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文本16前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848464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 文本16前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三 文本16前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三 文本16前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三 文本16前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三 文本16前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 文本16前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 文本16前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本文本 16 前前 方方文本导学文本导学学习重点 1.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体会本文的立意,理解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2.体会本文蕴涵哲理的语句。1读准字音(1)单音字迁徙(x) 按捺(n)颠簸(b) 惶惑(hun) 抛锚(mo) 憔悴(qio cu)温馨(xn) 崔颢(ho)(2)多音字省Error! 提Error!干Error! 兴Error!奔Error! 宁Error!2理解词义(1)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2)惶惑:疑惑畏惧。(3)漫浩浩:无边无际,形容路途遥远。(4)水中之屑:水中漂浮的碎末,喻微小。(5)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趣味也没有(多指文章)。(6)如痴如醉

2、:形容对人或事物过于沉迷、陶醉而不能自拔、神情恍惚。(7)按捺不住: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3选词填空(1)克制抑制政府要学会克制行政干预的冲动,应着力于制度改革与创新,将应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去调节。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的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抑制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解析 “克制” ,抑制,多指情感。 “抑制”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的产生或发展。 “抑制” ,在医学上指大脑皮层的两种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是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阻止皮质的兴奋,减弱器官的活动;引申为压下去,控制。(2)体验体味时尚的生活关键是活出生活的精彩,能真切地体味生活的滋味。苗栗县观光资源丰富,无论是逛南庄

3、老街、泡泰安温泉,还是到三义赏木雕、到客家庄体验客家风情,苗栗每年都吸引很多岛内民众来走春。解析 “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体味”指仔细体会。1作者是如何切入摄影画面的?为什么要这样切入?请你说明一下摄影画面的内容。答: 答案 (1)作者以两个询问他们去向的问句切入,以便引出本文的话题。(2)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正在路上,都与“离家”有关。也就是说,作者不详细描述画面内容而如此切入,是由本文的主旨决定的。(3)摄影画面展示的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车中是几位神态各异的旅客,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2结

4、合摄影作品,思考作者看到这幅摄影作品后,想到了什么。答: 答案 从摄影作品想到人们离家,想到离家是人类的一种克制不住的欲望,以及这种欲望所产生的原因,再由离家联想到人生,觉得人的一生,无论“离家”还是“归家” ,都是“在路上” ,从人类悲剧性的精神状况、人类的精神境遇,提出“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 “人无法还家” , “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充满了对人类的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1阅读 27 段,归纳人们“离家”的原因

5、有哪些?答: 答案 人有离家远行的习惯。外面世界的诱惑。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而富有刺激性,它能够开阔视野,发展和壮大自己,使人“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 。由于无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心或身抑或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束缚与压迫,被迫离家。人的理想决定人们不断寻找精神的栖息地,总是受着不确定的前方、未来的呼唤与鼓舞,克制不住地有一种离家探索的欲望。2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 ”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路连接着家与前方”这句话该如何理解?答: 答案 (1)理由就是上文所说的“离家”的原因。(2)这里的“路” “家” “前方”具有双关义。 “路”既指实际的路,更是指

6、人生之途。 “家”既指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也指人的精神归宿、精神的栖息之所。 “前方”既指空间的前方,也指追求的理想。3 前方表面上虽然在写离家,实际上仍着眼于归家。阅读 811 段,归纳作者揭示出的人类精神状况中的三重悲剧。文中引用崔颢、宋之问、卢纶、李益、韦庄的诗句有什么作用?答: 答案 (1)三重悲剧是指: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2)这些诗句都表明古人的“思乡之情” ,而此处的“思乡之情”在文

7、中是指“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所以,引用这些诗句是为了说明:人无论处在何地,都时刻惦念着自己的家园。4本文既写了“离家” ,又写了“归家” ,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答: 答案 作者的真正意图是想写“归家” ,不过这个“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的“家” ,而是精神上的“家” 。 “离家”是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归宿, “归家”也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二者表面上不一样,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人的精神寄托,可到达它却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悲剧。作者所揭示的正是人类精神与理想无所归依的生存状态。作者用深邃的语言阐发对人生和对人的思考,富有哲理的语句给文章增添了更深刻的内涵

8、,更加耐人寻味。准确品读下面的语句所蕴涵的哲理。(1)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答: 答案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家,更需要精神的家园。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不断地寻找这种精神家园,但这条道路和人类走向前方的道路都是漫无尽头的,因此,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2)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答: 答案 那是因为,就人的精神而言,人“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 。一方面,人生旅途上充满了劳累、困顿、坎坷;另一方面,即使是舒适安逸的生活,人因为总是在不断地追

9、求、寻找精神的家园,却又总不能实现这一理想,人实质上是在精神旅途上不停奔波的旅人,所以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学后自评学后自评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践踏 信笺 把盏言欢 临行饯别B稍息 树梢 刀剑出鞘 不屑一顾C弹劾 遗骸 垓下之围 言简意赅D辍学 啜泣 缀文成篇 拾掇东西答案 B解析 B 项依次读 sho,sho,qio,xi。A 项依次读 jin,jin,zhn,jin。C 项依次读h,hi,Gi,i。D 项依次读 chu,chu,zhu,du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濡染 魂牵梦萦 触景生情 索然无味B盘缠 安

10、捺不住 音容笑貌 怡然自得C粘和 寄人篱下 衣锦还乡 田园寥落D恬淡 憾动人心 出其不意 流离失所答案 A解析 B 项安按。C 项和合。D 项憾撼。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文字虽然不是对语言的_记录,但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2)在过去的几年,全球范围内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袭来,不断加剧,令人猝不及防,这对各国政府应对复杂_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3)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个人的成功_靠自我努力,_靠社会支持。A如实 局势 与其说/不如说B真实 局面 不仅是/而且是C真实 局势 与其说/不如说D如实 局面 不仅是/而且是答案 A解析 “如实”指按照实际情况

11、, “真实”强调不虚假。 “局势”是指(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含发展趋势;“局面”是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侧重已经形成的状况。 “与其说/不如说”表示让步性选择关系,前后的情况可能同时存在,但忽略前者突出后者, “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是前提,突出的是他人与社会;“不仅是/而且是” ,表示递进关系,前后的情况同时存在,但后者程度更深。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B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C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D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回家?答案 C解析 A 项冒号应改为破折号。B 项句号应

12、改为问号。D 项问号应改为句号。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B他们的心情就不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C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D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答案 C解析 A 项“留下”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故事” 。B 项不合事理,将“不一定”改为“一定” 。D 项语序不当, “虽然”应放在“全国住房价格”前。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流浪与回

13、归高 冰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要告诉人们的,恐怕是说爱情像“城堡” ,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寓言” 。其实,推而广之,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态度,大抵如此。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对于困守一隅的人来说,这句歌词的魅力太大了,人们往往不大清楚外面世界的真情。凭着想象描绘出许多精彩的色块,常常羡慕那些流浪者的生活,心里总有一个“出去”的念头。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自然要生出厌倦的情绪。他们在心底自语:既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何不出去走走看,也不枉一世的时光。于是,有从婚姻的城堡纷纷走出去的,有从熟悉的故土纷纷走出去的,有从乏味的工作中纷纷走出去的

14、,甚至有从生命这头走向了死亡人们态度坚定,义无反顾,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我想,这是人类的一个大悲剧,一种深刻的厌倦情绪无从排遣的必然结果人类的大迁徙,大流浪。一个人,当他对身边的一切深感厌倦无聊时,生命也就失去了光彩,意义和价值荡然无存。改变生活困顿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冒险” 。而“流浪”正是“冒险”的具体行动。我们知道的许多大冒险家,往往是流浪者。分析他们的行为,固然可以找出不少对社会有意义的因素,但根本点都是为了摆脱生命的厌倦情绪。我们看到了很多行色匆匆的流浪者,也看到了很多面色憔悴的心灵流浪者。那么,流浪者的情形如何呢?又有一首歌唱道:“我想有个家。 ”这个“家”不是

15、日常概念的家,它的涵盖面很大,是所有流浪者想回来的一个托词,一个沉甸甸的恋旧“回归” ,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充满新奇,有新的朋友,新的山水,新的生活,魅力无穷。但是,在经历了许多陌生和新奇之后,兴奋消失了,深感腿跑累了,骨架松弛了,心灵劳累了,厌倦情绪再度油然而生。于是,久存于心底,总不敢窥顾的一个铭心刻骨的词冒出来了“家” 。心头一惊。原来,无论走到哪里也找不到可依恋的归宿,只是随便走了走,看了看;原来,我们只是世间的一个匆匆过客!“我想有个家” ,这句低沉而嘹亮的呼唤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震撼着流浪者的心魂。回去吧,我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对从前嫌弃厌倦的一切又生出一种巨大的亲切感,土也可亲,城也可恋,人也可爱,梦里总是从前的人和物。 “回去”又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想头,并构思着一步步具体的行动。最后,终于“回来”了。出去又回来,回来又出去。人生就是这样反反复复。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我想有个家” 。这两首歌为什么使我们百听不厌?就是因为在我们的心底和骨头里与生俱来地存着一个信念流浪与回归。6第一段说:“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态度,大抵如此。 ” “此”指代什么?答: 答案 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7为什么说“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 ” “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寓言 ”?(不超过 30字)答: 答案 通过一个爱情故事,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的人生哲理。8分别写出外面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