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从亚:漫谈哲学与人生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17720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从亚:漫谈哲学与人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夏从亚:漫谈哲学与人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夏从亚:漫谈哲学与人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夏从亚:漫谈哲学与人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夏从亚:漫谈哲学与人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从亚:漫谈哲学与人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谈哲学与人生夏从亚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诺瓦利斯哲学不仅是通常我们理解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时也是一种人生理念、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就把中国哲学看作是人生哲学。他的人生“四境界”说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至今闪烁睿智的光芒,指引人们前行的路程。从西方来看,人们对哲学的本意,大多理解为“爱智慧” 、 “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给人们聪明、智慧之学。人是什么?这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斯之谜。晚年的康德甚至断言,全部哲学事业都可以归结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75 岁的他不是用话语而是用他一生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用他在哲学这块精神园地上辛勤的耕耘做

2、出了如下的回答:人是借助于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会思考;人的生活与动物“生活”的本质区别也在于人要“过一种经过思考过的生活”(苏格拉底) 。当今时代,在人类文明空前发展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尤其面对一些人的道德滑坡、理性沦丧、精神家园失落,人们常常会扪心自问:人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而活?人的价值、意义何在?这种思考,就是哲学的思考;这种情绪就是哲学的寻找精神家园,就是精神“还乡” 。人生是一首含着微笑的悲歌 加缪人的存在,是一种矛盾的存在。灵与肉、身与心、感性与理性、伟大与藐小、文明与丑陋、高尚与卑劣、自然性与社会性诸如此类,都统一于人自身的

3、存在。正如罗素所言,人既是宇宙的光荣,又是万物的渊薮,宇宙的垃圾。人类存在的矛盾性和冲突,决定了人生的悲剧性和喜剧性。从人类整体来看,人类在走向文明,同时也在走向毁灭。自然界的花朵再美丽,也有它凋落的一天;人类文明之花也有同样的命运。人类生存的太阳系还有 50 亿年的大限,这同样也是地球文明的大限。罗素讲,人类亿万年积累的文明,将在顷刻之间化为瓦砾,这是不可思议、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人类的悲剧性由此而生。就人类个体而言,我们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世上,又在亲人的哭声中离去,这注定人生是条痛苦的河,人生是场悲剧。在茫茫宇宙中,从空间尺度讲,人是宇宙的一粒尘埃,我们在地球上犹如乘着一叶小舟在茫茫大海中

4、漂泊;从时间尺度来讲,人是太空中的一道闪电,或如两朵乌云之间的一道闪电在出生之前,我们是从无穷的黑暗中走来,死亡以后又走向无穷的黑暗。这种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永恒的煎熬着人类,造成了人生的悲剧性。诚然,人生并不总是灰暗、悲惨的,它也有喜剧的内容:天伦之乐、成功之喜、创造之美但与人生的悲剧相比,这又份量几何?!尼采说,人生整体上是悲剧,只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味道。因此人的真实形象是这样的:嘴角堆满了微笑,双眼却是忧伤的(伏尔泰) 。哲学(包括其分支宗教、美学等)就是人们试图超越自身的有限性、悲剧性而走向无限性、走向永恒的理性形式。人们在这种超越中摆脱各种烦恼、痛苦和恐惧,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和自由,这

5、就是精神家园的寻找和建构。我只能赞赏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着的人帕斯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人被抛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劳作,就要生活,就要去创造。人生短暂,文明有界。由于创造,人实现了自身的超越;由此,也才有文明的积累和进化,才使我们这个星球熠熠生光,成为了文明的星球、真正属于人的世界。看不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是无知。 “谁看不到人生的空虚,谁就是空虚的” (爱因斯坦) ;而看到了却不能奋起和超越,则是懦夫。波伏娃说,如果说死亡剥夺了人生的权利,那么不死却剥夺了人生的魅力。人生的魅力就是以死亡为前提、为代价的。由于人生的短暂和死亡,人才有抗争,才有创造,才上演

6、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生活剧,才使得我们的人生绚丽多彩,丰富而又生动!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谈到,对生活说“是”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反抗,就是在赋予这荒谬世界以意义。他赞赏西西弗斯的抗争,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人生的图画:风尘仆仆的西西弗斯受诸神惩罚,把巨石推上山顶,而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推上去的石头又重新滚落下来,他还得走下山去,重新推起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这种周而复始、无效无望、劳而无功的劳作更加严厉的惩罚了。但是西西弗斯坚定地走向不知尽头的磨难,他意识到自己荒谬的命运,但他的努力不复停歇,他知道他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他知道痛苦和幸福本来就是同一大地的两个产儿,他永远前进,决不后退!诗意地栖

7、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人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文化的存在。马克思说,动物是适应世界,人却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塑造世界。人用自己的双手,按照美的尺度去改造世界、创造生活,这同时也在改变和创造人类自身,使自身脱离动物的本能,按自己的目的和意愿,诗意的栖居和生活。西方人很早就把人生与美结合在一起,美与人生是统一的。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美;哪里有美,哪里就有人的历史。美是人的生存方式。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浪漫主义美学,更是强调人生与诗的合一,人生应该是诗意的人生。世界历史充满暴力、庸俗、道德败坏、功利主义等等,而克服这些苦恼的唯一办法,就是美和美学。浪漫美学之父席勒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见解:

8、现代人的中心特征就是失落了自己的归属,只有美的途径才能达到自由,恢复人性的和谐。浪漫派先驱荷尔德林把理性看做是人的藩篱,只有美学,美的经验和爱的宗教才能使人进入“还乡”的境地。 “还乡”就是返回人诗意地栖居的住所,返回与神灵亲近的世界,享受那由于偎伴神灵而激起的无尽的欢乐,这就是美的诗意的人生。马尔库塞要把现实生活艺术化的目的也在于此。在此,哲学肩负重任,责无旁贷。诚如谢林所说,超凡脱俗有两条路诗和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也历来有追求美的人生、诗意情趣的传统。以庄禅哲学为根基的灵性说和陆王心学的明心论,都在力求造就一种审美的人,充实的人,诗化的人。人生美的根据,在妙悟参禅人生的依归和超越的心境。这实

9、际上是一种精神灵性的追求,强调去除胸中粘滞,虚心纳物,澄清明远,达到应感之会,通塞之径。这也就是精神的“还乡” 。美的人生、诗意的人生是一种辩证的人生。人生中充满矛盾和困惑,真正掌握辩证法理论和思维方式,就要有面对这些困难和困惑的胆略和解决的艺术,要有超越狭隘功利目的的心态,要有追求高尚精神生活和追求真理的持久热情和顽强毅力,要有自我教化、灵魂升华的自觉美的人生是充满色彩的人生、艺术的人生。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面对物欲横流、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生态恶化、人性扭曲的喧嚣尘世,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充实,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辛勤地劳作,诗意的生活,像瓦尔登湖畔那个自由、快乐、目光清纯、心灵纯净、精神明亮的伐木工,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