革的现实较远的所谓非主流文学,很自然就处于文学史叙述的边 缘。这些年似乎又倒了一个“个” ,那些原先处于“边缘”的作家格外引起注意,反而越来越转向中 心了。这种转变一开始可能多少带有要“重新发现”和“矫枉过正”的色彩,也有其必然性。但真正 比较健全的有学理性的研究

2、,还是要超越为自己所倾慕的作家“争地位”的心态,实事求是,把作家 作品放到文学发展的历史链条中去考察,看他们到底在那些方面取得了文学的创新,从而比较客观地 评价其得失与地位。这一讲我们重点介绍沈从文和京派小说,不只是因为他们属于所谓“边缘”作家, 以前我们在专科阶段也关注不够,现在需要多讲一点;更希望通过对沈从文和京派的评论,了解这样 一些重要的文学史现象,拓宽我们理解现代文学的视野。大家对沈从文的作品可能比较熟悉,我们不 妨用更多的篇幅来欣赏,学习如何评论以他为代表的现代抒情体小说。下面,先介绍“京派”这一文 学现象,接着我们了解一下沈从文的创作概况,最后,着重鉴赏边城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

3、一,关于“京派” 把“京派”和“海派”当作不同的文学流派,是后来文学史家的研究工作。不过因为这两派所涉 及的作家群的范围都比较大,各自的情况又都很复杂,不同于其他有结社有纲领而且倾向鲜明的派别, 所以有些论者对于把“京派”看作流派,仍持谨慎的态度。但学术界多数意见还是认为, “京派”是 大致可以视为一种流派的。 通常认为所谓“京派” ,是指三十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要注意 这个定义带有的时间和地域性,也有政治倾向性。这一文学派系的“命名”跟三十年代初发生于上海 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直接相关,当时双方互相攻击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 的苏汶,后来又加进

4、了鲁迅等人。1933 年 10 月,沈从文发表文学者的态度1 一文,批评了那些 主要在上海的新派的作家,指责他们对创作缺乏尊严感,有“玩票白相”的习气。稍后在论海派 2 一文中,他对上海某些文人作风提出了更为尖锐的批评,以轻蔑的口气指责他们是“名士才情”加 上“商业竟卖” ,并且把“旧礼拜六派”和所谓“感情主义的左倾” ,统统都捆在一起,斥为“妨碍新 文学健康发展”的“海派” 。与此同时,沈从文又标榜北京作家的“诚实与质朴” ,主张要张扬文坛正 气,破除“海派”的歪风。沈从文的批评大致代表了北方一些自由主义作家的立场:他们对当时方兴 未艾的左翼文学、时髦的现代派文学以及流行的商业化文学,都相当

5、反感,而力图与此拉开距离,保 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上海的作家自然也有反驳。曾经追求过革命文艺,后来又倾向文学价值独立的苏 汶,在文人在上海一文中就指出,所谓“上海气”其实就是现代的都市气,是现代机械文明传播 的产物,相信必将还产生更广的影响。应当说,沈从文对所谓“海派”浮泛作风的批评不无中肯,但 也有他的偏狭。所以后来鲁迅属文“京派”与“海派” ,说“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 , “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而已” 。3 鲁迅似乎在各打五十大板,其实是从地域文化角度为两 派文人“看病” ,对当时文坛弊病的批评可谓入木三分。 其实所谓“京” “海”之争,不甚明了,多少也有文人的意气和派性

6、在里边。不过,论争除了显 现文学观上的不同,也确实反映出当时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别。近些年来有关上海和北京文化的比较研 究多了起来,大家有兴趣可以找这些论文看看,也许对于了解“京派”和“海派”不同文化品格的形 成是有帮助的。在三十年代,中国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已经从北京转到上海 。上海是中国现代的大都 市、大商 ,西方文化和革命思潮的影响特别大,整个文化氛围包括文坛的状况,比起北京和其他地 区来,要更显得开放、求新、多变,但商业色彩也比较浓。上海文坛很复杂,既有典型的商业化的流 行文学、堕落的文学,有新感觉派之类前卫的文学,有张爱玲这样很传统又很现代的文学,更有富于 使命感而深受青年倾赖的左翼文学。所

7、以,以“海派”来笼统地涵括上海文坛,并不大合适。相对而 言, “京派”作家群的文学旨趣互相较为接近。由于五四的高潮早已过去,大批作家南下上海等地, 三十年代的北京文坛变得比较沉闷。但北京毕竟是古都,又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文化的积淀深厚, 有比较宽容豁达的风气。那些主要在北京天津的大学任教或上学的一批作家,可能也是因为远离了时 代的中心,写作心态一般都比较雍容、恬静和扎实,在文化取向上较少商业的或党派的味道,却也比 较守成和稳健。近年来有些论者认为当年的“京” “海”之争,看似偶然,却从根本上反映了三十年代的文学格局,是“乡土”与“都市”两种文化背景的对峙在文学中的体现。这也提出了一种分析的

8、视角,值得探讨。总的来说, “京派”创作群体的基本倾向是自觉地区别于当时左翼文学,又有意与 各种商业化和流行的文学保持距离的作家;他们看重文学的独立价值,却又不免超离时代变革的主流。从创作实践来看, “京派”以小说最显实绩,除了大作家沈从文,还有一个具有相当活力的创作 阵容:有以田园牧歌风格著称的废名,擅写诗意小说的芦焚,给创作以深入的审美理论阐析的朱光潜, 以及凌叔华、萧乾、李健吾、林徽因、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林庚,等等。 “京派”作家群虽然 没有结社,但“学院派”的沙龙活动频繁,办同人刊物是他们主要的文学生存方式。如大公报?文 艺副刊 、 文学杂志 ,以及骆驼草 、 文学月刊和水星等等

9、,都是“京派” 活跃的园地。 这个流派作家都是很自由的,各自的写作路线和风格不尽相同,但创作精神、心态和审美追求有相对 的一致性,那就是政治意识的淡化与艺术独立意识的增强,具体一点来说,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流派的 共性: (一)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出于对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品性的不满, “京派”作家试图避开时代大潮面前的政治选择,而转向以文化观照和表现最普通的中国人生。他们 对现代工业文明侵入之后的乡土中国的变化怀着矛盾的心态,在表现道德沦丧的同时,格外注意以传 统的和民间的道德重新厘定现实人生。强调与都市文明相对立的理想化的宗法制农耕文明生活,使他 们的创作多带怀旧色调和平民性

10、,对原始、质朴的乡风民俗和平凡的人生方式取认同态度,热中于发 掘人情、人性的美好,并让这些美好与保守的文化和传统秩序融为一体,在返朴归真的文学世界中来 实现文化的复苏与救世。若从“生活在别处”的审美意义上讲, “京派”这种恋旧的文学模式容易产 生艺术效果,何况其中还有文化批判和审视的价值。 “京派”作家写尽了人生之“常”与“变” ,但多 是由“常”看“变” ,实际上是在时代变革之外寻求自足。这样看来, “京派”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 品格是比较复杂的,其长处和缺失往往是二而一的,应当仔细分析,不可笼统评判。 (二)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这跟“京派”作家多取普通的题材与平和的写作目标是有关 的

11、。他们乐于追寻过去,从平凡的人生命运中细加品味,挖掘其中的诗意,寄托一定的文化理想。这 就需要沉淀生活,节制感情,除尽火气,以诚实、宽厚的心态来创作。当然,如前所述, “京派”远 离商品化和都市化的文化追求,也决定了这些作家写作的从容笃实,他们的小说往往达到一种和谐、 圆融、静美的境地。在当今相对平和的年代,象“京派”这样一类作品似乎更能赢得读者的青睐。 (三)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京派”作家注重文学功力,在各种小说的文体上都有创新和推进。 当他们以“乡土中国”的眼光审视都市生活时,常写世态批评的讽刺小说,而描写乡土人生时,则大 大发展了抒情体小说。 “京派”最拿手的还是抒情体小说,这方面他

12、们有突出的贡献。不同的作家自 然有不同的情味,但他们比较共同追求的是文体风格趋向的生活化,通过作家人生体验的融入、散文 化的结构和笔调,以及牧歌情调或地域文化气氛的营造,等等,将对乡土经验的眷恋和传统回归的渴 望,用极具诗意的体式来加以表现。 “京派”小说家有形式感,讲求“文章之美” ,作品比较有可读性。这三点当然只是作为“京派”一般特征的概括。具体到某个作家,还应当结合其创作来细加体味 和分析。在重点讲述沈从文之前,我们不妨再提示几位也很有代表性的作家,以加深大家对“京派” 的了解。 首先一位是废名,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1929 年在北大英文系任教时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竹林的故事 ,代

13、表作还有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 、 桥等。他堪称京派小说的鼻祖,连沈 从文都受他的影响。废名作品的特别之处,是田园牧歌的情调加上古典式的意境的营造。不仅反映乡 村风景、风俗、人情之美,尤其致力于乡间儿女情态的描写,透露出一种哲人式的人生态度和对普通 生命方式的体悟。读废名的小说尤其应当注意其独特的文体。他所写的是“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 ,深受中国古典诗文的影响,有时他在试图用做古诗绝句的韵味来结构现代的小说。阅读时可以多体 味其如何通过文体的交汇产生出“诗化小说”的特殊效果。废名的作品并不容易读,里边总有某种玄 学意味,又有“理趣”和“禅趣” ,阅读时只有放慢速度,才能漫漫体会那有意为之的

14、“涩味”的境 界,看作家如何将艺术和哲学两相调和。 第二位值得这里提到的是萧乾,北京的蒙古族后裔,是“京派”后起的作家,燕京大学新闻系毕 业,曾任驻英记者。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 、 栗子和中篇梦之谷 。作品多带自传性色彩,写 童年生活,从“童年视角”出发,以一个城中“乡下人”的独特身份写作。充斥于他的作品中的苍凉 感是强烈的,又是清澈而健朗的。 梦之谷是他经历的写照,极具抒情性和感伤情调,语言雅丽清 新,重直觉的把握。 第三位是芦焚,笔名师陀,有谷 、 里门拾记 、 落日光 、 野鸟集等小说集。他在作品中 是一个滞留城市却未能忘情于乡村出身的叙述者,写作总是突出自己的乡村文化背景,以场景的展现

15、见长,具有悲哀的抒情气质。无论写景写人,都缭绕着诗意,你读着读着,不觉间就会被那自然界的 荒凉与人事的辛酸所打动,北方农村衰败图景中的悲凉之气会给人极深的印象。读芦焚还当体会他如 何将抒情、讽刺和象征掺和,在奇幻神秘气氛中制造某种可以引发联想的寓意。 另外,若要对“京派”的文学倾向和价值追求有更清晰的了解,最好还读一读这一派的代表性美 学家和评论家朱光潜的论著。 “京派”其他一些作家也都有各自的艺术个性,但最重要的还是大作家沈从文。 二,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与城乡对照的两个文学世界 关于沈从文的创作情况,专科阶段教科书上已经有基本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我们想更深入探 讨的,是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写

16、作姿态和他的文学世界的关系。这也是理解这位杰出作家特殊贡献的 重要入口。大家除了读沈从文的散文和小说,还应当读一点他的文论。如 40 年代写的文论结集烛 虚 、 云南看云集 ,等等,其中谈人生,谈哲学,很自然也涉及文学,比较清晰的表露他的文学观 和审美追求。沈从文反对将文学纳入商业的或政治的功利圈,但也并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他是 有自己的文学的道德理想的。所以他有一部分作品对现代都市文明的非人性的弊害,保持了尖锐的批 判和讽刺的立场。与此同时,沈从文用主要精力在系列作品中创造了“湘西世界” 。在他看来,那是 原始的、健全的人性的世界,恰好可以用以观照和批判弊病丛生的现代都市文明。也许这正是作家的 天真。沈从文坚执地相信文学的功能不止于社会道德的观照,更在于能使读者“从作品中接触了另外 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 ”4 这也就是通常说的文学的特 殊功能,可以唤起人的感觉、想象,让人能重新体验、思考和发现生活。在沈从文看来,所谓“生命 的明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