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2111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颗丹心写大爱记省道德模范、兴凯湖 农 场十六站种植户孔德春人间有大善,孝爱无小节。一个人用 16 年的坚守和微笑义务照顾孤残老人,用行动诠释道德力量、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是新时期北大荒文化精神“忠诚、坚守、忘我”的践行者,他就是兴凯湖农场第十六作业站一名普通的水稻种植户孔德春。孔德春,1955 年出生,是一名当过兵的老共产党员。何巨山,1952 年出生,1976 年从辽宁支边来到兴凯湖农场,我与何巨山同在一个生产队工作。那时的何巨山个子高挑、性格开朗、帅气,和所有的青年人一样,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梦想和希望。几年后,经人介绍,何巨山谈起了恋爱,谁成想,热恋中的两人突然分手了,不堪打击的何巨山

2、性格一下子就变了,沉默寡言,不吃也不喝,头发不剪、脸不洗。整天在生产队里瞎转悠,像个野人似的。不认识他的的人都管他叫“疯子” ,家人得知何巨山突然成了这个样子,感到非常恐惧,不敢认这个儿子,并与他断绝了联系。周围的朋友也渐渐疏远了他,性格孤僻的何巨山成了生产队里最可怜的一个人。祸不单行,1998 年 1 月,何巨山又因走失冻伤导致双腿截肢。住院期间,作业站先后安排 4名同志去护理,但都没有超过 3 天就打了退堂鼓,不是忍受不了辛苦与埋汰,就是忍受不了何巨山的暴躁与折磨。情急之下,作业站领导找到心地善良的孔德春。开始,孔德春心中也有些顾虑,一是家里种地农活忙,二来妻子体弱多病需要照料,但他恐怕辜

3、负了作业站领导的希望。孔德春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当天就去了医院,到了医院,情况并不是孔德春在家想象的那样,端屎、端尿、喂水、喂饭那么简单。没了双腿,瘫痪在病床上的何巨山,动不动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大喊大叫,摔盆子、扔碗。孔德春给他洗脸,他夺过脸盆把水泼到了我的身上。孔德春问他,你怎么了?不管你说什么,何巨山就是不理孔德春。孔德春尝试着与何巨山交流,他面无表情。孔德春想,可能是截肢的痛苦,加之瘫痪在床,心里产生绝望的原因,孔德春一边劝何巨山,一边安慰说:“老何你放心,别看你没腿了,在这里我会好好照顾你,决不会让你再受苦了” 。这时再给他何巨山水喂饭,就顺把多了,给何巨山擦洗起来,也不那么固执。孔德

4、春在医院整整呆了两个月,从没离开老何半步,变着花样给老何改善伙食,增加营养。两个月后,何巨山伤口痊愈出院了,孔德春整个人也瘦了一圈。两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必要时回家换换衣服,孔德春没有离开何巨山身边。农忙时,本想好好收拾收拾家,准备农机具开始备耕生产,可是孔德春怎么也没想到,他回家还不到三天,作业站领导就找上门来,说何巨山这两天不吃不喝,谁劝他都不听,精神极度狂躁,希望孔德春能够继续照顾何巨山。他真的犹豫了,他太清楚这个任务的难度和份量。何巨山不仅是精神残疾,而且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在床的双重残疾人,不仅要管他的吃喝拉撒,还要兼顾他的病情、健康和安全,实在是太难了。更让他为难的是两个女儿和体

5、弱多病的老伴能否接受,她们能否面对社会的种种非议和压力?孔德春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老伴儿特别爱干净,两个姑娘又正是花季少女,让她们与一个双重残疾人在一起生活,这可不是做一件、两件好事那么简单,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精神境界谈何容易。但面对作业站领导的重托与信任,孔德春没有拒绝,他一边照顾何巨山,一边耐心地做好老伴和孩子们的工作,一家人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为了承诺,他放弃了对家人的呵护为了方便照顾,作业站特意把何巨山安排在孔德春家的隔壁居住。由于何巨山睡觉没有规律,再加上患病烦躁,常常在深夜发出怪叫声,有时还敲打墙壁。孔德春夫妇时常在深夜里被惊醒,听着动静就得赶紧过去看看,两个女儿被吓得整宿睡不着觉

6、,只好借住在亲戚家。2007 年,孔德春的妻子在地里干活时突然感到头晕、眼睛发直,走路歪斜。孔德春顾不上回家换掉身上的脏衣服,找来亲戚安顿好老何,就直接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孔德春妻子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告诉孔德春 ,孔德春妻子得的是脑瘤,需要马上手术,要不然有生命危险。昂贵的手术费,对孔德春来说,就像天文数字,急忙给连队领导打电话,领导帮助孔德春动拼西借,凑齐了手术费。孔德春妻子终于可以手术,孔德春刚要松一口气,家里亲戚打来电话说,老何一看送饭的人不是孔德春,一连两天不吃不喝。一边是命悬一线的老伴,一边是绝食的老何,孔德春真不知如何是好,左右为难,情急之下,把正在上大学的女儿从学校叫了回

7、来,在妻子手术后的第二天,孔德春就将妻子撇在医院返回了作业站。看到孔德春带着茶蛋、鲜奶、香肠、糖块一大包东西回来后,何巨山高兴得像个孩子,每样好吃的他都尝个遍。此情此景,孔德春难过地流下眼泪,是为何巨山的天真快乐而流泪,还是为躺在病床上无人照顾的妻子流泪,他自己也说不清。孔德春的老母亲今年已 81 岁高龄,患有严重的老年病。孔德春是家中的长子,父亲去世早,老人常说,长子为父,照顾老妈的责任理所应当由孔德春承担。但自从孔德春照顾了老何,对母亲的关照少了。年迈的母亲从没埋怨过孔德春,还对孔德春说,人活着要做善事,做善事就是积德。现在患有老年病的母亲生活在孔德春二弟家,头脑有些糊涂,很少想起孔德春。

8、可是孔德春的弟弟、妹妹听说孔德春照顾的是一个非亲非故、并患有精神病的残疾人,非常生气。一回到家,就说孔德春:“哥哥你到底图个啥?妈妈是生你养你的人,你不知道谁远谁近”?孔德春对弟弟、妹妹说:“母亲年岁大了,身体不好,我虽然不在身边,母亲跟前有你们,老何就我这么一个人,我不去管他,谁去管他,他太可怜了。我既然答应了领导,我就不能半途而废。说实在的,谁不想,做一个好儿子,好哥哥。 ”16 年里,孔德春从来没和母亲、兄弟姐妹们吃过一次团圆饭,就连母亲病重他也是回去待两三天就匆忙返回,他的心里放不下何巨山。2008 年 7 月的一天,孔德春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病重的母亲很想念他,经常念叨他的名子。作为

9、长子又常年不在母亲身边,孔德春何尝不思念母亲。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妻子一定要好好照顾何巨山。当孔德春赶到牡丹江市见到病重卧床的母亲时,他感慨万千,抱着母亲难过地哭了。两天里,孔德春日夜守在母亲的身旁,端屎倒尿、喂饭揉背,稍一有空他就给妻子打电话询问何巨山的情况,他的心里放不下啊!通情达理的母亲看在眼里,就这样第三天一大早,孔德春含泪告别病重的母亲,急忙赶回作业站。2009 年秋,第十六作业站搬迁至场部,由于住房紧张,何巨山被安排在距离场部 1.5 公里以外的工程队住区居住。无论严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孔德春每天坚持 3 次送饭,冬天路滑经常摔跤,送饭用的保温桶不知摔坏了多少个,1.5公里路程,一年

10、累计下来往返行程 1600 多公里。16 年来,孔德春克服重重困难,从没让何巨山少吃过一顿饭。2010 年初春,孔德春患上重感冒,高烧 39.2 摄氏度不退,但他仍然坚持给何巨山送汤送饭、劈柴生火,天天忙得焦头烂额。妻子心疼他,一边掉眼泪一边生气地说:“你都 60 岁了,年龄一年比一年大,总这么折腾能受得了吗,要不和领导说说,何巨山咱不伺候了?”孔德春笑呵呵地说:“你不要一生气啥话都说,当初你不也承诺要和我一起照顾老何吗?”妻子点了点头,什么也不说了。为了给何巨山送饭,孔德春还差点丢了性命。那是2011 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孔德春在给老何送饭的路上,被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撞倒在马路沟里,好一会儿

11、孔德春才从沟里爬上来,送饭用的保温桶已摔得七零八碎。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当时也吓懵了,见孔德春艰难地站起来,急忙上前搀扶,并坚持送他去医院检查。因担心何巨山吃不上晚饭,孔德春故做轻松地对小伙子说:“以后骑车一定要注意,我无大碍,你走吧。 ”说完,他忍着疼痛急忙又赶回家中为何巨山重新准备晚饭。为了承诺,他失去了晚年的天伦之乐孔德春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哈尔滨市,分别在哈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孩子看孔德春老俩口年纪大了,不想让父母再受累,在哈市给父母租下房子,让父母与他们一起生活,也好相互有个照应。孔德春和老伴反复考虑,如果孔德春和妻子一走,何巨山怎么办?如果瞥下何巨山,他的后半生将怎么过,何巨

12、山还会有现在这样的精神状态吗?毕竟与何巨山有了深厚的感情,孔德春总感觉自己心里也会不安的,当初的承诺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想到这些,孔德春和老伴决定不走了,还是留下来。当孔德春把想法告诉孩子时,孩子也非常尊重父母的意见。不久小女儿在伊春举行婚礼,并特邀孔德春和妻子二老参加。那时正赶上大忙季节,一是地里活多,二是还要照顾何巨山,真是没空,热闹的婚礼上有鲜花、有满座亲朋好友,却没有最亲的人送去的祝福。小女儿感到非常失落。过后,一提起这件事,小女儿就委屈。2012 年 4 月,已怀孕6 个月的小女儿因意外需要做引产手术,由于丈夫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她,她很想让父母来哈市照顾自已。懂事的女儿几次拿起电话却又

13、放下,她明白父母心疼女儿,可他们又不能撇下何巨山不管。为了不让父母为难,她只好瞒着父母,自已硬挺了下来。现在女儿一提起这件事,总是眼噙委曲的泪水。作为女儿,考虑到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在家又很劳累,她们很想把父母接到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她们背着父母在哈尔滨市租好了房子,多次打电话做他们的工作,可孔德春总是说:“我和你妈这么多年一直伺候何巨山,如果我们离开了,谁来管他?”后来,小女儿只好劝说丈夫一起放弃城市生活回到了父母身边。孔德春有一个在某市当副市长的战友,多次战友聚会都不见孔德春参加,他从别的战友那里找到了孔德春的联系方式,当得知他家的情况后,深受感动,多次打电话,提出把孔德春接到市里居住,可是孔

14、德春心里放不下何巨山,还是谢绝了战友的好意。战友们都很佩服孔德春,说孔德春是好样的,不愧一名军人。孔德春放弃了进城、调转等机会,因为照顾老何,他家一直种植 50 亩水田,大伙都知道孔德春论种地可是把好手,种上 200 亩地不成问题,如果多种地可以多收入不少,也可以更好地改变家庭生活条件,其他作业站领导知道孔德春种地肯吃苦,又肯干,想多分给孔德春点地,可是都苦于离家远,不方便照顾老何,被孔德春婉言拒绝了。种地 10 年来 ,孔德春没有一件像样的农机具,为减少费用,50 亩地从不雇人,全靠人工干,长年劳累,导致积劳成疾。和老孔一起种地的农户有的已发了家,购买了高档住房和家电,开上了小汽车,可老孔这

15、 16 年来至少少收入 50 多万元。 为了承诺,他坚守了 16 个年头在照顾何巨山的日子里,孔德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理发、洗澡、剪指甲、晒太阳,照顾得无微不至。何巨山患有精神疾病,脾气古怪,孔德春还要不断地安抚他的情绪,所有的事情都顺着他。由于何巨山长年卧床不能运动,营养严重不良,导致牙齿过早脱落,为了给他增加营养,鸡蛋、面条、豆腐、蔬菜等成了孔德春家的必备品。对一个长年卧床、不能运动的病人来说,大便干燥是常事,每次何巨山患病,孔德春从来不用药物调理,一来怕刺激肠胃,二来病人排便无法控制,这些年来他都是采用涂油、手抠的方法帮助何巨山排便,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手套不计其数。为了照顾何巨山

16、,孔德春不仅学会了洗衣、做饭,就连拖地、收拾房间也很在行。在孔德春的精心照料下,16 年间,截肢瘫痪在床的何巨山没得过一次褥疮、没出现过任何并发症。医院的一位副院长说,这在医学护理上也是一个奇迹。然而,这些年来,面对家人,孔德春心中也有很多无奈,他常说自己有愧于家人。孔德春义务照顾残疾病人何巨山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邻居因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丈夫一度失去了照顾妻子的信心,多次想与妻子办理离婚手续,是孔德春的善举深深地触动了他,他又重新将患病的妻子接回来,与她相依相伴、不离不弃。孔德春还有一个远方亲戚,家中兄弟较多,他们在赡养老人的事情上多次出现分歧。一次,亲属到孔德春家串门,亲眼目睹了孔德春日复一日精心照料何巨山的情景,这位亲属百感交集地说:“大哥,你对一个非亲非故的人都能做到这份儿上,我们对自已的父母还多有嫌弃,太不应该了”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何巨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孔德春的善举得到了农场党委及各级领导的支持与理解。为了方便照顾,去年秋天,农场在离他家较近的兴和小区装修了一间居室,特意安排何巨山居住。农场党政领导多次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