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乞讨问题论文 2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92146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沿街乞讨问题论文 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沿街乞讨问题论文 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沿街乞讨问题论文 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沿街乞讨问题论文 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沿街乞讨问题论文 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沿街乞讨问题论文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街乞讨问题论文 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关于对乞讨者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对乞讨者问题的调查报告学 院:理学院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2 班姓 名:王丹丹 学 号:101412809联系方式:13847172194论文完成日期:二 一三年二月六日摘要摘要在阅读了不少有关乞丐的文献和专著后发现,就全国范围而言,虽然乞丐在行乞原因、乞讨方式、生活状态以及乞讨收益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城市乞丐还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看到的乞丐是这么一类群体,他们放下尊严伸手向路人索要财物,不管其对过路人乞讨态度如何行为如何、不管他们丢掉自尊背后所承受的各方面压力的大小如何、压力真实性如何,

2、他们选择乞讨这种行为方式将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定程度上是价值观的沦丧。当然乞丐之所以成为乞丐,不是单一的因素造成的,其背后的压力包括社会转型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影响或个人家庭的变故等等,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才有利于我们有效解决乞丐问题。本文主要从乞讨这种行为方式的选择,对乞丐的价值观做一尝试性探讨,并由此提出的一些想法和对策。关键词:关键词:乞丐问题 行为选择 “人的问题” 社会价值导向 社会控制机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关于对乞讨者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对乞讨者问题的调查报告现阶段,我们的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公平、不和谐的现象,城市乞讨者现象就是其

3、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就连我们的首都北京,在天桥、商场、广场或者车站等地方,我们仍然能够经常见到乞讨者的身影。城市大量乞讨者的存在,既影响了城市的美观和文明,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公共社会秩序,更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解决这个问题,又涉及到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推进进程。乞丐问题的必要性乞丐问题的必要性对乞丐问题的社会性界定直接体现了乞丐问题的在社会中的本质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乞讨这一行为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是其价值观的普遍反映。所以对乞丐问题的社会性必须做系统分析。早在汉朝,就有人写了一本叫乞丐赋的书,这说明至少汉朝我国就有乞丐存在了。然

4、而在社会转型期,乞丐现象的增多以及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使社会对这一群体越来越关注。到现在乞丐已变成了一个困扰社会的问题乞丐由来已久,为什么在当代却成了社会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社会问题的定义做清楚了解。事实上有关社会问题的定义有很多,在从社会变迁过程中,传统的控制机制受到冲击,社会失范现象出现,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社会问题的定义可以归纳为:指在社会迅速变迁过程中,与社会规范多元化密切相关的有碍于社会进步的某种社会事实,是一种公认的足以威胁文明价值的情境,需要采取集体行动加以改善。从社会问题的定义可以分析,先前的乞丐现象由于数量不多,行为较友善,不足以威胁文明,不足以危害人们的福利和安全,

5、因而也没有成为社会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市场经济使人民普遍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贫富差距变大导致一批人致富的同时一批人陷入更贫困的深渊,于是化成大批的乞丐离家流浪出没在繁华都市,成为影响城市安全与发展的隐患,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乞丐问题的重要性乞丐问题的重要性城市中的乞讨者数量较多,有将近 70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经常在城市中见到乞讨者。就从北京的情况来看,乞讨者主要而且经常出现在城市的天桥、商场、车站等地方,同学们游玩、逛街等都能发现城市乞讨者的身影。最近几年,各种媒体也广泛关注城市中乞讨流浪者等社会问题,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城市乞讨者问题的严重性。一个人沦为乞丐,是选择了乞讨这种行为

6、方式来改变他的生活,这可归结为利益取向甚至是价值取向的问题。低下尊贵的头去换来财物,乞丐的这种成本低收益大的方式已成为人们(包括弱势群体和健康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好比一种职业。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也把自尊带入了市场?传统的价值观正在沦丧? 我们不难看到那些价值取向上重视道德操守和精神超越的人,他们漠视物质欲望和个人利益;在行为选择上,善于按照外在规范和内在的信念去进行价值取舍;在生活态度上,安贫乐道,表现出很强的忍耐力,即便在时代风云交会之时,也依然能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心态。还有,中国传统文化是孕育“道德人”的肥沃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确实挺立起许多重义轻利,大义凛然,为后人所敬仰的人格

7、形象。然而人格形象定位具时代性,站在今天这个时代来审视这些“道德人”时,其可贵之处不必再言,但他们的确是太单薄了。对物质利益的卑视和对内在超越以及自守的重视,使他尽管双目放光却瘦骨嶙峋。在今天鼓励做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人”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可能的,不值得提倡。放下尊严如若为了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是值得骄傲的,而如果是为了一己之私利,选择好逸恶劳、以出卖自尊而获取财物的行为就是价值观沦丧的表现。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失范现象与乞丐问题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失范现象与乞丐问题目前社会成员在一些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取向上的失范现象: 1.过分自由主义的人生观,过分成就主义的人生观,还有更多是个人身上同

8、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生观,这些都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出现剧烈摩擦,带来一些行为和规范上的混乱。2.城市乞讨者的欺诈行为以及人们的态度。大约有 77.3的同学去偶尔施舍,而不是经常,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城市乞讨者中存在着许多乞讨欺诈行为,他们充分利用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来骗取广大人民的钱财。从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大约有77.3的同学认为不去施舍他们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他们是骗子。近几年,我们也从各种媒体的相关报道中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乞讨欺诈行为,甚至还有不法分子或者犯罪集团利用城市流浪儿童的乞讨谋取暴利。这些行为多么让人气愤啊,难怪大约 81.8的同学认为网上的关于乞讨者好多都是为

9、了钱而装出可怜,甚至是有的利益集团为了钱财而租来一些伤残人为其乞讨的事件深信不疑。3.社会成员的公私观。从调查看来,绝大多数人在观念上并没有走到极端的私欲上去。长期以来宣传教育和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坚持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仍起着明显的影响,然而大多数人只在表面奉行着“为公”的准则,在观念上基本是公私交织、兼而有之的,在行动上更是显示出复杂性。4.职业道德:在诸种职业活动的目的中, “挣钱” “实现个人理想”“为社会做贡献”是三种占主要的。但在实际现实中,其实这三种工作目的并不必然矛盾,只是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轻重的安排。过分强调任何一种都会引起管理混乱和行为失调。另外在对职业规范的强制

10、性在削减,自由多元化的职业氛围更被推崇,这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从调查结果看,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社会成员在很多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乞丐问题的出现正是多种价值观失范的写照。价值观多元化引起观念和行为上的的混乱使一些人们宁愿跟着感觉走也不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有时以至于将一些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都抛诸脑后。乞丐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只看到乞讨这种方式的收益而将其作为自己的生活或职业,不知不觉中其实乞丐就是他们的一张脸了,这张脸不再只是一种行为方式的载体,事实上已昭然地代表了他们价值。乞丐问题的产生和影响及乞丐的价值观表明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上存在的危机。人的价值观是文化传统的内化的

11、一种结果,不同的文化传统会教化和内化出不同的人,价值观可以说是文化的遗留。由于人与社会结构相互关联,社会变迁使一些人格特质渐渐飘落而去,另一些特质应运而生,价值观中闪烁着社会的影子。5.城市乞讨者影响市容市貌问题。从我们的调查发现,大约有54.5的同学认为城市乞讨者影响市容市貌。尤其是一些第一次来到北京的同学,经过我们的采访,他们对于首都出现这么多乞讨者感到非常奇怪。确实,尤其是在一些车站、旅游景点或者一些城市标志性建筑前发现较多的乞讨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城市的美观。乞丐问题乞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约有 54.5的大学生认为造成真正乞讨者的原因是国家保障制度

12、的问题,主要是国家的责任。有一部分人认为是乞讨者个人的问题他们不自力更生,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是社会缺乏爱心的表现。大约有 90.9的同学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满意,大约有 54.5的同学认为国家应该确实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机制以保护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可见占主体的是当代大学生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的期待很高,认为它能对解决城市乞讨者问题起主要作用。“经济问题”和“人的问题” ,往往是很多社会问题产生的两大根源,同时也是社会问题解决必须兼顾的两个方面。前者指一个国民所得的问题,即一个社会能够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后者是指人的问题,即使传统人的价值观在新的环境下作“重新安排” ,指人的“人格”转变作为

13、社会变迁的基调。我们恰恰是同时面临着这两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明显的外显示性问题,因而往往掩盖了第二个问题,也就因此造成了人们对第二个问题的忽略。经济问题特别是利益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的基础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是我们也万万不能忽略了一个深层的问题,即人的问题。乞丐出现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并且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更有乞丐自身的因素。乞丐是否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与条件,与其自身的素质和文化价值观念密切相关。1.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导致社会出现大量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 40.3,已经接近国际警戒线,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贫富差距较大而且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而且

14、贫富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城市居民得到的工资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补贴也较多。而广大农民的年收入与城市相差甚远,享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补贴又少之又少。广大的农民本身没有固定的工作,如果自己因伤失去劳动力而残疾,或者遭受天灾或者家人出现重大疾病等等,而他们又享受不到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沿街乞讨必然成为他们的一种可供选择。2.城市中某些乞讨者的欺诈行为以及强行乞讨等行为削弱了社会大众的同情心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救助。当然,我们不否认城市乞讨者中间确实存在一部分“真正的乞讨者” ,他们确实是生活所迫而沿街乞讨。但同样在这些乞讨者队伍当中存在着一些“害群之马” 。他们有的自

15、己不劳动而纯属骗取施舍者的劳动成果,有的被不法分子和犯罪团伙利用进行乞讨欺骗。鉴于目前乞求的目的、手段多种多样,真假难辨,人们的善良和爱心经常被欺骗,导致部分社会大众拒绝捐款乞讨者,这种漠然久而久之会使人们的同情心受到削弱,恻隐之心淡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救助变得薄弱。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趋势。而且对那些假的乞讨者的施舍,会助长他们好逸恶劳的惰性风气,影响社会风尚。 解决解决乞丐问题乞丐问题可行性的措施可行性的措施在解决乞丐问题上,限制乞丐更称得是一种文明。现代法律虽然不会完全禁止行乞,但出于公共利益、他人利益等,必定要限制行乞。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关注者与研究者,在研究分析社会问题上有所贡献是更重

16、要的,对弱势群体的宽容和关怀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但不能助长一部分的非文明从大部分的文明中去获得被宽容的依赖。现在的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完善决定了仍会有一部分人处于困境,如果他们都以弱势的名义伸手,以弱者的名义选择自我价值的迷失的行为,社会还有发展的动力吗?现实的弱势不足以成为弱者的理由,更不是可以选择丢失自我的原因。每个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在社会生活中选择了乞讨的方式成为乞丐,就已经代表了自己对社会的态度是一种无限索取,且不知回报。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社会控制机制措施,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街头乞丐在日益发展的城市消失。所谓社会控制机制,是指通过社会的力量去调节人们的行为,将人们的行为纳入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1.国家对目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进行完善,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积极使之向广大农村倾斜,真正把公平、公正与和谐落到实处。例如建立救助站,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专项资金,并对相关机构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2.对现有的城市乞讨者的乞讨行为进行规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些“限讨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