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22537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杨继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背景和意义第一个方面,我国农村饮水安全有关的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水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饮水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于饮水不安全和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的,其中妇女、儿童受害最为严重。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发展中的一个大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政策,以及受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方面的制约,农村供水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饮水困难长期存在。饮水安全的问题十分突出,

2、我们国家从 1974 年到 2004 年这段期间重点解决农村的饮水困难问题。我们国家通过的以工代赈、扶贫区改水、扶贫攻坚,还有专项的财政资金等措施累计解决了 2.8 亿农村居民饮水困难问题。基本结束了我们国家长期存在的没水吃和取水困难的历史。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工程建设标准比较低。技术与设施比较落后,很少考虑水质净化,不能满足饮水安全的需要。例如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标准低,规定农村的人取水,到取水点的距离,如果不超过一两公里,就不算困难。即要求往返距离是很耗时间的。山丘区的取水,如果上一百米以上的高度去取水,这个也不算困难,实际上这种标准很难满足目前我们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农村建设的需要。根据

3、这种情况来看,我们国家从 2005 年就转入到了农村饮水安全的新阶段。即从 2004 年结束了饮水困难的历史,转入了饮水安全新阶段。(一)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含义(一)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含义什么叫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即农民能够及时方便的获得足量、干净的生活用水。农村供水有时候也称村镇用水。范围只是向县城以外的乡镇,还有农庄供水,以满足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用水的需要。县城作为城市不作考虑,县城所在的镇,不作为农村。除了这2镇以外,其他的镇那都作为农村。饮水安全不仅仅是喝的问题,还有用的问题,例如洗衣服,日常的养殖,例如养猪。还有例如事业单位、机关、乡镇政府,还有学校、医院,这些单位

4、的需水也属于饮水安全,是农村供水需要解决的。发展农村供水,保证饮水安全,是改善农村居民生存条件的基本需要。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对减少疾病、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说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二)农村饮水安全基本状况(二)农村饮水安全基本状况农村饮水安全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过去饮水解困阶段,对饮水解困进行了评估,到2004 年解决完饮水解困之后。为了全面掌握我们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存在什么问题,所以2005 年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跟卫生部联合组织

5、实施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 。根据评估的结果,当时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是 3.23 亿,占农村总人口的 34%。在饮水不安全的 3.23 亿人口当中,有饮水的水质不安全人口一共是 2.27 亿,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另外还有水量不足,取不到多水,还有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保证率低那有时候有水,有时候没水,取水不方便。这种人口一共确定的是 9558 万人,占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 30%。水质问题是占 70%,水量不足保证率低的方面是占 30%。这样来讲,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还是一个水质问题。(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

6、题34%的人存在饮水不安全的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危害到广大农村人民的身心健康,也极大的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下一步水利部有关部门跟国务院做汇报,把这个问题反应出来之后,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5 年中央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 ”这也是对水利工作者的一个要求。温家宝总理在 200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把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明确提

7、出,十一五期间要解决一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和污染水问题,和血吸虫病,以及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以及局部地区严重3缺水的问题。(四)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四)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有关部门积极行动。首先水利部明确提出要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作为水利的首要任务。从 2004 年开始会同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组织编制了20052006 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 ,简称应急规划,这个规划总投资要 78 亿,解决 2120 万人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在 2006 年 8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还有卫生部共同编制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

8、工程“十一五”规划 。规划解决1.6 亿人,总投资 655 亿元,明确提出力争用十年的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到 2015 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规划解决的人口由我们原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定的 1 亿人,现在提到 1.6 亿。这反映了国家在进一步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步伐。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也标志着我们全国大规模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展开,由 2005 年开始进入到农村饮水安全的新阶段,在 2004 年以前是饮水解困,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新阶段。二、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和问题(一)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一)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在评估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下,农村饮水安全的评价指标,评价指

9、标的标准是什么,什么叫饮水安全,为进行现状调查评估做准备。2004 年水利部、卫生部联合制定和发布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指标规定当中明确了什么叫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指标,定了两个档。四项指标当中有一项指标低于基本安全的最低值,就确定为不安全。具体的,例如饮水的水质,规定了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跟城市一样,就叫安全。符合在农村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在农村指标低一些,这叫基本安全。在用水量当中规定了,每人每天可获得水量不低于 40 到 60 升为安全,不低于 20 到 40 升为基本安全,这是水质和水量方面。方便程

10、度即人力,例如取水的往返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为安全,不超过二十分钟为基本安全。实际上现在目前这个标准还没有实现自来水到户,有的可能到供水点,所以这个标准应该还是考虑当时的实际,目前来看还是偏低的。供水保证率不低于 95%为安全,不低于490%为基本安全。保证率例如一年到头,90%或 95%能取到水,如果经常取不到水,就达不到用水安全的要求。(二)农村供水状况(二)农村供水状况水利部和卫生部对饮水安全的问题有了一个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个指标体系确定完之后,从 2004 年的 11 月到 2005 年的 6 月,水利部、发改委还有卫生部,共同组织开展了以县为单位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这

11、个工作非常细,首先由各县调查,有调查提纲,调查要求。然后各省对调查结果评估,最后卫生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再组织专家复核,把情况核实。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一个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的报告。把整个饮水安全情况的供水情况摸清,然后这样为下一步规划和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这个评估结果反应,到 2004 年底,全国农村有 3.7 万个乡镇,65.27 万个村,2.5 亿户,一共农村人口一共是 9.43 亿,当时占全国总人口的 72.5%,另外还有 1928 个国营农场,1244 万人分布在农村,饮水安全解决的范围还限于农村。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时全国有集中供水人口一共是 3.6 亿。当时规定

12、供水工程如果能供 200 人以上,或者是日供水能力能够达到 20 吨以上的,称为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工程的受益的人口,这样全国目前讲,应当是 3.6 亿,占农村总人口的 38%。即总人口一共9.43 亿,有 38%实现了集中供水。分散供水人口 5.8 亿,占农村总人口的 62%,即农村有 62%还没有集中供水设施,这是一个现状。1、集中供水情况农村集中供水 38%的状况从整个的调查评估情况来看,这些工程明显供水规模普遍偏小,普遍缺少水净化措施,很难保证饮水安全。从具体的情况来看,到 2004 年底,全国的集中供水工程约有 30 万处,其中在乡镇或者是跨乡镇,稍微大一点的规模,一共有 2.15

13、 万处,仅占 7%。例如单村工程,一个村就建一个供水工程,打一个井,有一个泵,有管道,然后就直接供水了,占 91%。即 91%的工程都是一村一个工程,后面有很多问题,很难管理。很难达到饮水安全的要求。从供水规模,每天大于 200 吨作为一个界限。超过 200 吨的供水工程,它所供水的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占 13%。即大部分还是小工程,这跟单村工程的小规模的应当说是一致的。5多数的集中供水工程设施简陋,只有水源,例如井,例如从河里,或者池塘取水。只有水源跟管道,在集中供水工程当中有处理设施的仅占 8%。这种状况就很难保证饮水安全。因为特别是目前的水质状况,有些地方的水质好,可以不处理,但是有很

14、多的地方的水质由于污染,地下水,包括地表水,还有劣质水,不处理就很难达到饮水安全要求。集中供水工程状况也不能保障饮水安全。从分散供水情况来看,5.8 亿人分散供水,这些多数是户建,即自己建,户建、户管、户用的,几乎普遍没有水质净化和水质检测,就更不能保障饮水安全。2、分散供水情况5.8 亿人分散供水量,有 67%,三分之二的人采用这种浅井,例如在院里打一个十几米、几米、二十几米的浅井,有的是稍微大一点,有的是直径很小的浅井。过去的浅水泵的取水采用例如真空泵,还有筒井,手动泵,甚至用辘轳。有 3%采用集雨水窖,可能有些山丘区,或者有些水池来蓄水。9%为引泉,可能南方的比较多,因为南方山丘区比较多

15、。剩余的 21%就根本没有供水设施,从周边的河、溪水,小溪,还有,坑塘水,以及从山泉水取水,或到别的村去取水。(三)农村饮水不安全状况(三)农村饮水不安全状况根据 2004 到 2005 年的调查评估结果,下面就说农村饮水的不安全的状况。到 2004 年底,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为 3.2 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 34%。其中水质不安全的是 2.27亿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 70%。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不达标人口是 9558 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 30%。饮用水质超标是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不达标的分类情况大概有五个方面。一个是氟超标,有 5085 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 15

16、.8%,还有砷超标,有 289 万人,占整个的 0.9%,另外还有苦咸水,3855 万人,污染水包括地下水跟地表水污染有 7084 万人,还有其他的铁、锰超标的水,超标的人口一共有 4410 万人,加方便程度整个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一共是 3.23 亿人。饮水不安全的 3.23 亿人的分布状况,从整个来看,东部地区大概是 6985 万人,占整个的饮水不安全人口的总数的 22%,有五分之一。中部占了 42%,有 1.38 亿人,有 40%左右在中部。西部有 1.15 亿人,大概占 36%,三分之一左右。2004 年水利部跟卫生部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当时的饮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即致病比较严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人。同时也考虑国家需要纳入规划,近期需要解决。对于一些水质虽然超标,6但是超标的不高,也没有大的发病,或者近期实施了饮水解困,建了工程,但是可能不达标,就没有列入规划,这是当时的一个评估,或者当时复核的时候来定的。实际上在 2005 年调查评估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即使按照 1991 年全国爱卫会跟卫生部颁布的农村实施准则的二级指标测算,全国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