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644-海南省高三高考模拟(三)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483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644-海南省高三高考模拟(三)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644-海南省高三高考模拟(三)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644-海南省高三高考模拟(三)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644-海南省高三高考模拟(三)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试卷)-644-海南省高三高考模拟(三)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644-海南省高三高考模拟(三)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644-海南省高三高考模拟(三)历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海口市第一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三)历史海口市第一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三)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韪卡上。2回答第 1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 1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第 I 卷卷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对学生宰予提出的以“一年之丧”取代“三年之丧”

2、非常不满,但是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说“今女安,则为之” 。这说明孔子A敷衍学生不负责 B在学生中权威性不够C重视自觉不勉强 D适时改变自己的主张2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分封以功臣为主体 B世官制度己被打破C官员选拔不拘一格 D平民政治初步形成3从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区域分布来看,北方的牛耕较南方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考古发掘侧重干北方 B地理条件制约的差异C牛耕尚未推广至南方 D,种植作物品种的不同4 东晋高僧释慧远年少时博览贯通儒、道经典。后来他因听释道安讲解波若经而豁然开朗,感叹儒家、道家乃至九流学术都不过是糟粕而己。这表明A佛学为

3、社会主流思潮 B三教合一的局面已形成C儒、道联合抵制佛教 D佛教教义相对受到欢迎5. 唐初诏令草拟执行“五花判事”制度,即由多位中书舍人对各类文书接各自意见独立拟撰,并“同押” (按手印)签名,然后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汇总意见,再补充润色,并附上批语,送呈皇帝裁决。这体现了中书省内部A集思广盏、防止专断 B意见不一、争权夺利C注重形式、效率低下 D分工明确、民土决策6 程颐解周易提出:“进居其位者,舜、禹也;进行其遭者,伊(伊尹) 、傅(博说)也。 ”由此可知,程颐理想中的君主是A.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B祟尚无为而完全抛弃理学C.掌握瑚家,妾体性执政大权 D作为象征性元首任用贤人7 在有些人

4、限里是一个野蛮著称的元朝,在科技和文艺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以下成就可以作为例证的是A 九章算术 B 授时历 C 农政金书 D 红楼梦8 朱元璋在建圆初曾试图恢复秦汉唐宋时期铜钱流通的局面,但数年之后又下令发行宝钞,并禁止金银流通,努力建立纸币流通制度。这种改变主要是为了A.满足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 B.彰显皇帝个人的绝对权威C.适应资本主义填芽的潮流 D.增加政府掌握的金银储量9 多次到雅典讲学的大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晚年因“不敬神”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也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逝世。由此可见A,法律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根本保证 B梭伦中庸的理念贻害无穷C民主雅典未必有个人的真正自由 D

5、智者学派在当时难以立足10马丁路德将圣经泽成德文,让德国人可以直接阅读,这样做A消除了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B否定了土帝和圣经的权威性C体现反专制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D激发了德意志民族团结反对教会11大量的女佣与男主人间存在着种种暖味关系,以致在 18-19 世纪经常成为西方绘画与文学作品的主题。这期间女佣人数的迅猛增长缘于A文艺复兴推动婚姻恋爱自由观念的传播B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遍确立促使男女平等C工业革命导致劳工阶层女性向城市转移D女性在社会中可以选择职业还比较狭窄12. 在攻破巴士底狱的消息激励下,法国的农民也拿起了武器,拆除笆篱、夺取土地、烧毁庄园主的住宅。面临这种形势,1789 年国民议会

6、通过了废除一切封建税,免税特权、教会征收什一税的权利等。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贵族与平民的妥协 B己建立民主共和制C农民取得了立法权 D王权己被议会架空13. 1839 年 9 月,林则徐在奏折中断定英船只适合外洋作战,一进入内河将无计可施。第二年定海被攻陷后,他在奏折中仍坚持此观点这表明A林则除对海军的认识有局限 B形势的判断是战争胜负关键C中英战争完全可以避免发生 D清延原本可以扭转整个战局14粱启超后来在反思维新变法时指出:学习西学,维新改革是追求真理,是大势所趋,不必事事缘附孔子,西学缘附中学,作茧自缚,束缚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他这里直接驳斥的是A洪秀全 B李鸿章 C. 康有为 D.谭嗣同

7、15.下表是 1913 年和 1930 年中国纱线产量及消费量统计表。掘此可知,当时民族机器织布业发展1913 年数量(磅)比重(%)1930 年数量(磅)比重(96)本国纱线产额200 000 00035. 84982 070 800102. 22进口纱线额358 000 00064. 1622 616 0002. 35减出口纱线额43 987 0644. 57总消费量558 000 000100. 00960 699 736100. 00力织机涓费量15 000 0002. 69206 913 53221. 54手织机消费量543 000 00097. 31753 786 20478. 4

8、6A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植 B主要依赖手工织布业的原料需求C加快手工织布业破产 D导致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16.“俄罗斯之顽固腐败,欧洲文化不能改易之,国人志士掷无数头颅而不能改易。因中国确立共和之故,举数十朝之帝政,仅以三数日之变动而推翻之,且毫无阻力焉,中国为之也。 ”在此;孙中山旨在强调辛亥革命A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B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C推动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D促进了十月革命的胜利171920 年 1 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令全国国民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教育统一采用语体文(白话) ,这表明官方A公开承认文学革命的合法性 B赞同新文化运动的全部主张C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弊病 D已经

9、被激进知识分子所主导18. 1940 年邵恒秋先生在抗建通俗画刊发表了漫画日本的今昔 (见下图) ,其主旨寓意是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民族觉醒,抗战必胜C,故强我弱,形势严峻 D滔天罪行,罄竹难书19.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原本打算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由于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而没能实现;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集中力量服务于战争 B 从未考虑过农民利益C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D是市场经济下的失误20奥斯卡,阿美林格在美国 1932 年国会委员会上阐释了这样一个现象:整个夏季和秋季肆虐华盛顿州的森林大火,是因为失业的林场工人和

10、破产的农民想作为消防人员挣几个靠得住的美元而故意引起的。这表明A美国经济开始进入“虚假的繁荣” B大萧条带来严重的社会危机C “以工代赈”并未解决失业问题 D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收效甚微21宣称“绘画不做自然的仆人” , “绘画要摆脱文学、历史的影响” , “为艺术而艺术”的美术流派是A. 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22.“有选择,无共识”已经成为困扰乌克兰发展多年的难题。有学者指出在西方集团与俄罗斯的不断博弈之下,乌克兰注定要承受代价高昂的流血冲突和经济代价。据此可见,目前影响乌克兰外交走向的关键因素是A.民众舆论 B国际准则 C.大国关系 D意识形态23. 中国在实施“一

11、五”计划时,轻、重工业的投资比例大体为 1:9。这是考虑到,当时轻工业还有些基础,增产潜力较大。且若干轻工业产品不能大幅度增产,除了战后人民购买力较低,销路不畅外,主要原因是原料不足影响设备利用率。这表明了当时A轻、重工业投资比例不合理 B政策的制定从基本国情出发C农业发展完全被决策者忽略 D全国上下发展重工业热情高24缅甸总理吴努在一次会见毛主席时曾表示,他把中国领导人同他的谈话看作是“大哥哥对小弟弟的启发” ,毛泽东即回应说:“我们不是大哥哥同小弟弟的关系,我们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兄弟。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坚持贯彻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5.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生产取得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未有过的连年增产,1984 年粮食更是增产 4070 亿斤。但粮食增产以后所需要的市场、销售渠道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促进了A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创办一批沿海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第第卷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6 题-28 题为必考题,每道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9 题-3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6.(12 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养廉银制度是清朝体禄制度的一大特色,也是雍正年间一项重要财政改革。它是火耗归公改革的一项配套制度,即实行火耗归公后,一部分用于弥补亏空,一

13、部分用于公用,一部分用于官员作养廉银。所谓“火耗” ,指的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养廉银制度大致始行手雍正二年。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力、公之费” 。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重者严行裁汰” ,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牧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 ,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务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旧用之资” ,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 , “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摘编自清世宗宪皇帝圣训卷二十三等(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养廉银制度施行的背

14、景。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 (6 分)27.(14 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1850 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真正的煤矿安全法规煤矿监察法 ,法规任命了煤矿监察员,授权他们进入并检查任何煤矿,可以随 a 十调查与矿工安全相关的任何事情。监察员可以向煤矿管理者指出危险所在,如果缺陷没有及时纠正,可以上报给国务大臣。1 855 年法规详细规定了每个煤矿应该遵守的七条通则,规定了每个煤矿应该建立特别规则并执行。随着通则的引入和特别法规的加强,管理职责更加明确,矿主在法律上有责任保证煤矿安全。1850 年和1855 年煤矿法规的有效时间都是

15、五年。材料二煤炭不仅是家庭使用的重要燃料,而且也是工业交通运输的动力同时又是钢铁工业的重要燃料对英国而言,米煤业的发展为一些老工业部门,如冶铁业以及新工业部门如造纸业、制糖业等采用新技术并实现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条件。18 至 20 世纪初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成就了美国的工业革命及世界霸主地位。吴云霞论近代美国采煤技术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况 19 世纪 50 年代英国煤矿安全法规的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煤炭工业对英国的影响 (8 分)28.(12 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欧美先进各国,统计男女不识字者,不及百分之六七日本为新进之邦,亦不满百分之二十。我国则占百分之九十余彼此相衡,奚啻霄壤!国民识字之程度如此欲求免天寅之淘汰,其可得乎?嗟嗟!我国不竞,强邻生心。而最痛巨创深者,尤莫我闽若也。试观吾闽左臂,二十年前固已断送。野心家得陇望蜀,俟隙而动,吾人若不早自猛省,后悔何及!诚能抱定宗旨,毅力进行,彼野心家能剜我之肉,而不能伤我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