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的画面基础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7425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太奇的画面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蒙太奇的画面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蒙太奇的画面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蒙太奇的画面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太奇的画面基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说蒙太奇是影视语言的语法,那么画面就是最基础的词汇。现在,我们来分析影视画面的独特表意性是怎样起作用的。一、客观视像的再现所谓客观视像的再现,是指电视画面可以准确客观地记录镜头前现实场景的各种面貌, 包括物体的运动与现实的声音,而且,电视原本记录的就是现实生活,不是虚构的故事, 因此,电视画面在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真实感的同时,也具有电影画面所缺少的亲近性。电视画面内所展示的就象是生活中某处正在发生的,并且从总体上如同现实生活那般, 保持着一种永不终止的流动状态,于是,在电视提出“走入生活“的时候,电视画面、节目 形态都在赋予观众越来越强的参与感。这种画面的直接展示消解了修饰语,比如说,如

2、果电视屏幕出现采访对象正在说话的 形象,解说词旁白:“某某欣喜地告诉记者“或者“某某领导坚决表示“,这样的表 述实在画蛇添足,因为观众自然会从画面中看出某某是否欣喜,如果某某表情一般,就更 糟了,因为观众反而会觉得节目虚假、主观。电视画面的直观形象也培养了观众以轻松的方式“看“而不是“阅读“电视,瞬间的印象 感知胜过了逻辑严密的分析。电视节目的结构并不需要严谨的逻辑和文字表述,画面的视 觉表现力和总体的视听吸引力更为重要。 二、画外意义的延伸所谓画外意义的延伸,是指摄影机记录的客观影像,经过人们的观念作用,则会延伸 出比本身直接的形象含义更为丰富的引申意义。比如,影视制作者能够通过组织画面内容

3、,或者使观众从特殊角度去观看画面,画面 就会产生另一种明确的意义。中国申奥片中,三位活力充沛的老人在北京前门楼前踢毽子 的形象已不是画面含义的简单再现,它引申着中国的传统文明与现代精神的结合,这是画 面内在辨证法。蒙太奇又令画面具有外在的辨证关系,而且在蒙太奇画面组接中,画面的引申意义会 更为丰富。其原因在于:1、画面并不只有一种引申意义。比如,蜡烛,可以表示夜幕降临,也可以隐喻燃烧自 己照亮他人的精神,甚至可以代表命运的衰败,忧伤的情绪等等;这种不确定性使蒙太奇 充满了创造力,而不是机械地画面连接。2、有些画面本身不一定具有相同性质的引申意义,但是如果寻找到画面之间的相关性, 同样能够创造画

4、面内容不具有的意象。在纪录片英和白中,英是生活在武汉杂技团里的大熊猫,白是熊猫训练师,片中 有一个情绪性段落:熊猫英静静地趴在窗前,向外看,人们不知道熊猫在看什么,但是, 经过前面叙事铺垫之后,此时,编导将熊猫安静地趴在窗台看的镜头以近景、特写、中景、 全景等依次叠化在一起,在略带忧郁的音乐作用下,熊猫“看“的动作被放大,带有了浓郁 的情绪色彩,英似乎象人一样在思考,在孤独地观看,这组镜头最后接了一个缓缓向上摇 拍的拥挤在杂技团院外的高楼镜头,此时,观众联想到的是物质文明中人的生活处境。如 果没有熊猫“看“的镜头反复组接强调,其中蕴涵的思想情绪就难以被解读。正是因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常常会自觉在彼

5、此孤立的事物之中寻找联系,从而求得对事 物的总体把握,因此,编辑要注意画面形象表意功能的挖掘,在蒙太奇的“上下文关系“中 寻找深蕴着的思想或情绪感染力-这是蒙太奇魅力与创造力的体现。 三、画面解释的随机性单一的影视画面客观记录了现实具象,但是它展现的只是具体的有限的事物存在形态, 并不能提供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也就是马赛尔 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所概括的,“画 面本身是在展现,它并不论证“。因此,拥有形象准确性的影视画面在解释上却有着极大的灵活性、随机性。画面上一 个人在奔跑,如果没有上下情节铺垫,观众无法判断此人是被追赶,还是在锻炼,于是, 这种随机性就导致了人们可以用完全矛盾的话去说明同样的画

6、面,著名纪录片普通法西 斯便是典型例子。该片素材主要来自德国档案馆,是为德国法西斯和希特勒歌功颂德的纪录影片资料, 但是,重新编辑后,在思想深刻的解说词作用下, 普通法西斯成为探讨德意志民族如何 一步步陷入法西斯深渊的力作,被誉为“作家电影“之代表。对于绝大多数缺乏画面叙事情节支撑的电视片(包括电影记录片)来说,画面解释的 随意性是双刃剑。作为今天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应该清醒认识其中的辨证关系。一方面,画外的解说词解释常常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它是画面信息的必要补充外,对 画面采取什么样的解释方式,有时会影响观众对画面的感悟。比如说,一组 1911 年老北京街道或着老城墙的画面,作为历久弥新的影像资

7、料,画面 本身记录的客观性已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于是这样的镜头常见于反映那一时代状况的各类 节目中,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起着填空佐证的作用。如果编导在这样一组画面上,加 上着这样的解说:“1911 年冬,北京的气氛内骤然紧张起来,各省独立的消息相继传来, 城中流布着各种各样的传言“。对画面背后事实的描述性解释,与特定的视觉形象结合在一 起,似乎缺乏意义深度的空画面陡然变活,老街道里人心惶惶的意象自然浮现。另一方面,画面的随机解释可能会削弱真实感的表达。这也是为什么时空连续的能够 全面再现客观对象形态、声音、氛围等立体信息的现代电视纪实画面更易受到青睐。 四、画面造型的审美性影视画面造型的构成因

8、素丰富,它既纳入了传统平面绘画或照片所具有的构图、色彩、 影调等造型要素,同时又包括了运动、景别、节奏、剪辑以及声音等。在电视节目的创作 中,画面的经营、色彩光线的处理、运动节奏的快慢以及不同声音的造型效果,都会引导 人们感受更为细腻的情感和更为深沉的意境,这些都是电视节目传达情感与理念、树立个 性风格的重要元素。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则“红十字会“的形象广告,来具体认识画面造型的表意作用。这 则广告的画面内容是一组刚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或站、或蹲、或相互玩耍、或拥抱亲吻, 形象极为简约。婴儿是纯洁的象征,整个广告以简洁的构图、柔和的影调(高调)突出了 纯洁的意象,在抒情的音乐和偶尔出现的清亮的咿呀

9、学语声的衬托下,经过慢动特技处理 的画面随之舒缓地叠化,美好的情绪油然而生,当每个婴儿出现的时候,字幕打出了他们 各自所属的民族,这些民族来自世界各地,它隐喻着国际红十字会在全球不分种族不分国 家宏扬人道主义的美好情操,画面的结尾叠化出鲜亮的红“十“字标记,与全片的灰白色调 形成对比,强调效果明显。可见,画面本身尽管具有特定的引申意义,但是所有造型手段, 如影调选择、构图方式、色彩对比、剪辑节奏,共同把对生命充满关爱与柔情的蕴意表现 得淋漓尽致。“若无形象,灵魂便无从思索“,大凡有个性的电视节目都会有个性化的造型语言,它 既是题材表现所需,也是创作者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的体现。纪录短片潜伏行动记

10、录了海南武警摧毁盘踞在五指山地区的黑势力团伙的行动, 全片编辑似乎比较粗糙,通片采用第一人称并且明显带着地方口音的现场解说方式,摄制 组行为贯穿其中,构图不拘于规则,重点段落几乎不加剪辑,比如伏击黑帮头目一段,摄 像机明显躲避枪弹的抖动、追击时的晃动、不算成功的点射场面等等,现场氛围被一气呵成地记录下来,体现了浓郁的“拟直播“的纪实风格,观看者如同身临其境。曾经一度活跃 的纪实电视剧也采用类似的造型手段方式来包装虚构的故事,使之产生特殊的写实感。纪录片空山则以讲究的自然光线、四季变化丰富的色彩、简洁却有张力的画面构 图和大量稳定的固定镜头,来展现空山坝上两户人家日日劳作的生活实景以及流淌于其中

11、 的失望与希望。编导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冷静观看自我感悟的窗口,整部纪录片在拍摄角度、 光线处理、段落过渡等方面注重保持统一和谐的视觉风格,而对人们生存境遇和生存状态 的表现上则力求自然客观,体现了对纪实纪录片另一层次的美学追求。电视画面多重造型元素不仅构成了流动的形式美感,也成为视觉思维和情感阐释的基 本载体。以电视画面中的色彩为例,当电视从黑白到彩色能够更加逼真地记录现实的同时, 画面语言的表现力也更为丰富,制作者们总是有意无意间用色彩来传达情绪、塑造艺术形 象,因为人们总能自觉地将某种色彩与特定物象联系在一起,并且产生较为相对稳定的情 感认识。影片辛德勒名单中,色彩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题表现

12、手段:用黑白描摹现实, 表现法西斯战争的残酷,用彩色表现战争过后的幸福与美好。在黑白叙事中,唯一出现色 彩的是那位穿着红色衣裙的犹太小女孩,小女孩天真地穿行在正在遭受劫难的大街上,当 观众再次看到“小红裙“,她已停放在尸体车上。黑白片中的“小红裙“胜过了千言万语,在 强烈视觉感染力的背后是对法西斯的痛诉。艺术地利用色彩同样是电视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一则国外儿童电视台的形象广告就 是利用带有怀旧情绪的浅褐色为基调,在画面内容、音乐的共同作用下,表达了追求传统 高尚的价值观家庭观的宗旨。从目前的电视创作的总体情况看,一般的电视创作者还有电视观众,注意力多放在画 面的叙事因素方面,忽视造型的表意功能,较少注意通过画面造型来激发审美感知。画面 叙事固然是创作的基础,但是它与画面造型是不可剥离的,两者统一才能共同创造立体丰 盈的形象世界。从以上对电视画面表意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电视画面尽管在呈现状态上是对现实影 像的再现,其代表意义似乎也就是其直观可见的本身,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参与,电视画 面已潜藏语言思维的基质和多种表现的可能性,这是蒙太奇表现具有创造力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