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及氮气的相关知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7260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氧化碳及氮气的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氧化碳及氮气的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氧化碳及氮气的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氧化碳及氮气的相关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氧化碳及氮气的相关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氧化碳及氮气的相关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氧化碳及氮气的相关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氧化碳及氮气相关安全知识一氧化碳及氮气相关安全知识 一、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一、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轻度中毒 。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 10%-20%。 二是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

2、,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三是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一氧化碳的后遗症。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一氧化碳中毒的治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疗 一氧化碳

3、中毒(carbonpmonoxidep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二、二、临临床表床表现现 1、轻度中毒 pp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 10%-20%。 2、中度中毒 pp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

4、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4、后遗症 pp 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三、三、诊诊断要点断要点 1、中毒史 pp 有发生中毒的环境和条件。 2、中毒发现。 3、实验室检查 pp 测定血液碳氧血红蛋白(HbCO)阳性。 四、治四、

5、治疗疗决策与常决策与常规处规处方方 1、改善组织缺氧,保护重要器官 (1)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冬季应注意保暖。(2)吸氧: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有条件者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最佳。鼻导管吸氧的氧流量为 8-10L/min。 (3)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可用细胞色素 C30mg 静脉滴注(用前做皮肤试验),或将三磷腺苷 20mg、辅酶 I(辅酶 A)50U、普通胰岛素 4U 加入 25%葡萄糖溶液250ml 中静脉滴注。 (4)有脑血管痉挛、震颤性麻痹者,可用阿托品或 654-2 静脉注射。 2

6、、防治脑水肿应用高渗脱水剂,如 20%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液交替静脉滴注、或并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脑水肿多出现在中毒后 2-4h。 3、纠正呼吸障碍 pp 可应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等。重症缺氧、深昏迷 24h 以上者可行气管切开,呼吸停止者立即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使用人工呼吸器。 4、纠正低血压发现休克征象者立即抗休克治疗。 5、对症处理惊厥者应用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镇静。震颤性麻痹服苯海索(安坦)2-4mg、3/d。瘫痪者肌注氢溴酸加兰他敏 2.5-5mg,口服维生素 B 族和地巴唑,配合新针、按摩疗法。 6、预防感染对长期昏迷者给抗生素治疗。 7、其他治疗如高压氧疗法,放

7、血疗法等。 五、五、综综合医嘱合医嘱 1、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卫生宣传,对取暖用的煤炉要装好烟囱,并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 2、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煤气发生炉和管道要经常检修以防漏气,产生一氧化碳的工作场地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并须加强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监测。 3、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工作时,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两人同时工作,以便监护和互助。六、当六、当发现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须迅速按下列程序迅速按下列程序时时行救助:行救助: 1、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

8、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 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背出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及顺畅。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 2、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

9、工呼吸。必需注意,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仓的治疗。因而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 3、迁移病儿到空气畅通场所,但必须保持温暖,避免着冷,不可赤身露体。轻症患者离开有毒场所即可慢慢恢复。供氧非常重要,因为吸入氧浓度越高,血内一氧化碳分离越多,排出越快。研究表明,血中一氧化碳减半时间,在室内需 200分钟,吸纯氧时需 40 分钟。故应用高压氧舱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将病人放入 22.5 个大气压的高压氧舱内,经 3060 分钟,血内碳氧血

10、红蛋白可降至 0,并可不发生心脏损害。 4、中毒后 36 小时再用高压氧舱治疗,则收效不大。及早进高压氧舱,可以减少神经、精神后遗症和降低病死率。高压氧还可引起血管收缩,减轻组织水肿,对防治肺水肿有利。如有条件亦可用氧和二氧化碳混合物(氧约 93,二氧化碳约 7),二氧化碳为刺激呼吸的重要因素,故不论早晚期都宜在输氧时供给一些二氧化碳。一般没有供二氧化碳条件和高压氧舱处,对呼吸困难的病例,在应用人工呼吸和给氧的时候,可间断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此外,强心剂、呼吸兴奋剂、输液、输血、治疗休克、脑水肿及抗感染等均十分重要。人工冬眠降温疗法也有一定效果。 5、急性中毒后 24 小时,病人可呈现脑水肿,

11、2448 小时达高峰,并可持续多日,故应及时应用脱水剂如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等交替静脉滴注,同时并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七、一氧化碳的急救措施:七、一氧化碳的急救措施:1.立即使病人脱离中毒环境,转移至新鲜空气处,解开领口、裤带等并注意保暖,并拨打 120。2.检查病人的呼吸是否通畅,如发现口鼻中有呕吐物、分泌物,应立即清除。对呼吸浅表或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到病人出现自主呼吸或明显的死亡征象为止。3.给病人盖上大衣、毛毯或棉被等,防止因受寒而引发感冒、肺炎等。可用手掌按摩病人躯体,在其脚和下肢放置热水袋,促进吸入毒物的消除。4.对昏迷不醒者,可用手指尖用力掐其人中(位于鼻唇沟上

12、1/3 与下 2/3 交界处)、十宣(两手食指尖端,距指甲约 0.1 寸处)等处;对意识清醒的中毒者,可让其饮用热的浓茶或热咖啡。一氧化碳浓度达多少对人可发生危险一氧化碳浓度达多少对人可发生危险一氧化碳的浓度与健康成年人中毒的可能症状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大致的吸入时间和出现的症状50ppm 健康成年人在八小时内可以承受的最大浓度200ppm 2-3 小时后,轻微头痛、乏力400ppm 1-2 小时内前额痛;3 小时后威胁生命800ppm 45 分钟内,眼花、恶心、痉挛;2 小时内失去知觉;2-3 小时内死亡1600ppm 20 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 小时内死亡3200ppm 5-10

13、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25-30 分钟内死亡6400ppm 1-2 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0-15 分钟死亡12800ppm 1-3 分钟内死亡注意:上表中的 CO 中毒症状,是对健康成年人而言,对于高危、脆弱人群,其反应不同。造成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O),它通过肺脏吸收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从而使人体缺少氧气供应受到严重损伤,尤其是大脑受损最为严重。煤气中毒后,轻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重者出现意识不请、昏迷、大小便失禁。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中毒过于严重,中毒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由于一氧化碳没有颜色

14、和气味,所以燃气民生泄露时不易被人察觉。燃气热水器煤气泄漏中毒,中毒者往往是在紧闭的浴室里不知不觉中吸入煤气缺氧而昏迷倒地,不易被家人发现,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假如家中装有燃气报警器,一旦发生燃气泄漏,报警器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出警告,使家人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转危为安。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它会一直鸣叫,直至家人或邻居听到,使中毒的人及时得到抢救.。氮气的相关安全知识氮气的相关安全知识在常温、常压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它比空气轻;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呈惰性。氮气空分生产主要是在低温状态下因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而通过精馏的方法将空气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其他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如

15、煤气生产过程中氧化剂,医用、工业用氧的来源,仪表氮气的使用等。在空气分离过程中,因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或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而且,氮气窒息事故发生后受害者很难有能力逃出或自救,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对岗位工人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掌握氮气的理化性质、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2.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以提高岗位工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救援水平,并根据工艺变化和人员变动适时进行修订,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3.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悬挂安全警示标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该生产场所;4.在氮

16、气生产设备内进行检修作业前,必须将该设备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经置换分析合格,氧含量达18以上,落实好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在不可能置换完全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并在监护人监护下作业;5.不得将纯氮气排放至室内;氮气的生产、使用现场和操作室等要保持通风换气良好,并定期分析周围大气的含氧量,保证其浓度不低于18%;6.检修充氮设备、容器、管道时,先用压缩空气置换,当吹出气体的含量高于18%时,方能进行检修作业(低于18%时属于缺氧危险作业)。若必须在氮气浓度高的环境作业时,必须戴氧气呼吸器;7.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岗位操作技能培训,避免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和管道阀门泄漏而引发事故;8.控制室操作人员要加强对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控,以便及时发现氮气泄漏情况并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氮气急救措施氮气急救措施吸入高浓度氮气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