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师的责任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2107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建筑师的责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代建筑师的责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代建筑师的责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建筑师的责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建筑师的责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还没有走出社会,没有切身感受到建筑师在中国社会中的 尴尬地位,要深究当代建筑师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改变当代建筑师这一现状等等方面的内 容,我是插不上嘴的,只能对于我们这批还未成形的的热血建筑师们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 来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期望,是追上国际先进水平,但眼前所见到的成果,确实有一段的 距离。像外形设计,只有少量的实例能够效仿到国际水平的模样。多数的外型是简陋而又 缺乏对气候及本土风格的交代,而平面布局、内部空间处理以及功能的考虑是远远不及国 际水平的。而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未给建筑师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社会中过多的干涉以 及一些毫无责任心的

2、建筑师的出现,更导致了中国土地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庸俗的作品。 在这种目前还无能为力改变这现状的时候,中国建筑师该怎么做呢?我觉得最首要的就是 提高建筑师的设计水平,当设计水平被大众认可时,建筑师的地位才会被认可和尊重。而 在这设计领域内,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很重要。 第一个方面,就是建筑特色问题。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几千年历史,不能割断历史。要批判地继承传统, “古为今用” ,既 依托传统又改造超越传统,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现代的建筑文 化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即“新而中” 。例如云南民族博物馆分散布局、减小体量,借鉴 传统合院,平面用庭院套天井,空间变化丰富。提炼的木构架

3、,用于建筑轮廓;简化的古 代长脊短檐屋面,置于入口顶部;地方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浓郁,与滇池海埂环境融为一 体。北京光华长安大厦,在玻璃幕墙上的主入口及顶部,分别做简洁的牌楼和坡檐,既现 代化又有民族性,都是“新而中”的建筑。 回顾鸦片战争后,我国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梁思成先生曾痛切地指出:“中国 建筑已充分表现了其殖民地性格,就以北京来说,邮政局与司法部都是法国后期文艺复兴 式,北京饭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还有许多沦陷期间的日本近代式它们都是民 族文化史中可悲可耻的象征。 ”1949 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北京的新建筑多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古都新貌”增辉添彩。除民族文化宫

4、、历史博物馆等优秀设计 外,值得赞扬的还有老北京饭店两侧的扩建,并未去继承“西而古”的意大利式文脉,而 建成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建筑,整体上多样统一。但近来“西而古”之风却刮进北京,在北 京站前东侧突然矗立起一栋方锥屋顶、重檐柱列的大厦“假洋古董” ,与附近有中国特 色的建筑环境极不协调。我们反对“中而古”的复古主义、 “假古董” ,难道反而容许“西 而古”的复古主义、 “假洋古董”吗? 梁先生还指出:“中国过去的通商口岸,充满西式的租界街市, ” “才会有各式各样硬搬 进来的洋式建筑,如上海或天津那样。 ”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最真切的证据。 ”然而, 在我国有的城市建设中不去逐渐改变这种面貌

5、,反而当做“文脉”去继承,岂非咄咄怪事? 上海新世界城的建筑造型,就是所谓“得益于南京路所在地段的文脉, ”采用半球体、圆柱 拱廊,形成“西而古”的风格,与紧邻的第一百货商店和市政府广场环境并不协调。有的 住宅小区也用“西而古”的西欧古典建筑风格,甚至以“巴黎苑” , “里昂苑”等命名组团, 如在异国他乡。我们反对滥用中式大屋顶、小亭子,难道反而赞许洋式尖屋顶、圆亭子吗?“西而古”之风也刮到了内地的历史文化名城。昆明街道上出现了尖屋顶、古典柱廊的 省烟草公司新高楼;50 年代“新而中”的昆明饭店老楼,也加上了“西而古”的包装;省 里新建某大厦的设计标书上,公然写上要“欧式”建筑风格;重庆某单位

6、在报上的房屋招 商广告赫然登着:“欧式一条街”几个大字。说明此风又刮起来了。 只要有国家民族存在,就有建筑的时代性、民族性问题。 “西而古”是洋货,不合国情, 又是古货,背离时代,本世纪初叶已被赶出历史舞台,绝不允许“借尸还魂” 。在当代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中,要坚持双向交流、以我为主, “洋为中用” ,创作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去 丰富世界建筑文化,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第二个问题,是建筑要关心人。香港回归年有两篇文章。一篇在同舟共进第五期上,由毛磊撰写的有关心理辅导的 文章握住求助的手 ,介绍在中国心理疾病咨询

7、的热线服务;其中有惊人的报道: “中国从 80 年代开始,传染病率开始下降,心理疾病的病率上升。国家卫生部门由此提出: 我国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应向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转化,身心问题应成为全 社会关心的首要问题” 。这篇文章的结束语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迅速前进,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要承受社会的紧张刺激或社会心理压力:东西方文化碰撞引起的心理 认知不协调;现代社会生产和家庭劳动的现代化、自动化以及紧张的生活节奏造成的紧张、 焦虑等情绪反应和心理上的不适应;现代社会家庭结构、人口结构、住房结构,都市化生 活带来的孤独感、失落感等,都需要人们具有相当的心理素质,这是我们任何人也无法逃 避的。

8、心理素质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精神健康,而且波及躯体。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 说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健康生存” 。 回归年 8 月,香港大公报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心理医生在中国渐成热门 职业”执笔的朱奕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教授告诉记者:如今危害人们健 康最严重的疾病不再是传染病、营养病等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与心理、与社会相关 的心生疾病” 。 从以上两篇文章的报道看,起码“住房结构” 、 “都市化生活”和“社会相关”等“硬件” 与建筑师的设计工作扯上了间接和直接的关系;而我们中国的建筑师有多少人有这种意识, 认识认识到他们的设计工作会与“心生”疾病有关系,会与“一个民族的健康生存

9、”有多 少关系呢?在改革开放后带来的竞争中(包括就学、就业、经济等)心生疾病是无可避免 的。随着竞争而来的便是对精神上、心理上的压力、但是,是否等于我们只能跟着一般西 方的社会发展,增加治疗专家,去应付日益严重和普遍的心生疾病呢?建筑师可否在日常 生活的“硬件”上,分担一部分责任,设计能“减压”的人造环境? 虽然我没有出过国,没有真正感受到国外的生活环境,但从报道和其他人发表的文章与 图片中可以感受到,国外发达城市的环境都是如诗如画:碧绿的草坪,湛蓝的天空,春天 盛开的桃花、樱花,广场上的喷泉、雕塑,可爱的鸽子和松鼠,美丽的金门桥,古老而又 有艺术气息的小住宅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城市与建筑中清楚

10、醒目的标志牌、无所不在 的无障碍设施、宽敞明亮的厕所,这虽然不是建筑的主要部分,但在细微末节处,体现了 建筑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看过一些人出国回来后发表的文章,其中有几段关于公共设施的内容让我感触很大。 “在国内出差,语言相通,到了陌生的地方也不怕,遇到什么事问一下就知道了。来到 国外,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畅,主要靠眼睛转来转去寻找目标。有时,时间紧迫,匆 匆忙忙,每到一处就想马上知道街区、车站的的名称,休息厅、厕所、小卖部的位置等, 美国这些空港、城市、景点、建筑物内的标志图形比较统一,安放的位置醒目、规范,可 一目了然,少费口舌,少走冤枉路。有些公共设施不但图标清楚,还有使用方法的图形

11、, 避免人们滥用,造成设施损坏,设想得非常仔细周到,让你觉得有人在关心你,城市与建 筑都在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地运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由于建筑物内外、上下的无障碍设施配套,轮椅才能畅通无阻,有台阶的地方必有坡 道,一层楼的高度也有电梯,每个厕所都有为轮椅者使用的厕位,即使在偏僻的加油站、 大峡谷的山顶上只有两个厕位的厕所,其中一个也是可供轮椅者使用的厕位,建筑为各种 人的出行都提供方便。厕所前室中有婴儿换尿裤的台子,上方有如何使用的图示,有枕头、有安全带,婴儿躺在上面不会掉下来,换下的纸尿裤可扔在旁边的垃圾筒内” 。 而中国建筑最这一方面的关注还很薄弱,很多建筑师满足于图纸一交,设计费

12、到手就万 事大吉,至于建筑建成后好不好用,使用者有什么意见,则不闻不问。我觉得这个妨碍建 筑师设计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使得许多设计弊端,一犯再犯;使得许多不合时宜 的方案,代代因袭。我认为,如果建筑界也像其他行业一样,注重使用后调查;建筑设计 评奖,也要求建筑物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参加评选,并且注意邀请使用者代表参评, 这样慢慢就会培养出良好的风气。我国建筑设计水平也将会因此而有明显的提高,许多创 造性也会从中得以生发。 一套百余平米的住房,在建筑师而言,或许只是复杂日常工作中一带而过的细节,但对 于众多月薪不过千余的普通居住者,价值几十万元的住宅,往往是一生之中最大的投资, 也是将在其中度过大多数时光的所在,想到这些,我们这些建筑师们还能敷衍了事吗? 总而言之,中国的建筑师们对国外的建筑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盲目追随。多出去看 看别的国家的建筑师在做些什么,多读一些他们的书,看看他们在想什么,讲什么,是些 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吸收国外一些好的东西,也要保持本土建筑的特色,在不断的学习和 实践中才能有所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