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9727593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附件 1“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中 期 报 告课题名称: 基于信息技基于信息技术环术环境下的教学与境下的教学与传统传统教学的教学的优势优势互互补补研究研究课题类别: 重点( )专项( )青年( )课题立项号: 062720362课题负责人:蒋惠琴蒋惠琴 所在单位: 江江苏苏省常州市武省常州市武进进区湖塘区湖塘桥实验桥实验小学小学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课题简介:研究方案摘要、研究计划要点、预期成果等,限 1500 字。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日渐兴起的混合学习正被国际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看作是继 E-learning 之后最有发展潜力的信息时代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何克抗)就是

2、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有助于改变现行课堂教学的缺憾,是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关键点和难点,也是我们将来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我们选择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旨在于寻找、生成、应用教学优势互补的智慧,使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取长补短、相互交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进入更精、更细、更人性的美妙境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学理

3、想,以构建我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伴相生相融、整合对接的个性化操作策略,有效改善教学环境,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发展,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理论假设理论假设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这个课题中,我们设想以“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为研究对象,定位“优势互补”;运用多学科综合理论,采取多元综合研究方法,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创造性地探索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两类环境下各具生命力的教学优势互补或整合(交互、对接、承传、张扬)。研究内容研究内容1、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的内涵研究。2、基于

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的策略研究。3、优势互补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创新之处创新之处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教师在混合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如何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理论和方法, 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控教学过程,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构建我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伴相生相融、整合对接的个性化操作策略。研究计划研究计划4准备阶段:( 2006 年 8 月2006 年 12 月)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明确方向。采用观念先行,以统一思想

5、认识为基点;进行技能训练,以提高信息素养为保障;培训教师,更新观念,学习混合学习理论、现代信息论等,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研究阶段:(2007 年 1 月2008 年 12 月)整理研究思路,全面实施,完善研究方案,分学科开探索研究课,组织课题组教师观摩、研讨,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中期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编辑优秀教案、课堂实录和课件。研究中,开拓创新,以课例实验为突破;重视效率,以学生发展为标尺的操作策略进行,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和行动研究为主。我们将以集体备课、现场观摩、个案点评、学术沙龙等方式,实施五个层面的培训:(1)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2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学科培训;(3)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4)教学设计方法培训;(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培训,并以“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课例研究为突破口,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的理论和方法, 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控教学过程。同时采用课题网站管理的方式,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实施学习、交流与评价,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有序。总结阶段:(2009 年 1 月2009 年 12 月)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汇编成果集。预期研究成果预期研究成果序号序号阶阶 段段 成成 果果 名名 称称成果形式成果形式1基于信息技术

7、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课题管理网网页3课堂教学实录光盘4获奖成果汇编获奖论文、教学设计专集5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集光盘课题负责人签名 蒋惠琴2008 年 12 月 20 日5课题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 3000 字。2006 年 8 月我校申报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这一“十一五”国家级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的研究。自课题立项至今,在省、市及学校领导的重视、支持与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

8、具体的探索与实践。 现课题研究正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基本完成了课题研究的计划要求。主要完成的研究成果有:(一)理性认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内涵及其优势与不足。(一)理性认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内涵及其优势与不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物。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也不例外,它们既具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开始阶段,我们按照课题计划与研究目标,通过理论学习,采用“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方式,以“行为跟进”的校本研修模式在语文学科中开展“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行动研究(如:海底世界 、 恐龙 、 九寨沟等) ,后

9、又辐射至数学、英语学科,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和传统教学两个角度,分别对这两类环境下的教学进行比较分析, 理性地认识的内涵及其优势与不足。(1 1)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传统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能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学活动,以保证学生顺利地学习;同时,教学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体验,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传统教学的不足表现在:它是以“教师为主宰课堂教学的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式”和“被填

10、灌式”的学习状态,因此,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规定的限制,是“以书本为中心” ,学生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之内,这就形成了“封闭式”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教学侧重于知识结论、轻知识过程与能力培养,因此极不利于学生左右大脑功能的协调发展。 (2 2)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十分灵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不受教师主宰与课堂的限制。教学内容呈现多层次与多样性,有利于9因材施教并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更为重要的是互

11、联网汇集了的大量资源,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能使学生冲破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尤其是互联网没有地域界限和时空的限制,能让学生接受优质的远程教育,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但是,这种教学由于强调学生的“学” ,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不足,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我们的实验教师便结合两者的优势,再次进行实践与反思,达成共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

12、学与传统课程教学优势互补既不同于纯粹的传统课程教学,也不同于纯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其实质是一种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对接的教学。(二)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看作一个系统的整体(二)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看作一个系统的整体, ,进行优势进行优势互补设计。互补设计。研究中我们发现:我们一些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成效并不显著。一是学生没有问题意识,不能从表面现象来探究问题的本质:二是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环境下交流活动的有效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课堂上缺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那种即时的、富有灵性的交流,没有反驳、没有争论、没有激情。 反思这一现象,我们认为

13、关键是教师的预设不够充分,没有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看作一个系统的整体,来进行优势互补设计。我们在实验中要求各实验老师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看作一个系统的整体, 变“线形的设计”为“板块的设计” ,把从精雕细琢的教学设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环境的设计与营造,用于自主学习策略的选择,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优势互补的教学: 1、学习任务的设计:(1)、真实性任务的设计提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选择真实性任务。(2)、解决问题的设计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提供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

14、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决问题,表达交流成果。、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1)合作学习小组,(2)研讨、交流的氛围。、学习的基本步骤;、教师辅导策略10的设计;、学生学习策略的设计:(1)教练策略(2)合作学习策略(3)小组评价策略。设计要突出五方面的优势互补: (1) 、书本知识与网络信息优势互补;(2)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互补;(3) 、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的优势互补;(4) 、组织教学与学生自我管理优势互补;(5) 、强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如王芳老师在执教黄鹤楼送别一课时(全国二等奖) ,抓住送别的过程展开教学的过程,以“依依惜别”之情的层层推进为

15、中心线索,在家常传统的教学中,四次介入多媒课件,使朋友之间的情谊愈演愈烈。方法虽简单,但追求高效。整堂课的教学,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品析,听、说、读、写的训练,既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使文字不再静止地“躺”在书上,而是“立”了起来,甚至,立起来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有鲜活的人物和真挚的情感。又如:钱正英老师的搭配问题一课(全国三等奖),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搭配? 在此过程中,教师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环境。 让学生通过动手“连一连”发现有序搭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搭配的规律,最后,让学生进行网上批战和冲刺。计

16、算机自动给出评价。整个过程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师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和探索的成果。再如:周皎皎老师在九寨沟一课的网络教学中(市一等奖),为学生提供了有关九寨沟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感性资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她认为仅仅借助视频、图像资料的语文课,最多只能是帮助学生对课文“写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写”则少有触及,尤其是对更基本的“用什么写”即作者借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材料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于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第四小节,通过表演、朗读等将动物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还原” ,即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来描绘景或物的,并使学生得到相应知识的激活和储备,不至于课堂轰轰烈烈,而课后却空空洞洞,真正落实好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把握住了学科的特点,学生的诵读、交流、观察、浏览、聆听、操作、思考、想象、辨析相映成趣,融成了一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