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复习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29038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复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妇科复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妇科复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妇科复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妇科复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复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复习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妇科学 :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女性解剖,生理 ,病理特点 ,诊断辩证规律和预防女性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关于难产的记载,以胎教子 .关于胚胎发育的记载;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还记载了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药方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秦代已有妇产科病案的记载;汉代有”女医”(或乳医 );公元前一世纪已有了药物堕胎的记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张仲景 最早设妇科专著;华佗摘除死胎的手术。晋代王叔和提出”居经”避年”之说。南齐褚澄 从摄生的角度,提出了晚婚与节育的主张。北齐徐之才较详细论述胚胎发育记载与逐月养胎理论。唐孙思邈 将妇人胎产列于卷首;王焘著 ,在唐代已注意到节制生育问题;唐代妇产科

2、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出现了我国现存理论较完整的妇科专著,现存的 28 周而 37 周称早产。病机:冲任损伤,胎结不实,胎元不固,终致殒堕离胞而下。 可由胎漏胎动不安发展而来,亦可直接发生。 诊断:病史: 停经史, 早孕反应,或胎漏、胎动不安病史,或妊娠期热病史、外伤史。临床表现:阴道流血和腹痛。检查:重点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大开,属胎殒难留,难免流产;子宫小于停经月份,胎堕小产不全,不全流产;子宫接近正常大小,胎堕小产完全,完全流产;B 超、血分析、 HCG等辅助。治疗原则: 下胎益母,必要时配合清宫术或钳刮术尽快排出子宫内容物,以减少出血。胎殒难留: 祛瘀下胎 -脱花煎加益母草。胎堕不全: 益气

3、祛瘀 -脱花煎加人参、 益母草、 炒蒲黄。胎死不下: 胎死胞中, 历时过久, 不能自行产出者,称为“胎死不下” ,亦称“胎死不能出” 。死胎稽留宫腔过久,容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危及孕妇生命。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活血下胎救母丹。瘀血阻滞:行气活血,祛瘀下胎脱花煎加芒硝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亦称“宫外孕” 。但两者含义稍有不同,宫外孕指子宫以外的妊娠,如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异位妊娠指孕卵位于正常着床部位之外的妊娠,还可包括宫颈妊娠、间质部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 因此异位妊娠的名称含义更广。异位妊娠中以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

4、。诊断要点 1.病史:停经史及早孕反应,盆腔炎病史或不孕史。2.临床表现:未破损前可无明显症状。破损者多有停经、下腹痛、不规则,阴道流血三大症状(甚至晕厥)。3.检查:全身 /下腹。妇检:未破损前 /已破损后。 辅查:血-HCG (重要方法) 、血分析、B超、诊刮 +病理、 后穹隆穿刺术、腹腔镜检查术等。未破损期:指输卵管妊娠尚未破损者。典型表现:停经后一侧下腹痛,伴阴道流血。杀胚消癥,化瘀止痛新宫外孕号方。破损期:腹痛拒按,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化瘀止血,杀胚消癥新宫外孕号方。包块期: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新宫外孕号方。异位妊娠主要是少腹血瘀实证,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非手术治疗的关键:1.及早诊断

5、;2.杀胚。可参考HCG 、 B超等动态观察疗效。胎水肿满:妊娠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胸膈胀满,甚或喘不得卧者,称为“胎水肿满”,亦称“子满” 。妊娠肿胀: 妊娠中晚期, 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妊娠肿胀” ,亦称“子肿”。辨证要点:辨水病和气病:病在有形之水,若皮薄,色白光亮、按之凹陷即时难起;病在无形之气,皮厚而色不变,随按随起。辨病在脏腑:在脾:四肢面目浮肿,皮薄光亮,伴脾虚证;在肾:面浮肢肿, 下肢尤甚, 伴肾虚证。 症型: 脾虚型: 健脾除湿, 行水消肿。 肾虚型: 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气滞型:理气行滞,化湿消肿-天仙藤散妊娠眩晕: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或伴面浮肢肿,甚者昏

6、眩欲厥,称为“妊娠眩晕”,亦称“子眩”、 “子晕”。始见于陈素庵妇科补解。肾阴虚型: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加龟板、牡蛎、石决明。气郁痰滞型:健脾理气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气血虚弱型:益气养血 -八珍汤。妊娠眩晕往往是妊娠痫证的先兆,要引起重视,一定要量血压。妊娠痫证: 妊娠晚期, 或临产时及新产后,眩晕头痛, 突然昏不知人, 两目上视, 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腰背反张,少顷可醒,醒后复发, 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妊娠痫证” ,亦称“子痛” 。诊断:病史:妊娠中晚期有高血压,水肿或蛋白尿史;症状: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及新产后,突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腰背反张,须

7、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 检查:子痫发作前血压可明显升高160/110mmHg , 蛋白尿 5g/24h 。肝风内动型:养阴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痰火上扰型:清热开窍,豁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送服安宫牛黄丸。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证,甚或眩晕欲厥,称为“妊娠眩晕” ,也称“子晕” 。产后病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 产后血崩、 产后腹痛、 产后痉证、 产后发热、 产后身痛、 恶露不绝、 产后小便不通、缺乳等。发病机理:一是失血过多,亡血伤津,虚阳浮散,或血虚火动,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等;二是瘀

8、血内阻,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或气机逆乱,可致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三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等,导致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三审”,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 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新产三病” ,即金匮要略所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而且指出了急重症“三冲”、 “三急”的危害性。如张氏医通所论的“三冲”,即冲心、冲肺、冲胃,其临床表现:冲心者,心中烦躁,卧起不安,甚则神志不清,语言颠倒;冲肺者,气急,喘满,汗出,甚则咳血;冲胃者

9、,腹满胀痛,呕吐,烦乱。该书又提出产后“三急”,曰:“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 ”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三禁,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产褥期:指产妇分娩后,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产后,也称“产褥期”,一般约需6 周。临产六字诀:睡,忍痛,慢临盆产后血晕: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病因病机:虚者:阴血暴亡,心神失守实者:瘀血攻心,扰乱心神。血

10、虚气脱: 益气固脱 -清魂散。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加当归、川芎产后血崩:产妇分娩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称为“产后血崩”。本病特点是产后阴道大量出血,特别是新产后2h 内出血量达400ml,可引起休克。气虚:补气固冲,摄血止崩-升举大补汤( 傅青主女科 )去黄连,加地榆炭、乌贼骨。血瘀型:活血祛瘀,理血归经-化瘀止崩汤。产伤型:益气养血,生肌固经-牡蛎散产后腹痛:产妇分娩后,小腹疼痛者,称为“产后腹痛”,又称“儿枕痛” 。病机包括不容则痛,不通则痛。血虚型:养血益气-肠宁汤。血瘀型:温经活血,祛瘀止痛-生化汤(归芎桃仁炮姜炙甘) 。热结型:泻热逐瘀,活血止痛-大黄牡丹皮汤。产后发热: 产

11、褥期内, 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 并伴有其它症状者。辨证论治:热型、腹痛、恶露。治疗原则: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加银花、黄芩(翘葛柴枳壳归生地红桃甘)。外感证: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加苏叶。 血虚证: 养血益气, 和营退热 -八珍汤加黄芪、 地骨皮。 血瘀证: 活血祛瘀,和营除热生化汤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持续3 周以上, 仍淋漓不尽者, 称为“恶露不绝” ,又称“恶露不尽” 、“恶露不止” 。病因病机:冲任失固气血运行失常。气虚型: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乌贼骨。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生地熟地芩柏芍山药续甘草

12、)加煅牡蛎、 炒地榆。 血瘀型: 活血化瘀, 理血归经 -生化汤 (归芎桃仁炮姜炙甘)加牡蛎、 茜草、三七。缺乳:哺乳期间,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始见于诸病源候论 。病机:气血虚弱而致乳汁生化不足;肝郁气滞、痰浊阻滞而致乳络不畅。 辨证要点:依据乳汁和乳房的情况辨虚实。虚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实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治疗法则: 虚则补之, 实则疏之,具体治法:调理气血,通络下乳。气血虚弱: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肝郁气滞:疏肝解郁,活络通乳-下乳涌泉散。不孕症: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 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

13、未避孕而未受孕者, 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 2 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后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 。古称前者为 “全不产”,后者为 “断绪”。 “五不女”,即螺(又作骡)、纹、鼓、角、脉五种。病机:男女奴方在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的条件下,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两性相合,便可媾成胎孕,可见不孕主要与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有关。治疗原则:温养肾气,调理气血,辅以心里疏导。不孕症的辨证,主要依据月经的变化、带下病的轻重程度,其次依据全身症状及舌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脏腑、气血、寒热、虚实,以指导治疗。治疗重点是温养肾气,调理气血,使经调病除,则胎孕可成。

14、此外,还须情志舒畅,房事有节,择纲组的候而合阴阳,以利于成孕。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参术苓芍芎炙甘归熟地菟丝鹿角仲川椒)。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巴戟天补骨菟丝肉桂附仲术山药芡实参)。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大熟地归芍山萸肉) 。肝郁型: 疏肝解郁, 理血调经 -开郁种玉汤 (归芍术苓花粉丹香附)。痰湿型: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经验方) 。血瘀型: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妇人腹痛: 妇女不在行经、 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 称为“妇人腹痛”,亦称“妇人腹中痛” 。诊断:病史:生育年龄妇女,曾有生产,流产,宫

15、腔内手术史,或放置宫内节育器;症状:下腹部疼痛,或伴发热,经前或经期加重,体倦易疲劳;阴道肛门坠痛;经前乳房胀痛,经前期有排便痛;腹痛每在劳累,久站或性交后加重;月经频发或经量过多;带下量多,色黄,有臭气;严重者高热寒战;妇检:阴道可见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或肥大,紫蓝,或穹窿触痛明显,或宫颈举痛;子宫体略大,有压痛,活动受限,或黏连固定; 宫旁及附件区压痛明显,或扪及片状增厚, 或有条索状物, 或触及包块等。实验室检查: 盆腔炎性疾病者,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中见到大量白细胞,或可见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升高,或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其它:B 超,盆腔静脉造影术,磁共振

16、。主要机理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 ,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 “不通则痛” 。肾阳虚衰型:温肾助阳,暖宫止痛-温胞饮。血虚失荣型:补血养营,和中止痛 -当归建中汤。 气滞血瘀型: 行气活血, 化瘀止痛 -牡丹散。 湿热瘀结型: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清热调血汤加败酱草、薏苡仁、土茯苓。寒湿凝滞型:散寒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加苍术、茯苓。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加金银花,黄芩症瘕: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症瘕”。症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症,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瘕,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每以瘤瘕并称。瘕首见于素问: “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 ,癥首见于金匮要略: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实验室检查:宫颈活组织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