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 病理生理学进展》 课程构建与实践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43385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 病理生理学进展》 课程构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硕士研究生《 病理生理学进展》 课程构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硕士研究生《 病理生理学进展》 课程构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硕士研究生《 病理生理学进展》 课程构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硕士研究生《 病理生理学进展》 课程构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 病理生理学进展》 课程构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 病理生理学进展》 课程构建与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士研究生病理生理学进展课程构建与实践柳君泽,黄庆愿,张刚,高文祥,谭小玲,廖为公,范有明,蔡明春,陈建,王培勇,黄缄 (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病理生理学与高原生理学教研室,重庆,400038)摘要摘要:从教学对象的需要出发,以需求为牵引,定位课程建设目标,教学内容与时惧进,突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结合教研室的科研方向,兼顾针对性和适用性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考核形式,着力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构建了一门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够基本满足教学对象需要的硕士研究生病理生理学进展课程。关键词关键词:课程,病理生理学进展,构建,实践,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学习

2、阶段是完成学位课题研究的重要保障, 病理生理学进展是其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其后期学位课题的选题、实施、完成等乃至对科研思维的形成、科研能力培养均有重要影响。我校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即开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病理生理学进展 ,已历 20 年,每年选修的研究生平均在 80100 人左右,多时可达 120 人以上,累计培养超过 1000余人。经过二十余届不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生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为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积累了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一、国内同类院校现状一、国内同类院校现状对于本科生的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全国医学院校中均有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3、有统一的全国规划教材和教学内容体系,但对于硕士研究生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的教学,则基本上处于 “三无”状态(无标准、无大纲、无教材)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课程名称等基本上是五花八门,各唱各调,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各自院校在研究生教学上的百花齐放、特色鲜明的特点。而有的院校至今还尚无开设硕士生的病理生理学方面的课程,有的也只是近两年才起步,有的院校是在教学内容上将本科阶段学习过的内容再做节选重新介绍,有的则是结合临床病例介绍临床病理生理,有的则是开设相关内容的讲座。而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虽有不少院校采用病例引导式、PBL ( Problem Based Learning) 式等灵活多样

4、的教学方式1-4 ,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多数仍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综合全国同类院校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新、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与教研室科研方向相结合则是大多数院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所遵循的共同准则5-7。二、课程目标定位(是什么?)二、课程目标定位(是什么?)研究生课程不同于本科生阶段,其培养的目标也从“三基”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打基础教育转向以科研能力培养为主的创新教育,其基础课程(主要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后来的学位课题的选题和顺利完成,使其初步具备独立科研的能力,以期在理论上、思路上、方法上和能力上得到扩展、借鉴和

5、帮助。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基础,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鉴于本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选修本课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为临床专业的研究生,而不同的专业又相差甚远,研究方向更是千差万别,所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结合学员的专业结构组成、选修目的和病理生理学的课程性质,从而逐步确定了本课程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定位,即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掌握最新研究动态,为以后学位课题的选题提供借鉴8,9; 了解新技术、新方法,为学位课题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树立科研意识,强化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6。该目标定位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大方向,与研究生教务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愿望一

6、致,也符合研究生本人和导师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依据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的需要,近十年来先后制定或修订了两套课程教学大纲,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教学内容体系(教什么?)三、教学内容体系(教什么?)教学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课程建设的实质所在。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教学目的和要求、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生病理生理学进展教学内容体系。1 1突出突出“四新四新”:在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上突出“四新” (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而不再是本科阶段的“三基”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即不再是重复或重点重复本科教

7、材上的内容,以文献资料报道为主,通过介绍近年来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形成几个相对系统的重点专题。比如缺氧的细胞与分子病理生理中缺氧信号的感知信号转导HIF-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转录因子下游效应因子的表达细胞对缺氧反应的效应,从刺激到反应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从而有一条明确的思路,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而且通过引证他人的研究成果,可以从中领略科研思路,树立创新意识,培养科研思维,同时丰富了知识结构,为学位课题的选题提供了借鉴和帮助。对有关新技术和新方法,则通过穿插于相应理论的介绍中或开设专门的新技术讲座,如蛋白质翻译

8、后修饰与心血管疾病、microRNA 与疾病、基因可变剪切与疾病、RNAi 原理及其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等,既有技术(重点是原理和应用,具体操作不做详细介绍)又有理论,从而可以从中得到启发,逐步形成了新理论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2 2 相对固定,与时惧进,随时更新:相对固定,与时惧进,随时更新:由于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一些重点领域更是如此,加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创新为主,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循规蹈矩,大纲只是总的框架,必须在主要主题相对固定的基础上,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随时更新7,与时惧进,适时变动。如线粒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线粒体疾病研究进展、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研究进

9、展等,这些领域的发展都比较快,虽然有不少都是老问题,近几年的每届教学都包含这些教学内容,主题相对固定,但每年都在不断更新,以适应科学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体现创新教育。3 3兼顾针对性和适用性原则兼顾针对性和适用性原则:教学对象为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以临床专业为主) ,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耳鼻吼科、眼科以及创伤、肿瘤、康复、老年、军事医学等各个专业,而各自的研究方向更是千差万别,教学内容上既不能满足个别少数人的需求,又要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和适用性,脱离了适用的原则将失去课程的意义。根据选修本课程的研究生专业分布特点,在教学内容上不以具体某种疾病为对象,而是以多种疾病

10、中都存在的、共同的病理过程为对象,尤其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些病理过程,比如细胞凋亡,既涉及肿瘤,又涉及创伤、缺血损伤、炎症、老年医学等过程,抓住各个专业中共性的东西和基础性的东西,抓大放小,由点到面,使大多数教学对象能够从中受益,以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4 4结合教研室的科研方向和师资力量结合教研室的科研方向和师资力量:从某种角度来讲,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围过于宽泛,而作为教师毕竟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全才,不可能了解所有医学领域的研究最新进展,教学内容和师资的安排上,就需要结合教研室教员的研究方向7,10。本教研室多年来长期从事缺氧病理生理的研究,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缺氧与呼吸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11、,在国内具有比较广泛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拥有一批在此领域内学术水平较高、获得国家和军队以上科研课题、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学术骨干,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教学内容与研究方向相结合,真正形成“专家”授课,才能把握前沿和动态。但需要凝练该研究方向中的共性问题,比如高原医学是本教研室的重点科研方向,但对教学对象而言,绝大多数研究生将不是从事高原医学的研究,如果以此做为教学内容将是很不适合的,也有失于适用性和针对性的原则。但缺氧却是呼吸、心血管、创伤、肿瘤等学科共同存在的普遍医学问题,而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及其表达调控则是细胞与分子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临床专业研究生知识薄弱和需要了解的内容,因此结

12、合教研室科研方向开展此专题的教学,不仅具有需求性,同时又要求教员为适应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凝练和扩展,促使教员查阅文献,不断学习和进取,强化优势,教学相长,形成“双赢”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怎么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单一的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杜绝“填鸭式”已是大势所趣,尤其是对于医学高级人才教育中的研究生教学更是如此2-4,9。首先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除了在科研上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承担有国家或军队以上科研课题的骨干外,必须是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主讲教员,带过两届以上本科生的理论课,学员评教和督导专家评教均在优良以上,以保证具有驾御课堂的能力。在教学形式上采取以专题讲座为主,同

13、时结合专题讨论、实验数据分析(来自教员本身的实验结果和文献报道数据) 、实验设计论证、读书交流、作业和论坛等多种形式,突出能力培养、思维培养,不再要求死记硬背,也不要求课堂上全都弄懂,以“引进门”为原则,重点是启发思路和灵感,突出灵活。对于更深一步的了解,则需要借助图书馆和网络,通过布置作业课堂交流的方式,组织论坛,培养了科研能力和思维,受到较好效果。五、考核本科教学阶段的考试基本上属于应试教育,考场上不准夹带、不准交头接耳、不许作弊、按时交卷等,这对于培养创新能力为宗旨的研究生教育阶段已很不适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也为了与教学方法相适应,改革考核方式,改考试为考核、闭卷为开卷。对考核内容,也

14、不要求一定就是老师所介绍过的内容,通过布置作业,结合各自的专业和相关的研究方向,完成文献综述,通过制定具体详细的评分标准和扣分标准,考核每个学员的能力。这种通过选题、查阅文献、归纳文献、完成文献综述的方式,起到考训结合的作用,即将“考”和“训”相结合,知识验收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完成考核的过程中达到训练和培养。六、问题与思考一门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的实践与不断改进和完善。本课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受到了研究生本人、导师以及管理机关的认同,认为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的名称涵盖面过于宽泛、教学内容如何与国际和国内同类院校相关课程衔接、如何

15、客观评价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中所起的作用等,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参考文献1 陈晋阳。研究生专业课的研讨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J。高教论坛,2010,(6):105-1072 于维站,刘婷,刘呈浩。讨论式教学法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促进作用J。科技信息,2010,(8):97-983 石鑫,姜梅,郝玉军, 等。PBL 模式在神经外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117-1184 陈晓爱,邓宇斌。医学研究生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098-10995 张祥宏,贾彬,姜玲玲,等。省级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

16、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113-1146 宋汉君,邱洪斌,王素梅, 等。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91-927 卢建,刘宇健,章卫平, 等。关于开设研究生课程的一些体会J。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2009,25(11):22868 王娅兰。研究生分子病理学课程教改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68-699 章晓莉。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7):36-3810 吕岫华,刘伟,刘巧丽, 等。研究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2009,25(11):2287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Progress in Pathophysiology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for Masters DegreeLiu Jun-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