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牙隐裂的病症与相关治疗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111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牙隐裂的病症与相关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牙隐裂的病症与相关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牙隐裂的病症与相关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牙隐裂的病症与相关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牙隐裂的病症与相关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牙隐裂的病症与相关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牙隐裂的病症与相关治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牙隐裂的病因、症状与治疗修乃冲(10 临床本科 台州学院 椒江 台州 318000)【摘要】牙隐裂是指牙体硬组织出现的细微裂纹1。牙齿的折裂根据程度和所涉及组织的不同分为釉质的龟裂、牙尖折裂、中活髓牙的不完全折裂被称为牙隐裂2,有临床症状的牙隐裂则称为隐裂牙综合症3。患者年龄多在 4055 岁1。多发于上颌磨牙,其次是下颌磨牙、上颌前磨 牙4,对无牙髓炎的患牙,调 、降低牙尖高度,磨除隐裂线后 ,直接充填;对有牙髓炎症状者,降低牙尖高度,带环固定,完成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1。【关键词】 牙隐裂 症状 治疗牙隐裂又称不全牙裂或牙微裂,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被发现。牙隐裂的裂纹常渗

2、入到牙本质,是引起牙痛的原因之一。由于临床上比较多见,而裂纹又容易被忽略,故口腔临床医师应给予足够的注意。1 牙隐裂一般病因1.1 牙体解剖生理因素牙隐裂好发于牙齿的窝沟区,此区域是牙齿发育时期的钙化结合区,可因钙化不全造成牙体结构薄弱,牙体抗折裂强度下降。同时,中央窝沟又是正常咬合时的应力集中区,牙齿在正中或侧向咬合时,力在牙尖斜面上分解成垂直和水平方向的2个分力,在窝沟底部水平方向的分力可产生劈裂作用,在咬硬物或较大力的作用下易造成牙折裂5。又由于第一磨牙萌出时间早,又处于 合力最集中的应力点上,因而发生隐裂的机率最大6。1.2 生物力学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牙面磨耗不均,正常 合力产生的水平

3、分力增加。 这种力的长期作用可使牙体抗折裂强度下降而导致牙隐裂的发生7。 不良咀嚼习惯如喜咬硬物或意外接触到食物中隐藏的小块硬物时,在牙体的薄弱区域产生应力集中,可引起牙隐裂8。Rattcliff等也认为大面积的牙体制备,银汞合金充填材料和不良咀嚼习惯增加了牙隐裂的风险9。但也有研究显示没有充填材料的无龋牙齿隐裂发生率最高10。1.3 牙周因素牙周组织对合 力有一定的耐受力和生理性调节的功能11.牙周膜能传递、缓冲、储存合力,并通过神经反射调节咀嚼力的大小。资料显示,早期牙隐裂牙松动较少见。X片显示患牙的牙周组织出现硬骨板增厚,牙槽骨密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反映了牙周组织对异常合力的适应性,骨小

4、梁排列方向顺应了合力方向,牙周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变窄或变宽。合力不能有效通过牙周支持组织均匀分散,牙体内就可能会出现应力集中,产生疲劳裂纹11。2 牙隐裂病症2.1 发生牙隐裂时症状 早期症状可出现牙本质敏感症,患者咀嚼一些粗糙的、脆性或纤维性的食物时往往有轻微的模糊的间歇性痛,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治疗而不适症状仍未减轻,裂缝扩大时或咀嚼较硬、韧性较大食物时,患者偶尔有突发的瞬间剧烈疼痛,所以患者常避免用患侧咀嚼,严重时可出现牙髓炎或根尖周炎12。另外有冷热刺激痛,临床检查冷热 敏感或有自发痛及延时痛或咀嚼疼痛,临床检查咬诊疼痛,无明显叩痛13等症状也属牙隐裂。2.2 牙隐裂多发情况牙齿在正常情况下

5、,即使受到应力值最小的轴向力时,由于牙尖斜面的存在,在窝沟底部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分力作用,即劈裂力的作用14。牙尖斜度愈大,所产生的水平分力愈大。 发生牙隐裂的患牙大多存在高尖陡坡,且隐裂往往沿着牙台面的沟窝发生。中老年患者后牙尖窝关系更吻合由于牙尖磨耗较多而不均匀,产生创伤牙合力可能更大的情况,因而发病率最高15。发病年龄多在 3050岁。正常人牙齿结构中的窝沟和釉板为牙齿发育遗留的缺陷区,不仅本身的抗裂强度最低,而且是牙齿承受正常牙合力时应力集中的部位16,因此是牙隐裂发生的内在条件。3 牙隐裂的临床诊断3.1 诊断方法除了通过视诊检查隐裂是否存在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进行如下

6、检查:(1)咬合检查:如咬竹签等硬物常可帮助判断隐裂存在的部位或在牙面的走向,当患者咬竹签致疼痛时,常见竹签的方向与牙隐裂的走向一致。(2)叩诊检查:当叩诊力的方向与隐裂裂隙一致时,也可诱发疼痛。 (3)冷热试验:多数患牙在冷热试验隐裂处时敏感。(4)隐裂染色:用25碘酊染色,对深达牙本质层的隐裂均可清晰显示。另外X 线检查也是一种重要诊断方式。3.2 诊断与治疗通过问、视、叩诊,温度测验,染色以及咬合试验等方法,诊断隐裂患牙并不十分困难。一旦确诊为隐裂牙,首先应对过陡牙尖进行调牙合后再进行相应的综合治疗17。3.3 误诊后牙隐裂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非龋性疾病。由于隐裂早期牙冠表面裂纹细小,尤其

7、是口腔内同时存在其他病患牙时,常常被误诊和漏诊,导致隐裂牙的劈裂,直至拔除 。4 牙隐裂的治疗及时处理牙隐裂可以防止裂纹继续扩展引起的牙髓疾病和牙齿劈裂18。隐裂牙的治疗目的在于终止隐裂加深,维护牙齿的正常功能,尽可能保存牙髓的正常活力。4.1 早期治疗对早期隐裂牙采用调(牙合)加全冠修复、全冠修复和调矛台充填3种方法治疗。4.1.1 采用调合 +全冠修复:在局麻下进行牙体预备,然后进行全冠修复,并进行调合。4.1.2 仅采用全冠修复:在局麻下进行牙体预备,然后进行全冠修复。4.1.3 采用调合充填:消除合 面结节、不均匀磨耗小面以及高陡牙尖,沿隐裂线按牙体修复术的要求,应用粘接功能的牙色材料

8、进行充填18。患牙隐裂较 浅,未达牙髓组织,且范围小,仅表现为牙本质过敏者,对患牙进行调合,以减小合力,并在裂隙处备洞,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后观察随访19。4.2 阴裂深入后的治疗当牙齿有隐裂存在时处理越及时牙髓病变发生率越低。当隐裂达牙本质中层或深层时单纯充填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牙髓病变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而及时作全冠修复者牙髓病变的发生率很低20。较深的裂纹,已出现牙髓病变者,进行根管治疗后充填。患牙隐裂较深,已出现牙髓炎症状或根尖周病变,表现为冷热刺激痛、咬合疼痛,则对患牙行选择合适的成品带环粘结加固,及时调合 ,然后进行常规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19。全冠修复可以有效的治疗早期隐裂牙,可以

9、防止压髓炎和牙折裂的发生21,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措施不当,则易造成牙齿劈裂,不得不拔除患牙23。5 疗效5.1 早期治疗疗效早期有效治疗隐裂牙,可以防止进一步发生牙髓炎和牙折裂。烤瓷全冠修复法治疗早期隐裂牙的 2年成功率远高于调磨加充填法。笔者认为,采用调磨加充填法治疗隐裂,裂纹的磨除不易彻底,尤其是当牙隐裂达牙本质中层或深层时更加困难,随着时间的延长,牙齿在咬合力作用下仍然会继续折裂,并且沿着裂纹发生微渗漏和封闭不全,严重者会导致牙髓炎及牙折裂的发生;而采用烤瓷全冠修复治疗者,由于有全冠的保护,牙体很少会发生折裂,从而使治疗后牙髓炎及牙折裂的发生率很低。因此在隐裂牙的烤瓷全冠修复中应注意牙

10、体预备时要采用降温措施保护牙髓, 并仔细调整咬合关系,尤其避免侧向合 创伤,尽量减少全冠修复后的牙髓问题。早期有效治疗隐裂牙,可以防止牙髓炎和牙折裂的发生,延长患牙的使用寿命,对提高患者咀嚼效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采用烤瓷全冠修复治疗隐裂牙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22。5.2 综合治疗疗效患者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良好,患牙无松动,X线片提示牙周及根尖周无病变;改善:咀嚼功能良好,患者劳累、全身状况欠佳时偶有不适感,x线片提示根 尖周组织无明显病变;失败:治疗后患牙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仍有咬合疼痛,或冷热刺激痛、自发痛,体检患牙叩痛,或根尖有窦道, X线片提示根尖周或牙周有病变

11、。牙隐裂通过调合、带环固定、根管治疗、填充、全冠修复等一系列综合治疗后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尽可能地保存了牙体组织,是牙隐裂治疗较为理想的方法19。在解决牙隐裂之后,最好治疗全口其他患牙,修复缺失牙,均衡全口合 力负担,彻底去除造成隐裂的原因,降低其余牙齿发生隐裂的机会。6 牙隐裂的预后和预防牙隐裂的预后,根据患牙本身的情况和处理方法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通常认为,颊、舌向较近、远中向隐裂的牙更容易发生劈裂。应用力学模型对完整的及隐裂的下颌第一恒磨牙进行破坏强度实验时发现,隐裂 的部位和方向不同,对牙齿破坏的承受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正中合 轴向受力时,近、远中向隐裂的牙体较完整牙体对破坏承受强度

12、下降2627;颊、舌向隐裂者,承受强度下降约 48;颊舌沟与部分中央沟联合隐裂者,承受强度下降约 3623。上磨牙隐裂较下磨牙更不易控制,男性患者早期牙隐裂的加深较女性更不可控制,裂纹达到牙槽嵴以下的,通常预后都很差24。牙隐裂的预后通常是不肯定的,所以牙隐裂的预防尤其重要。预防的方法有口腔卫生宣教,避免经常性地咀嚼过硬的食物,避免偏侧咀嚼;定期口腔保健,消除隐裂的危险因素;对于磨耗导致的牙尖过高、过陡,可先行调磨并制作可摘式合垫,既可以防止过度磨耗导致的牙齿侧向力过大,还可以防止磨耗导致的垂直距离丧失。对牙隐裂的对侧同名牙进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干预措施包括对牙隐裂的对侧同名牙及其对

13、颌牙的功能尖和非功能尖的调磨,去除过陡过锐的牙尖,同时还需进行口腔保健指导,避免用该牙咬硬物,避免单侧咀嚼。牙隐裂发生的第1年内是对侧同名牙发生隐裂的主要时期,应加强此期间的预防工作25。7参考文献1 凡 明, 任志伟, 瞿百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J, 2004, 22(3):2592 Ehrmann EH, Tyas MJ. Aust Dent J, 1990, 35(2):105-112.3 Cameron CEJ Am Dent Assoc, 1964, 6(8):405-4114 李联忠, 赵玲. 中外医学研究J, 2009, 7(5):265 Lynch CD, McConnell

14、RJ. J Can Dent Assoc, 2002, 68(8):470-4756 黄天刚, 胡卫红. 武警医学院学报J. 2008, 17(1):56-577 Chan CP, Tseng SC, Lin CP, eta1. J Endod,1998,24(10):678-68l8 Maheu-Robert LF, Andrian E,Grenier D. J Can Dent Assoc, 2007,73(4):327-3319 Rattcliff S, Becker IM, Quinn L. Type and incidence of cracks in posterior teeth

15、J.J Prosthet Dent,2001,86:168-17210 Roh BD, Lee YE. Analysis of 154 cases of teeth with cracks J.Dent Traumatol,2006,22:118-12311 刘旭东. 上海口腔医学J, 2000,9(2):81-8312 李联忠, 赵玲. 中外医学研究J,2009,7(5):2613 唐三宝, 王化宇. 口腔医学研究J,2010,26(1):105-10714 周书敏, 何明之, 张延宏. 用三维有限单元法对健康牙周膜在11种载荷下应力分布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9,6(24):334

16、-33715 SnyderDe. The cracked-tooth syndrome and fracture posterior cuspJ.Oral Surg,1976,41(6):698-70416 Hasson R, Caputo AA, Bunshan RF. Fracture toughness of human enamel J.J Dent Res,1981,60(4):820-82717 王嘉德, 王满恩.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J,1983,3(10):149-15218 董小林, 吴惠平. 临床口腔医学杂J.2007,23(10):61319 许卫星. 蚌埠医学院学报J.2010,35(3):242-24320 邵明英. 口腔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