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全完美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62163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全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全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全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全完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全完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全完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全完美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化要略笔记第一章简论 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 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 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

2、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 (1)外在特点 A.统一性: 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 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 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 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反, 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 整个社会的根本纽

3、带。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第二章地理概况 1.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 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4. 西藏在(元朝)归入中国的版图。 5. 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6. 从秦汉到隋代实行(郡县制) ,从唐宋到辽金实行 (道路制) ,元明清三代实行 (行省制) 。 7. 汉武帝将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8. 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府),

4、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都督府),在边疆地区设(都护府)。 9. 元代初年,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第三章历史发展 1. (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2. (北京猿人)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3. 从(新石器时代)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 4. 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 池县仰韶村); 5. 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 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 6. 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 (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

5、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三峡文化 (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 (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红山文化 7. 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神农)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8. 三王:禹、汤武王、周武王9. 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 (1) 西方的华夏集团; (2) 东方的东夷集团; (3) 南方的苗蛮集团。 10. (夏代)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11. 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牧)。 12. (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

6、平。 13. 卜辞: 即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 称“卜辞”。 14. 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 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15. 西周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 16. 西周农业生产已有了(百谷)之称。17.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有渴望,无实绩)18.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19. 秦王嬴政建立(皇帝)制度,以自己为始皇帝。 20. 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和都城。 魏:曹丕,以洛阳为都; 蜀:刘备,以成都

7、为都; 吴:孙权,以建业为都。 21.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22. “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战争。 23. 南朝均以(建康)为都。 24.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南方移动。25. (元)朝建立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 26. (明)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27. (明)朝西方殖民者侵入澳门、台湾等地,开始了中国的殖民地史。 28. 清朝政府在(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 29.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个通商口岸。30. 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给曾国藩、李

8、鸿章、左宗棠和恭 亲王奕欣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主张利用西方技术,举办近代工业, 用以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举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新式学校,历史上称为“洋务运动”。 31.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等地。32. 辛亥革命: 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广州、武汉起义,并乘胜在南京组织临时 政府, 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 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9、阶级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 1.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2. 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 (1) 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上最古 老的姓氏制度之一; (2)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 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 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 (3) 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是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它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 3. 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4. 姓: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

10、腾或居住地形成 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5. 氏: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 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6. 姓氏最初的区别: (1)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 (2)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3) 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7. 进入夏商周三代,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氏已是(贵族地位)的标志 8. 姓氏混为一体,大致是在(秦汉)时代。 9. 姓氏的主要来源: (1) 上古最早产生的姓:姬、姜、姚等; (2) 祖先的族号:唐、夏、周等; (3) 国名:齐、鲁、燕、韩等;

11、(4) 地名:西门、南宫、东郭等; (5) 官职:司马、司徒、司空、帅、尉、史等;(6) 职业:屠、陶、乐、卜等; (7) 动植物:马、羊、龙、杨、柳等; (8) 排行或数字:孟、仲、季、伍、陆、万等; (9) 爵号或谥号:王、侯、昭、庄等; (10) 出身:王子、公孙、公子、王孙等; (11) 少数民族:长孙、慕容、尉迟等。 10. 郡望:“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 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人们注重出身,看中门第,便产生了所谓的“郡望意识”。 如:韩愈其实是河阳人,但由于韩姓以昌黎为郡望,所以自称“韩昌黎”。 11姓氏的产生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姓

12、氏的混杂则是(社会变动)的反映。12姓氏混杂的原因: (1)帝王分封子弟功臣:从周代起,天子分封诸子诸臣和先朝后裔,建立了许多诸侯国,形成很多氏,也即后来的姓。 (2)战乱:战乱造成人口大量迁移。(3)官宦:古代做官都在异地,后来子孙在当地定居,成为当地一姓。 (4)移民:封建国家为补充边远地区人口,或为了补充某些地区因战争、饥荒造成的人口短缺,采取强制性的移民措施。 13封建社会修谱的目的及其作用:为了记录家族血统的承袭关系。 14全国姓氏中以(李)最多,其次(王)和(张)。15“名有五”:左传中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信:以出生时的情况命名;()义:以道德品行命名

13、; ()象:以某一物的形象命名; ()假:借用某一物体的名称; ()类:取婴儿与其父相同之处命名。 另外:规定不以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牲畜、器帛等六种事物命名。 16. 名和字的关系: (1) 名与字意义相同;如:屈原名平;诸葛亮字孔明(2) 名与字意义相关;如:赵云子子龙(云生龙); (3) 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晏殊字同叔 (4) 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 如:楚公子“壬(水)夫”字“子辛(金)”,取水生于金之意。 (5) 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如:刘邦字季;班固字孟坚(6) 取于古语或成语 17. 号的流行是在(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第五章汉字 1.(文字)的产生标志着社会

14、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积累成为精神财富。 2. 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 3. 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 4. 甲骨文最早是由(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5. 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包括(原始甲骨文)和(殷墟甲骨文)。 6.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由 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7. 研究汉字的书,有秦代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到汉代,三 书合一成为(仓颉篇)。 8.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后世文字学家多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 的

15、次序。 9. 六书(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指汉字的六种结构六书含义例子 象形依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就是象形字;日、月、龙、门等 指事指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它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它的意义;上、下、 本、甘等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合并在一起,并把它们的字义合起来,就出现一个新义的指 向;武:上边是戈,下边是脚趾,表示开步执戈,动武征伐。 旅、聂、安等 形声由形旁和声旁组合形成的字;左形右声:江、河、松、枫等 右形左声:期、朔、鸠、鸽等 上形下声:空、穹、笔、篆等 下形上声:基、垄、悲、愁等内形外声:闷、圆、闽、唐等 外形内声:街、裹、序、固等转注建立同一类

16、的字有统一的部首,如果字义相同则可互相注释;条件: 部首相同或字义 相同。考、老属同一部首,又都是年老的意思,可以互相注释。民和氓;走和趋;舟和船;梁和桥;顶和颠等 假借词语中没有这个字,但是也不用新的字,而是借用现成的字去表示。令、长、我、自、耳、且 10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 (1)写实主义精神(2)人体本位精神 (3)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第六章学术思想 1. 构成中国文化核心的东西是历代哲人们的(哲学思想)和(学说)。 2. 孔孟之道:算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 孔子所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 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讲的是“入世之学” ,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 就个人来说,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 3. 老庄思想:是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二大学说,先秦时代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讲的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 个人的精神层面。 4. 墨家学说:在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为两大“显学”,代表人物墨子。 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