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3265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注桩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灌注桩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灌注桩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灌注桩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灌注桩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注桩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其施工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中,目前已形 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受多种因素影响,处理不好容 易引起断桩,因此对断桩的预防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断桩原因 断桩是指钻孔灌注桩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泥浆或砂砾进入水泥混凝土,把灌注的 混凝土隔开并形成上下两段,造成混凝土变质或截面积受损,从而使桩不能满足受力要求。 常见的断桩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由于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在灌注过程中堵 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疏通好,不得不提起导管,形成断桩。 (2)由于运输或等 待

2、时间过长等原因使混凝土发生离析,又没有进行二次搅拌,灌注时大量骨料卡在导管内, 不得不提出导管进行清理,引起断桩。 (3)由于水泥结块或者在冬季施工时因集料含水量 较大而冻结成块,搅拌时没有将结块打开,结块卡在导管内,而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能疏通 好,造成断桩。 (4)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无法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 使灌注中断造成断桩。 (5)由于检测和计算错误,导管长度不够使底口与孔底距离过大, 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底部,从而形成断桩。 (6)在提拔导管时,盲目提拔,将 导管提拔过量,使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形成断桩。 (7)在提 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

3、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8)导管接口渗漏,使泥浆进入导管,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 (9)处理堵管时, 将导管提升到最小埋置深度,猛提猛插导管,使导管内混凝土连续下落与表面的浮浆、泥 土相结合,形成夹泥缩孔。 (10)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 桩。 (11)由于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材料供应不足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 灌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无法提起,形成断桩。 由此可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灌注前应从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 备,尽可能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二、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1、材

4、料方面 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导管内径的 1/61/8 以及钢筋最小净距的 1/4,同时不大于 40mm。拌和前,应检查水泥是否结块;如果在冬季施工,拌和前还应将细集料过筛,以 免因细集料冻结成块造成堵管。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在 1822cm 范围内,混凝土拌和物 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不应有离析、泌水现象。 2、混凝土灌注 (1)制作钢筋笼时,为使焊口平顺,最好采用对焊的方法。若采用搭接焊法,要保证 接头不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2)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 导管的直径,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使用前要对每节导管编号,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 试验,以防

5、导管渗漏。导管安装完毕后还应该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尤其要记好每节导管 的长度。 (3)若使用传统的运输车从拌和站运送混凝土,为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的 埋置深度,可在施工现场设置两条运输便道,前两辆运输车同时从两条便道运送混凝土, 连续灌注。 (4)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 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能使用。 (5)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 的距离应不大于 4050cm(导管口不能埋入沉淀的回淤泥渣中)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 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6)关键设备(如混凝土拌 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等

6、)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够连续灌注。 (7)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应连续灌注混凝土。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一般控制导管 的埋置深度在 26m 范围内为宜,要适时提拔导管,不要使其埋置过深。 三、处理断桩的几种方法 (1)断桩后如果能够提出钢筋笼,可迅速将其提出孔外,然后用冲击钻重新钻孔,清 孔后下钢筋笼,再重新灌注混凝土。 (2)如果因严重堵管造成断桩,且已灌混凝土还未初 凝时,在提出并清理导管后可使用测锤测量出已灌混凝土顶面位置,并准确计算漏斗和导 管容积,将导管下沉到已灌混凝土顶面以上大约 10cm 处,加球胆。继续灌注时观察漏斗 内混凝土顶面的位置,当漏斗内混凝土下落填

7、满导管的瞬间(此时漏斗内混凝土顶面位置 可以根据漏斗和导管容积事先计算确定)将导管压入已灌混凝土顶面以下,即完成湿接桩。 (3)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 10m 以下处,且混凝土已终凝,可使用直径略小于钢筋笼内 径的冲击钻在原桩位进行冲击钻孔至钢筋笼底口以下 1m 处,然后往孔内投放适量炸药, 待钢筋笼松动后整体吊出或一根根吊出。然后再进行二次扩孔至设计直径,清孔后重新灌 注混凝土。 (4)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 5m 以内,且地质条件良好时,可开挖至断桩位置, 将泥浆或掺杂泥浆的混凝土清除,露出良好的混凝土并凿毛,将钢筋上的泥浆清除干净后, 支模浇筑混凝土。拆模后及时回填并夯实。 (5)若断桩位置

8、处于地表 5m 以下、10m 以内 时,或虽距地表 5m 以内但地质条件不良时,可将比桩径略大的混凝土管或钢管一节节接 起来,直到沉到断桩位置以下 0.5m 处,清除泥浆及掺杂泥浆的混凝土,露出良好的混凝土 面并对其凿毛,清除钢筋上泥浆,然后以混凝土管或钢管为模板浇筑混凝土。 (6)若因坍 孔、导管无法拔出等造成断桩而无法处理时,可由设计单位结合质量事故报告提出补桩方 案,在原桩两侧进行补桩。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其施工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中,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受多种因素影响,处理不好容易引起断桩,因此对断桩的预防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一

9、个重要问题。一、断桩原因断桩是指钻孔灌注桩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泥浆或砂砾进入水泥混凝土,把灌注的混凝土隔开并形成上下两段,造成混凝土变质或截面积受损,从而使桩不能满足受力要求。常见的断桩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由于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在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疏通好,不得不提起导管,形成断桩。 (2)由于运输或等待时间过长等原因使混凝土发生离析,又没有进行二次搅拌,灌注时大量骨料卡在导管内,不得不提出导管进行清理,引起断桩。 (3)由于水泥结块或者在冬季施工时因集料含水量较大而冻结成块,搅拌时没有将结块打开,结块卡在导管内,而在混凝土

10、初凝前不能疏通好,造成断桩。 (4)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无法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使灌注中断造成断桩。 (5)由于检测和计算错误,导管长度不够使底口与孔底距离过大,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底部,从而形成断桩。 (6)在提拔导管时,盲目提拔,将导管提拔过量,使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形成断桩。 (7)在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8)导管接口渗漏,使泥浆进入导管,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 (9)处理堵管时,将导管提升到最小埋置深度,猛提猛插导管,使导管内混凝土连续下落与表面的浮浆、泥土相结合,形

11、成夹泥缩孔。 (10)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 (11)由于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材料供应不足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无法提起,形成断桩。由此可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灌注前应从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避免意外情况发生。二、可采取的预防措施1、材料方面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导管内径的 1618 以及钢筋最小净距的 14,同时不大于 40mm。拌和前,应检查水泥是否结块;如果在冬季施工,拌和前还应将细集料过筛,以免因细集料冻结成块造成堵管。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在 1822cm 范围内,混凝土拌和物应

12、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不应有离析、泌水现象。2、混凝土灌注(1)制作钢筋笼时,为使焊口平顺,最好采用对焊的方法。若采用搭接焊法,要保证接头不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2)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导管的直径,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使用前要对每节导管编号,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以防导管渗漏。导管安装完毕后还应该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尤其要记好每节导管的长度。 (3)若使用传统的运输车从拌和站运送混凝土,为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的埋置深度,可在施工现场设置两条运输便道,前两辆运输车同时从两条便道运送混凝土,连续灌注。 (4)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

13、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能使用。 (5)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应不大于4050cm(导管口不能埋入沉淀的回淤泥渣中)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6)关键设备(如混凝土拌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等)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够连续灌注。 (7)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应连续灌注混凝土。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一般控制导管的埋置深度在 26m 范围内为宜,要适时提拔导管,不要使其埋置过深。三、处理断桩的几种方法(1)断桩后如果能够提出钢筋笼,可迅速将其提出孔外,然后用冲击钻重

14、新钻孔,清孔后下钢筋笼,再重新灌注混凝土。 (2)如果因严重堵管造成断桩,且已灌混凝土还未初凝时,在提出并清理导管后可使用测锤测量出已灌混凝土顶面位置,并准确计算漏斗和导管容积,将导管下沉到已灌混凝土顶面以上大约10cm 处,加球胆。继续灌注时观察漏斗内混凝土顶面的位置,当漏斗内混凝土下落填满导管的瞬间(此时漏斗内混凝土顶面位置可以根据漏斗和导管容积事先计算确定)将导管压入已灌混凝土顶面以下,即完成湿接桩。 (3)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 10m 以下处,且混凝土已终凝,可使用直径略小于钢筋笼内径的冲击钻在原桩位进行冲击钻孔至钢筋笼底口以下 1m 处,然后往孔内投放适量炸药,待钢筋笼松动后整体吊出

15、或一根根吊出。然后再进行二次扩孔至设计直径,清孔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4)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 5m 以内,且地质条件良好时,可开挖至断桩位置,将泥浆或掺杂泥浆的混凝土清除,露出良好的混凝土并凿毛,将钢筋上的泥浆清除干净后,支模浇筑混凝土。拆模后及时回填并夯实。 (5)若断桩位置处于地表 5m 以下、10m 以内时,或虽距地表 5m 以内但地质条件不良时,可将比桩径略大的混凝土管或钢管一节节接起来,直到沉到断桩位置以下 0.5m 处,清除泥浆及掺杂泥浆的混凝土,露出良好的混凝土面并对其凿毛,清除钢筋上泥浆,然后以混凝土管或钢管为模板浇筑混凝土。 (6)若因坍孔、导管无法拔出等造成断桩而无法处理时,可由设计单位结合质量事故报告提出补桩方案,在原桩两侧进行补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