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总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27588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总复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九(上)文言诗词总复习一.陈涉世家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A.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封建社会官吏降职或远调。B.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C.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已经。D.被坚执锐“被”通“披”,穿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A.今亡亦死(逃亡)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地)C.卒中往往语。 (到处) D.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E.比至陈 (等到) F.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商量)3.词类活用A.天下苦秦久矣 (意动用法 ,是“以 , 为苦”的意思。) B.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名词作动词,用眼睛注视。) C.忿恚尉。(使动用法,是“使

2、, 恼怒”的意思。) D.陈胜王( “王” , 名词作动词,“为王” )E.置人所罾鱼腹中(“罾” ,名词作动词,“用网捕”)F.夜篝火( “篝” ,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4.一词多义:(1)会 A.会天大雨(恰逢) B.与皆来会计事(聚集)(2)将 A.项燕为楚将(名词、将领)B 上使外将兵(动词:率领)(3)次 A.皆次当行(编次) B.之次所旁丛词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4)书 A.乃丹书帛(写) B.得鱼腹中书(字条)(5)乃 A.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B.当之者乃公子扶苏(是)(6)为 A.皆次当行,为屯长(做、当) B.为天下唱(介词:给、替)(7)故 A.广故数言

3、欲亡 (故意) B.扶苏以数谏故(名词,缘故)(8)道 A.道不通(道路) B.伐无道(这里指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9)令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派) B.陈守令皆不在(官名,县令)(10 数 A.以数谏放(多次) B.卒数万人(数词几)2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4)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5)等死,死国可乎?(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根据课文内容,

4、回答问题。(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舆论准备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其已经过有哪些步骤?答:策略: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作用是:威众。步骤: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3)“燕雀” 、 “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苟富贵,无相忘。(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反抗精神、最具鼓舞性的一句话是哪句?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5)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秦二世杀太子扶苏, 引起人民的不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6)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答: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7.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3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C.

6、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9.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答:他是一个志向远大、足智多谋、善于斗争的农民起义领袖形象。唐雎不辱使命1. ,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秦王: 骄蛮欺诈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唐雎:不畏强暴从容镇定敢于斗争忠于使命2. 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语言(或“对话” ) 描写。 (1 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 (1 )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 “秦王使人谓安

7、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 B “寡人欲以 , 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 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2 )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4. 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5、 (1 )秦王说, “天子之怒 , 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 , 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

8、“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2)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4 行刺的故事 ? 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出师表理解记忆(背诵默写):(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

9、、 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3)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写尽作者一生):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7)出师目标( “大事”、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9)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

11、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5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0)简述“三顾茅庐”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

12、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1、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12、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例:赤壁之战火烧博望火烧新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例: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13、”;马援马革裹尸;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五、文章解析:1、作者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2、分析形势的原因: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3、自述身世的目的:(1)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2)指出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4、全文要点: 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6 5、思路剖析(结构层次)(1) 提出“广开

14、言路”(前提) 、 “严明赏罚”(关键) 、 “亲贤远佞” (核心)三项建议 (15 段) (2) 表达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 、 “兴复汉室”的决心。 (67 段) (3) 点明全篇主旨。 (89 段) 6、篇章分析 (1)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报先帝” 、 “忠陛下”六个字来概括。(2)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3)表中着重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表达了诸葛亮的“北定中原”坚强意志和受恩感激(感恩图报)之情。(4)作者写这篇表的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5)

15、 表中 13次提到先帝,作用是: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 “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 “北定中原” 、 “兴复汉室”大业。关键问题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词五首 :1简要说说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作者先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 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的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能触摸。然后“ 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2简述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引用“亲射虎”“遣冯唐” “射天狼”等典故

16、分别表达的意思。引“亲射虎”典故,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表现了他虽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引“遣冯唐”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引“射天狼”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3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回答问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上阕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了挑灯看剑、听吹角的活动。梦见了自己已经置身于抗敌的前线。(2)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