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作文个性的缺失及对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111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生作文个性的缺失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中学生作文个性的缺失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中学生作文个性的缺失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中学生作文个性的缺失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中学生作文个性的缺失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生作文个性的缺失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生作文个性的缺失及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生作文个性的缺失及对策福建宁化城东中学谢水庭知识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 21 世纪的基本特征,给基础教育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体现教育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才。作文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个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优秀的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受,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的世界,并且文质兼美。然而,目前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却相当突出,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子,无论什么文体,几十个人都差不多,有时连语调都一致,完全没有个性,形成一种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以古板的印象代替新鲜的生活,以现成的理论代替生动的实践,不

2、能在文章中留下时代脉搏跳动的声音,成为一种扭曲的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虚拟现实” 。第二,没有学生个人思考和真情实感。文中往往为文造情,代社会立论,以共性取代个性,以教条取代思考,没有坦诚的真我,只有空虚的假我,以“我们”自居,缺乏自我的眼光与思考,文章仅是他人声音的传声筒罢了。第三,文章表面华丽,实为华而不实。文中往往充斥着太多的寻章摘句的铺陈和矫揉造作的匠气,缺乏的是发诸真情的心声,自然为文的朴素。那么,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原因何在呢?笔者在实践中归结为学生的主体原因和教师的主导原因两个方面。学生的主体原因有三:(1)远离生活。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就在于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

3、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远离生活,学生就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就难以汲取拓展精神家园的丰富营养,缺少了自己的感悟,作文时不是从自己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出发,而是以资料取代生活材料,以现成理论取代独立思考,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谈失败,言必爱迪生、居里夫人的发明、发现;论勤奋,不外乎头悬梁,锥刺骨;写好人好事,无非是为老人推车,扶盲人过马路。远离了真实生活和社会的文章,只能瞎编了。 (2)缺乏自我。 “我”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我”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由于学生对生活没有感悟,社会的道德标准没有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感情,真善美的指向没有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

4、没有,这样的文章必然没有真情实感,又何谈作文的个性呢?(3)读写分离。学生文章言之无文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常教学过于偏重作文技巧的训练,忽视了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忽视了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落实,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读写分离,技巧至上,读不得法,写无蓝本。实际学习生活中学生也因学业负担过重无时间阅读或没有阅读兴趣。学生作文个性化缺失的主导原因:在写作中,尽管学生是主体,但教师同样是个关键因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对写作的内容和方法限制得过于死板。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依自己的方式训练学生作文,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

5、定的标准去写作;而学生也只能奉命而作,依葫芦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受定势束缚,个性受限制,作文了无生气。根据以上分析,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个性化作文的写作对策。一、 探求生活中的独特感受,做好积累工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本无字的书,它博大精深。因此我们提倡学生作文首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更重要的是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记录下来。张洁的挖荠菜 ,开门见山就是:“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种特殊的感情,就是一种独特的感悟,不是一般化的感情。因而挖荠菜就比吃荠菜更加精彩了,这就有了个

6、性了。学生在写父爱母爱时往往举自己生病时父母如何照顾,显得单调平庸,朱自清的背影就不同,它写了不一般的充满独特感悟的感情。起先不满意,不理解父亲的爱,以父亲的爱为羞,然后才为父亲并不浪漫,并不美妙的动作而感动。个性就是特殊性,父亲那么煞风景的笨拙动作并没有束缚朱先生的情感。有了独特的感悟,才能有真正的个性化作文。那么,如何从自己的经历中撷取写作的材料,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呢?第一,撷取家庭生活的浪花。早晨,当你从暖暖的被窝中钻出来,洗漱之后直到饭厅时,香喷喷的早餐已恭候多时;当你换好鞋子,准备出门上学时,爸妈已将书包递到你的手里,那慈爱的目光中饱含多少的欣喜与期待。如果再细心一点,你就会发

7、现:前一天不经意说的某道菜,第二天便出现在餐桌上。自然,家里也少不了妈妈的唠叨,爸爸的批评,你也许会觉得特别烦,觉得父母不理解你,可是,如果换一种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父母在表达他们对你的关爱呢?如果再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家庭成员之间还有不少的乐事,趣事,烦心事等待我们去发掘呢。比如家里添了某种电器,爸妈为了某事的争执,诸如此类的事情都可以搬到我们的作文中去,只要学生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人物的音容笑貌描摹具体,情感的跌宕起伏摹写细腻,那么这些内容都可以变为精妙的作文题材。明白了这些,学生写家庭生活类的作文时,不就找到了绝好的材料了吗?这样,在描写亲情时,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千篇一律地重弹什么“生

8、病时父母背自己上医院”之类的老调了。第二,辑录学校生活的点滴。学校生活应该是学生最有感受和体验的内容了,可不知为何,在同学们的眼中,学校生活就是上课,作业,考试构成的三部曲,哪有什么新颖的材料可写?果真如此吗?就拿上课来说,初中课程达八九门之多,每天都有六七位老师登台亮相,不知学生有否观察过,这些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老师就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从性格看,有的活泼开朗,幽默风趣,有的严肃朴实,不苟言笑;从教学风格看,有的以组织学生活动见长,有的以讲解分析取胜;从衣着上看,有的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有的朴素大方,自然随意。就是同一位老师,上不同的内容,他也会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如果学生

9、能在平时一一记录下老师们在课堂上的不同风采,这不就是一篇篇新颖别致,独具一格的作文了吗?而从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也有不少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有的同学全神贯注,不放过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有的则心不在焉,东瞅西瞅,任何风吹草动,他尽收眼底;还有的则在课本下藏一心爱的课外书,津津有味地啃着凡此种种课堂众生相,将为作文宝库锦上添花。如果我们能指导学生将这些内容写进作文,必然使作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不乏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第三,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虽然学生的主要精神多放在学习上,活动的空间大多在学校、家庭,与社会生活联系好像不大,但仔细推敲,还是有许多写作材料等待我们

10、去描写,去表现的。比如:学生所在的农村,一年四季都有不少村庄举行庙会,庙会的由来,有的是为了庆祝丰收,有的是为了祭祀祖先,在当时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是流传至今,却变成了吃喝风,攀比风,赌博风等,失去了初衷。针对这些活动,我指导学生去思考,哪些民风民俗应该发扬光大,哪些应该移风易俗。不少同学就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聚众赌博等不良现象,提出应该禁止过庙会,因为这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劳民伤情,与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极为不符,这类文章不是独具个性的吗?将家事、国事、天下事融入笔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洋溢着时代特色,而且能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识别美丑、甄别善恶的能力。第四,挖掘课文中的写

11、作素材。在学校,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本,而课文课本也是学生丰富的写作源泉。如教社戏时,针对平桥村的介绍,我让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介绍村落涉及地理位置,村庄规模,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素质等,学生写起来有材料,汇聚了全乡各村的介绍,而且各具特色。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我指导学生写人物传记,名人介绍,这样的写作方式,促使学生去阅读,去收集、去积累,一举多得。总之,在学生平凡普通的经历中,只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眼仔细观察,用耳凝神谛听,用心深刻体悟,那么平日司空见惯的现象也会别有一种风景,平日枯燥无味的生活也会有一番情味。二、 培养个性化的语言一篇合乎要求的文章应解决四

12、个问题: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 “文”的问题不认真解决,即使材料丰富,内容具体,观点正确,结构清晰,也仍然难以成为好的文章。因为语言欠准确,文句不通顺,缺乏文采,要畅达地表达思想是不可能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即是这个道理。学生的作文必须做到文从字顺,准确而生动地表达情意。个性化作文的语言除了一般作文对语言的要求外,还必须实现个性化。所谓个性化语言是指那些唯我独有,浸染着作者灵动的情愫的语言,是指那些独特新颖,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是指那些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是指那些脱离了大众化的话语范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了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

13、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它往往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久而久之,能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首先,个性化的语言需要加强阅读。唐代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深刻地指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学习别人的写作经验,可采取以下措施:1、让学生多背诵优秀诗文,多渠道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2、让学生建立一个积累本,抄写成语、熟语、对联、格言、警句、诗句、精彩段落等,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语言。3、课堂上让学生多进行表达训练,结合课文的教学,分析重点字词的作用,进行仿词仿句的训练。其次,个性化的语言需要词句的新鲜。这就是说,遣词造句应力避陈词滥调,力戒人云亦云,

14、要多多打造具有个人“版权”的句子。有时一个词语能救活一个句子,一句妙语能激活一段文字。如:寒冬的数声鸡鸣啼亮了又一个早晨。可以将“声”换为“句” ; 阳光照进树林,满林都是清脆悦耳的鸟声,可以将“鸟声”换为“平平仄仄的鸟语” ,味道不同,独显个性。再次,个性化的语言需要形式别致。这主要是在句子的组装,句式的变换,词语的搭配上突破惯用模式,使之具有新奇之美。如:三个姑娘,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全是娇气,土气的露出几分傻气,运用了同字的手法,语言充满了个性。最后,个性化的语言需要意蕴丰厚。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语言的个性当然离不开丰厚的意蕴。这指的是语言优美凝练

15、,含蓄隽永,如:老牛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奶奶的传说连同那遥远的歌,一块儿为我编织了睡意,把我送到了一个星星与蝙蝠酿造的梦境中。这两句美得让人心醉,这与语言的优美意蕴有很大的关系,而语言一旦有了意蕴,既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又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魅力。三、 开启创新思维的门扉著名作家刘心武曾对文学青年说,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深度。他说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 ,实质是创新思维。思维在文章生成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创新思维在文章中对文章主题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等起头决定作用。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文章很多,在此就不赘述。总之,要有个性化的作文出现,关键在于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积累经验,才能增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