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856403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故城县聚龙中学故城县聚龙中学 刘瑞芬刘瑞芬 论文摘要: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教学中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逐步形成自己解决提出问题的能力。 主题词:质疑精神 培养 科学 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常看见这样的情况:教师满脸期待的问“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懂得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一个学生战战兢兢举起了手,“这个问题我不是刚刚才讲清楚,你怎么会到现在还是不明白呢?”时常听到这样回答的孩子们,他们提问质疑的兴趣就在不知不觉间被渐

2、渐打消掉了。我们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质疑没有足够的肯定和鼓励,有时甚至持否定或不屑一顾的态度,结果是:学生墨守成规,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敢质疑,把教材和教师的话当作绝对权威,渐渐地,他们在课堂上不活跃了,思路窄了,见解少了,想质疑的精神淡漠了。孔子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则无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所谓质疑就是以事实求是的精神,以客观、全面地反映现实立场,以不偏执、不盲从、不崇拜、不狂热的冷静态度,对某一理论学说或事件的审视和推敲。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

3、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事实上,质疑是创造思维的首要条件,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方能创新,因此,教师应改变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导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想法,甚至不够成熟的想法,对教材提出异议,对实验大胆改进,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盲从于现在的结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思维品质 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教学中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逐步形成自己解决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学中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呢?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

4、格,使他们敢于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依德也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大人物和受人关注的欲望。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这些需要,尽力满足他们梦想成功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作风,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以一种人格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打消他们的顾虑,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允许他们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允许他们提出甚至于教师意见相左的问题,允许他们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说过:“读书始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

5、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从无疑到有疑,再到多疑最后释疑,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学习研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有疑”是关键的环节。要使学生“有疑”,必须先令其乐于质疑、敢于质疑。如何才能让学生乐于质疑、敢于质疑呢? 1.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要让学生乐于质疑、敢于质疑,教师必须坚持教学民主,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的的教学氛围,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当学生踊跃地发表独立的见解时,教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的看法时,教师应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学生

6、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时,教师应积极组织讨论,表示赞许;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时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更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对学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问题,教师也不能横加指责,一定要持宽容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惟有如此,学生才会乐于质疑,敢于质疑。总之,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特点和难点,始终用热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鼓励和信任他们。心

7、理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机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的措辞往往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 2.引用名人的典型事例热情激励 少年儿童对各种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崇拜名人伟人的心理,特别渴盼成功。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搜集有关质疑的名言和敢于质疑的名人事例,以此来启迪、鼓励学生质疑。比如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产生自然选择学说;哥白尼质疑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创立了“日心说”等名人事例,可使学生充分认识“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它对我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只有疑,才

8、能使人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二、教师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有探究的价值,所以学生敢于质疑外,还要善于质疑。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自主研读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1.从课题质疑。课题常常是文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课题这扇窗户,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自主阅读时,可针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阅读不注意审题,不注意题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往往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影响阅读的效果。因此,审题中的质疑问难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研读能力的培养。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 。这篇小说的主

9、人公是谁?于勒,菲利普夫妇,还是”我”?而这样的问题又恰恰是课文的重点,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再去读书、自学自悟,不用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就能理解文章的主题。 2.找关键词质疑。关键词一般指: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这些词语是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品质的;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词语及一般文章中与中心有关的用得好的词语。就关键词质疑,一般可从下列几个角度着手进行:词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它有何表达作用?能否用其他的词代替或能否删去,为什么?有时还可根据具体的课文把问题提得更明白些。如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关键词可作这样的质疑:这些词句表现人物怎样

10、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与中心有什么关系?在自主研读过程中,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常常会成为理解一篇课文的突破口。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养成准确的语言表达习惯。 3.从重点句质疑。重点句一般包括:最能体现任务思想品质的句子;含义深邃隽永,蕴含哲理的句子;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句及内容结构照应的关系句;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说明文中最能突出说明对象特征及运用比较好的说明方法的句子等等。对句子的理解是自主研读文章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一篇课文由很多句子组成,不可能句句精读,也没必要句句精读。教师只有突出重点,抓住难句,质疑问难,

11、举一反三,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内容和结构上予以指导,学生才能建立句子概念,掌握运用各种句式的能力。如教学孔乙己一课时,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 ”这样的句子就是典型的重点句。这一个句子揭示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预示他悲剧的必然性。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4.针对难点质疑。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由于知识面不广,往往会弄不懂。这就是课文的疑难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疑难点质疑,就可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进入搜索的情境,以浅化难点,平缓坡度,使之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 质疑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是对已有理论学说、观念思想的一种态度。我们所教给孩子的并不是怀疑一切进而批评一切和打倒一切,但它一定是对面前的事物的一种审视态度。质疑是教会学生自主研读文章的有效方法。学生掌握了质疑的方法,就能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课文。学会了质疑,就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