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848434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一、区域差异的比较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应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比较为“入口” ,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比较为“出口” ,具体比较要素见下表:1自然地理要素要素主要内容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

2、象灾害等地形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水文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等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2人文地理要素要素主要内容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科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交通、通讯交通、通讯的通达度与速度政策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2农业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工业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二、区域差异的影

3、响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 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

4、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的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3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 168 km2。下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13 题。

5、1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 )A地形为平坝 B位于背阴坡C土壤为酸性 D人口很稠密2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 “绿茶皇后”之美誉。这主要得益于( )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C地理环境,独特形成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3关于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 168 km2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D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解析:1.C 2.C 3.A 第 1 题,从图中茶园分布地看,多位于向阳的低山坡,土壤为酸性。第 2 题,独特的自然

6、环境使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第 3 题,自然分界线没有明确的界线,故“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 45 题。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4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5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夏季热量充足 劳动力价格较低 农业科技发达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 BC D解析:4.C 5.A 第 4 题,甲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河流

7、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为其汛期。第 5 题,甲地夏季高温,乙地终年高温,故两地夏季热量充足;甲、乙两地都是我国开发较晚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劳动力价格较低。章末过关检测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有的边界明确,有的边界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12 题。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2与图示区域 A 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8、 )行政区 中国 热量带 干湿地区三江平原 山东省和青岛市A BC D解析:1.A 2.C 第 1 题,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和空间单位。第 2 题,热量带、干湿地区、三江平原的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图和示意图。据此完成 34 题。53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A夏季洪水多发 B夏季高温潮湿C冬季降雪量大 D冬季光照时间短4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

9、降水 B光照C地形 D台风解析:3.C 4.D 第 3 题,木材在高温、多水的环境下易腐烂,所以“横木地基”不可能位于夏季潮湿或洪水多发区域;门前台阶对光照没有影响,所以可能是考虑冬季降雪量大,使门前不易被雪覆盖而建造的。第 4 题,房屋明显低于地面,则周围的较高地面对房屋能起到保护作用,最可能是为了防止台风对房屋的破坏。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对口味的喜好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56 题。5 “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 ,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C自然条件特别适

10、于种植辣椒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6 “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 ,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哪一自然地理背景有关( )A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C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D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解析:5.D 6.C 第 5 题,贵州、湖南、四川三省都处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辣椒有祛湿防寒之效。第 6 题,山西水质差,饮用水中钙含量大,醋酸可溶解水中的碳酸钙,不易形成结石。读日本四个阶段公路运输发展指数图,回答 78 题。6注:2000 年指数为 100;1945 年到 1955 年为经济恢复阶段,1956 年到 1973 年为高速增长阶段,1974 年

11、到 1991 年为稳定发展阶段,1992 年以后为波动发展阶段。7影响区域公路运输发展的因素有( )经济发展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 产业结构工业基础A BC D8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日本经济恢复阶段,公路运输开始发展,增长速度逐渐加快B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公路运输快速发展,增速维持在高水平C在日本经济稳定发展阶段,客运规模变化不大,货运持续增长D在日本经济波动发展阶段,客运、货运持续增长解析:7.D 8.D 第 7 题,经济发展规模是公路运输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口规模是公路线路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对公路的布局有很大影响;工业基础对公路运输的发展

12、起辅助作用。第 8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日本经济波动发展阶段,客运出现下降,货运持续增长。9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 GIS 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B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D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解析:选 D 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两大原则,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应调出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来进行叠加分析。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回答 1011 题。710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11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13、)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解析:10.C 11.D 第 10 题,叠图分析需要把多种平面图信息综合比较、分析,这正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内容。第 11 题,由远离交通线、植被保护好等要求和四个备选项就可判断,该选址是水源保护适宜地。大型仓储式超市和汽车加油站都需要接近主要道路,大型垃圾处理场一般不会建在植被条件好的区域。二、综合题(共 56 分)12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2 分)(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8 分)(2)乙、丙两

14、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8 分)(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4 分)(4)说明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6 分)(5)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6 分)解析:第(1)题,阶段二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不断转变,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从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利润等方面分析。第(2)题,乙为传统工业区,主要考虑环境、交通等因素;丙为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考虑科技水平及人员素质、优美的环境、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等因素。第(3)题,从图例和图形方面正确表述。第(4)题,工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大,对环境影响明显

15、,因此现代城市发展使工业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城市外缘地租低,对城市环境污染小。第(5)题,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城市建8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并对城市功能区进行了合理调整。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2)乙: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和垂直于盛行风向的远郊,有河流作隔离带,对城区污染小;交通便利;工业用水方便。丙: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接近高速公路并与机场相连;位于城区河流上游,环境优美。(3)交通运输方式增加,交通运输线路更密集,交通布局更合理,铁路移出城区,出现环城公路。(4)向城市外缘移动,沿交通线集中分布。原因:地价相对较低,降低成本,改善城区环境。(5)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对城市功能区进行了合理调整。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 分)材料 中央气象台 2015 年 7 月 11 日 18 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第 9 号台风“灿鸿”(强台风级)的中心已于 11 日下午 4 点 40 分前后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14 级(45m/s)。(1)要获取台风“灿鸿”的图像信息,采用的地理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