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790196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手工业、商业作为农业的附 属行业,其发展受制于农业。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基本线索: 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 名称来源: 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名。 基本内容: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即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 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生产方式:诸侯卿大夫 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争取他们的劳动。

2、瓦解原因: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 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 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 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 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

3、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 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 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 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 济的一个特点。 三、主要生产方式小农

4、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 劳动,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经济形式。 (2)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3)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生产 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弱点: 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封闭性: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 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

5、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5)评价: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渐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 逐步确立而形成和确立的。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逐步阻碍经济的发展。 (6)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 始解体。 四、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及经营形式 (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 成官

6、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3)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 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4)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 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 义萌芽。 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 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官府、 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在市场流通

7、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 税剩余部分在市场上 出售五、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特点 一是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发展出现 了第一次高峰。宋元时期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纸币最早出现,古代 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一大批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 的货币,徽商晋商等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等,使得明清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二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随商贸的发展呈不同的特色。秦汉至唐,在京都、郡、国所 在的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 所) ,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

8、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三是中国古代商业与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有关,自战国以来实行的是重农 抑商的政策,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确实严重阻碍 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六、如何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 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的原则,这一政策长期得到继承。 中国古代王朝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 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

9、的生产部门, 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 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 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 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 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 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传统治国主张。 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如战国时 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跃进,壮大了秦国

10、的实力,为统 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自然经济阻 碍社会分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 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打乱了社会经济结构 的内部平衡,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 明显。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 种形势下,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 发展。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 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

11、萌芽的成长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中 国社会落后的原因之一。 类别类别具体成就具体成就农农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春秋 战国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唐代曲辕犁和筒车。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 、白渠、坎 儿井。业业土地制度土地制度西周井田制、西汉、曹魏的 屯田制以及北魏、隋、唐的 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君主 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 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手手金属冶炼金属冶炼商周青铜铸造、春秋、冶炼 生铁和块炼钢、南北朝灌钢 法;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 用焦炭冶铁。工工丝织与棉纺丝织与棉纺汉代获得“丝国” 称号;唐代 出现缂丝技术;元代黄道

12、婆 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松江 在元明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 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人们 的主要衣料。业业制瓷制瓷新石器时代陶器如彩陶,黑 陶,白陶等;制瓷技术:东 汉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 进入成熟期;宋代景德镇成 为“瓷都”;元代彩瓷;明代 斗彩和五彩瓷;清代粉彩和 珐琅彩。商商城市(市场)城市(市场)城市发展虽商业发展而繁荣。 秦汉至唐, “市”(进行商品交 易的固定场所)多是政治中 心,多在官府指定的地区设 立并由官府管理的,与居民 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 宋代以后坊市制度时空界限 被打破。业业货币货币贝壳、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宋代四 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交

13、子、明清时期白 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比较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名称相同点不同点时间目的作用重农抑商都是封建统治者 实行的经济政策; 都重视农业、抑 制商品经济的发 展;都促进了封建社会初期出 现并贯穿封建社 会的始终。促进农业发展, 稳固封建统治基 础。在封建社会前期 和建朝初期促进 了封建经济的发 展;封建社会末 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闭关锁国传统经济的发展; 都导致了中国国 际地位的逐步衰 落。明代中期出现, 到清朝进一步加 强。抑制中外交往, 维护 封建专制 统治有利于抵制外来 侵略,维护国家 主权;但限制了 中国与世 界的交流,导致 中国的落后【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 1黍和稷为同

14、一类作物,粘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 300 多次,稷字出现 40 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 28 次和 10 次。由此可作出的判断是( C )A 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2在中国古代,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3在我国土地所

15、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 )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B公田的大量抛荒C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D商鞅变法 4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A )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 “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大规模分工合作 5欧洲的水利技术介绍到中国是在( D )A西汉 B秦汉 C隋唐 D明朝 6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兴修水利、调整田制和赋税,扶植并控制小农经济。其原因不包括( C )A保障国家财税来源B扩大对外贸易规模C获得农民的支持和拥护D稳定封建国家政权 7福娃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

16、国很早就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选项中,属于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了积极作用,也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的是( B )A秦朝的田律是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典B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了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C从秦汉至明清,我国历代政府推行屯田政策,不曾中断D大跃进运动时期,为赶超英美掀起的大炼钢铁运动 8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糯,威(wen)夔(rui)自身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 ”这些描述反映( C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