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伤寒论太阳病概论7(传与转属的区别,伤寒1日,巨阳受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2731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伤寒论太阳病概论7(传与转属的区别,伤寒1日,巨阳受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7.伤寒论太阳病概论7(传与转属的区别,伤寒1日,巨阳受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7.伤寒论太阳病概论7(传与转属的区别,伤寒1日,巨阳受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7.伤寒论太阳病概论7(传与转属的区别,伤寒1日,巨阳受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7.伤寒论太阳病概论7(传与转属的区别,伤寒1日,巨阳受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伤寒论太阳病概论7(传与转属的区别,伤寒1日,巨阳受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伤寒论太阳病概论7(传与转属的区别,伤寒1日,巨阳受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 5 月 7 日鹰飞天(986679928) 10:24:37我们继续学习伤寒论概论李克绍伤寒论解惑至于三阴病典型症状的出现,也有其临床的大体规律。三阴病的前驱期是无热恶寒,既然发不起热来,说明是阳虚体质,病情就会向里虚里寒的三阴方向发展。这就可能:“伤寒四五日,若转气下趋小腹者,此自欲利也“,这就是传入太阴。或者“至五六日,自利而渴者“, “属少阴也“。如果六七日不解,出现手足厥,无论是寒厥或是热厥,则为病入厥阴。这样看来,三阴病典型症状的出现,其先后次序,大概是太阴病是四,五日,少阴病是五,六日,厥阴病是六,七日。但是无热恶寒的患者,是否都要出现三阴病,也不能肯定。因此论中又说

2、: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可见三阴病也可能在前驱期中阳气恢复而停止发展。或者这也根本不是什么病的前驱期,只不过是阳虚者的轻度外感罢了。鹰飞天(986679928) 10:34:19(手足厥逆太阴手足温无厥,少阴厥冷不能温,厥阴寒厥分微甚,热厥相因辨浅深。【注】太阴经无厥逆,而有手足自温。少阴经有寒厥,而无热厥。厥阴经有寒、热二厥。寒厥者,只寒而不热也。热厥者,由热而厥,由厥而热,热厥相因无休歇也。 )鹰飞天(986679928) 10:35:50(热厥,病证名。因热邪亢盛所致手足厥冷,甚至昏迷的病证。一名阳厥。 素问厥论:“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3、。 ” 药症忌宜:“阳厥即热厥。其证四肢厥逆,身热面赤,唇燥大渴,口干舌苦,目闭或不闭,小便赤涩短少,大便燥结,不省人事。 ” 卫生宝鉴厥逆:“手足虽冷,有时或温,手足心必暖,脉虽沉伏,按之则滑,其证或畏热,或渴欲饮水,或扬手掷足,烦躁不得眠,大便秘,小便赤,此名热厥。古人所谓阳极发厥也。 ”根据病情轻重,选用白虎汤、大承气汤、双解散、凉膈散。 杂病源流犀烛诸厥源流治热厥手足独热者,用宣火郁汤;热厥兼游赤者,用升阳散火汤;便秘者,用大柴胡汤;谵语身冷,遗溺自汗者,用白虎汤;烦渴躁妄,失于攻下而手足冷甚,但不过肘,或身冷而反见阴象者,用白虎汤;妇人热入血室,因而发厥者,治以童便为君,加赤芍、生地

4、、牛膝、丹皮、桃仁。本证见于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热病过程,或伴有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参见阳厥、厥证条。)file:/C:/Users/justin/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2/clip_image001.gif鹰飞天(986679928) 10:40:26不管怎样,从以上可以看出,三阳病的出现,有一个发热恶寒的前驱期,三阴病的出现,也有一个无热恶寒的前驱期。由前驱期进入出现各经的症状期,这就叫“传“。柯韵伯认为, “传” ,就是内经水热穴论“人伤于寒,传而为热“之“传“,就是变化了的意思。具体说来,就是由三阳病或三阴病共有的前驱期,变成可以明确划分

5、为某一经病的症状定型期,这就叫“传“。还可以看出,前驱期的长短,三阴病和三阳病也各不相同。太阳病很少有前驱期,阳明病是二日以后,少阳病是三日以后,太阴病是四日以后,少阴病是五日以后,厥阴病是六日以后。这就说明:病情越深重的,其前驱期越长,病情较轻浅的,其前驱期也较短。后世注家,不把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看做是其前驱期的长短,却把一,二,三、四、.等理解为六经病互相传递的日期和先后次序,认为伤寒第一日,应当发为太阳病,第二日太阳病应当传给阳明经,变成阳明病,第三日再由阳明病传给少阳经,变成少阳病,.以至最后变成厥阴病。为什么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呢?这是由于:一是

6、把三阴三阳六经,错误地认为是经络之经,二是把同一经病的前驱期和定型期,看成是两个病,三是错误地把“传“理解为这一经病传给另一经发病,成了“传递“、“传授“之传。注家并引用内经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六日,厥阴受之,“作为日传一经的论据。还认为,日传一经,依次相传,是伤寒的一般规律。但是临床并未见到日传一经这样的事实,于是又强为解释说,这是一般中之特殊,传经中之例外云云.。其实, 内经热论的几日某经受之,何尝是指这一经传给那一经, 其实质精神。同样是指的由前驱期进入典型症状期。这点, 沈金鳌在伤寒论纲目中所引闵芝庆的说法,已经接近于这样的初步认识。鹰飞天(986679928

7、) 10:42:32(这段注释特别号,特别好,和郝万山老师讲的也不太一样。 )鹰飞天(986679928) 10:51:11伤寒论中的“传“,并不是说这一经病变成另一经病,已如上述。但是临床上由这一经病传递给另一经而变成另一经病的情况,确实是有的。譬如“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 “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等等都是。总之,或因误治,或是自然演变,由这一经病变成另一经病,是常有的。但是这不叫“传“,而叫“转属“或“转入“。 “转属“和“传“不同,传之前的前驱期和传之后的典型症状期,其临床表现虽然不同,但前后仍是一个病。而“转属“就不同了,转属之前是一经病,转属之后又是另一经病。虽然在现代医学看来,这可能是一种病的不同阶段,而在伤寒论中,则由于属性和治则的显然不同,就要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而成为两种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