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专业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40796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源专业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税源专业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税源专业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税源专业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税源专业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源专业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源专业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税源专业化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盐城市东台地税局课题组“经济决定税收,税收调节经济” ,这是基本的税收经济理论观点。但从税收管理的实践分析,经济决定的是税源,税源是税收的来源,它不仅是税收的基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税源要转变为税收,依靠税收征管,可见,税收征管水平对税源与实际税收的差距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环节,是税收征管的核心,抓好税源管理,是提高税务部门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市场主体多元化和复杂化,市场分工越来越细,税收规模日益增大,纳税服务诉求不断增多而管理资源有限的新形势,税务部门须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创新管理

2、方法,完善管理机制,推动税收管理从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实现税收管理科学精细专业、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的目标。基于以上两点,本文主要以税源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税源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专业化分工等关键概念的涵义、特征进行界定,提出了税源专业化管理在现代税收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东台市税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2题,研究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了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的税源管理模式,以及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完善对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区(县级市)行政区域属地管理基础上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统一科学划分税源的分类标准,优化管

3、理资源配置,搭建统一的税源管理应用平台,建立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四位一体”的横向管理联动机制以及采取多种配套措施。通过对策研究,探索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可行模式,为进一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税收征管;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概念及理论税源是指形成税款的经济来源,或者说税收收入的源泉,是税收的最终出处。税源可以分为广义税源、狭义税源和综合性税源。广义税源是指根据我国现行有关税法规定可能产生税收的一切社会资源,包括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物质生产量、业务交易量、新创造的价值、占用的社会资源、劳动所得及某些特定的经济行为。狭义税源是指直接产生某一具体税种并

4、据以计算这一税收数量的经济量或行为活动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税基,典型的狭义税源有计税收入和计税产销量。综合性税源是指若3干不同税种追根溯源以同一经济活动量为代表涵盖各税种税源所形成的税源概念,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税源即是企业经营收入,追根溯源它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若干税种的共同税源所谓税源管理是指以税务部门为主体,其他相关部门配合,以现行税收或现行税法的立法精神为基础,实现纳税申报的税收收入最大化,使之趋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征税收额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是决定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税源管理也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的基础。离开了税源管

5、理,税务部门就会丧失依法征税的主动权,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税务部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就是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切实做好税源管理工作,落实税源管理各项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可见,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环节,是税收征管的核心,抓好税源管理,是提高税务部门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专业化分工的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中,首先是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在经济学中的首要地位,其所著的国富论第一篇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的更大的熟练、技4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在亚当斯密

6、看来,导致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不断演进。他还就以做扣针为例详细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20 世纪 80 年代,以杨小凯、罗森、贝克尔、黄有光等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家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的重要性,抛弃规模经济而改用专业化经济的概念,并考虑各种交易费用的一般均衡意义。在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中,我们不难发现税务部门同样存在着专业化分工的问题,存在着组织结构的选择以及组织效率最大化的问题,以寻求税务部门目标最大化。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组织效率定义,我们将税务部门的组织效率定义为在满足一定的组织目标(如完成一定量的税收收入)的前提下,如何使税务部门的

7、分工水平和结构达到最优。二、当前专业化管理运行中的矛盾(一)专业化管理的一些管理职能引发的税收风险,税务干部和纳税人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认识不足引发的税收风险,从事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人员的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引发的税收风险,以及税收征纳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引发的税收风险等,并没有形成一套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一是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事实上,对于风险管理更多是强调思想层面的认识;二是没有形成风险管理系统化的思路,5目前规避执法风险的做法更多是各个模块各自为政,遇到风险自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没有达成将风险管理统筹起来的共识,因而也没有形成一套操作性较强的风险管理运行流程。(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

8、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原有多个系统运作的基础上开发税源专业化管理系统部分功能,可以视同为踏出了建设税源专业化信息管理平台的第一步。但是,由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系统仍然处于开发初期,仍然存在几方面的不足:一是没有建立统一的税源管理信息平台,目前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系统只是将现有多个信息系统的部分数据进行了归集,在数据的应用上仍无法达到统一在一个平台收集、分析、利用并转化为管理决策依据的功能。二是缺乏数据的分析预警功能,目前执行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系统管理仅注重于管理数据采集和预警监控指标的统计等功能,这与税源信息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只有加强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继而判断出有效或有价值的信息,才

9、能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三是信息数据交流主要是税务系统内部的分线交流,与银行、工商、海关等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度低,对管理规律、税源动态情况和发展趋势性的信息资料利用得较少,导致管理信息真实度低、时效性差,管理措施针对性不强,直接影响了税源管理的6水平。(三)目前执行的一些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有待完善。一是编制行业管理指引的目的是整理出一套通用的行业管理规律,建立管理效果评价指标的目的是完善行业管理指引,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管理能力和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但从广州市国税局目前执行情况来看,编制的行业管理指引、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仍然处于第一年的实践验证阶段,而且覆盖的行业

10、面不大,下一阶段仍需要在扩大行业管理指引覆盖面、完善行业管理指引、建立行业管理指引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管理效果评价反馈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四)纳税服务的专业化探索有待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要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说明专业化的纳税服务是税源专业化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全系统并未将纳税服务的专业化置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范畴中,主要是侧重于管理方面的探索,忽视了提高纳税服务针对性有助于促进纳税人遵从度的提升和降低税源监控风险的作用。为此,纳税服务的专业化探索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完善对策(一)进一步优化税源专业化管理资源配置,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进制度创新。7一是

11、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结合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税收管理员是税源管理的一线人员,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范围,并合理归并岗位,规范工作要求,健全激励机制,强化监督措施,逐步建立起与税源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1)明确税收管理员范围和制度实行原则。税务部门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工作人员都是税收管理员;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应当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风险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持个人分工负责与集体履行职责相结合的原则。 (2)明确工作职责范围。在明确具有税收政策宣传送达和纳税咨询辅导、掌握所辖税源户籍变动情况、调查核实管户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情况

12、、核实管户申报纳税情况、进行税款催报催缴、开展对所管企业的纳税评估及其税务约谈、提出一般性涉税违章行为纠正处理意见、协助进行发票管理等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工作如注销清算、反避税、进出口业务等纳入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范畴,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二是推进制度创新。将税收管理员管理职责进行合理的“内” “外”划分,进一步明晰两类税收管理员的资源配置,准确界定其在专业化管理中的职责范围和基本任务。承担“内分”职责的税收管理员主要从事户籍管理、纳税8辅导、催报催缴、发票管理、欠税管理、定额管理等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以及到户办理税收法定业务和按照要求必须到户核查的事项。承担“外分”职

13、责的税收管理员不再承担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主要从事有针对性地税源分析监控、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工作。(二)通过人力倾斜、人才培养等优化税源专业化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一是根据征管专业化管理发展的需要,统筹全市人力资源,通过工作考评、人才选拔等机制,挑选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税收管理人员选配调整到重点税源管理、专业化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工作岗位上来,使素质最高的人力资源得以配置到税收收入最多、税收管理最复杂的纳税人身上,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二是通过对税源类别的划分,综合衡量不同类别纳税人的管理需求,突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引导资源配置实现结构性变革,压缩中小型业户、纳税遵从度较高业户的

14、人力投入,逐步增加重点税源户、疑点难点户的管理力量,引导管理资源向大型户、重点户、难点户倾斜配置,促进管理资源优化配置,解决有限的人力资源与快速增加的工作量和日益提高的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问题。三是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专业化管理的人事组织原则应充分体系人尽其才、以人为本,因此,因应各类型9税源的纳税遵循度和征管目标,对专业管理员除要求具备较高的税收业务素质外,还应加强对专业化岗位技能的培训,如大型企业管理规范遵循度高,管理员要求在政策服务、预测分析、动态监控能力方面有所侧重,行业管理员要求在纳税评估、行业税负稽核分析能力方面有所侧重。在专业化管理进程中,应建立专业人才库,设计专才标准,一方面要

15、对专才对象一定时期相关工作指标达成率进行采集、记录和对比;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专业化测试,从严设置专才准入门槛,以此培养更多优质的专业化管理专才。(三)搭建起一个统一的税源管理应用平台,实现信息管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不仅需要有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平台去支撑分类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设定,还需要有良好的信息传导手段和协同办公平台作为支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的要素量化,利用相关数据和必要的分析,使数据转化成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再通过信息传导和相关的工作机制,让不同的管理部门落实相应的管理职责,并形成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管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税源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可尝试将多个系统

16、的数据等尝试进行整合利用,建立起一个大统一的“税源信息平台” ,实现三大功能模块:采集外部信息、比10对预警、产生管理任务;即由数据应用系统根据相关指标自动与纳税人的内外部信息进行比对,对超过预警指标的纳税人信息进行提示,实行有主有次、有所侧重的差别管理,并自动产生任务到经管企业的管理员进行核实,验证异常信息产生的真实原因。通过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的要素量化,利用相关数据和必要的分析,使数据转化成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再通过信息传导和相关的工作机制,让不同的管理部门落实相应的管理职责,并形成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管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税源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四)建立风险监控管理运行机制,规避执法风险。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通过对风险的归集、等级、评估以及运用风险管理工具进行管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为此,应探索建立风险监控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市局风险管理专职部门区局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的组织架构。以市局作为全系统风险管理的高端,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专职部门。可在保持市局现行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增设全市税源专业化管理专职部门。该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