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227-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727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227-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227-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227-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227-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试卷)-227-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227-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227-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届届“江淮十校江淮十校”十一月联考试卷十一月联考试卷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第 I 卷(选择题 共 44 分) 1右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 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 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 (据蚌埠新闻网年 10 月 23 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A.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C.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等手工业相当发达 D 淮河流域文明悠久丰富 2.据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

2、咸 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 十有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 。对材料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A.“封建”意为分封建国 B.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有效管辖地方 C.元代疆域比汉唐辽阔 D.中书省主要职责是统辖大都等腹里之地 3.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 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认为 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C.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D.八股取士值得推崇 4.北魏

3、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其内容极为 广泛。从该书中可以查阅到 A.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在北方的应用 B.水排、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制作工艺 C.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D.耧车、曲辕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5.“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那时的农民, 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 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 6 页)教材此处同时使用“小农经济”和 “自然经济”两个概念;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个概念

4、的含义完全相同 B.两个概念没有关联 C.前者偏重生产结构,后者偏重生产结果 D.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说明 6.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 ,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 商。下面关于徽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徽商的兴起是明清时期商业蘩荣的反映 B.徽商的活动区域仅限于今天皖南徽州地区 C.徽商的兴起与“重农抑商”政策背道而驰 D.徽商的兴起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史实” “史论” “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 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 制的叙述属于“史识

5、”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8.据明神宗实录载,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 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注:即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 ”下面有关明朝内阁 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阁臣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 B.阁臣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权 C.六部实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但没有法定决策权 9.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公元前 399 年,苏格

6、拉底被检 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敬城邦的神。经过抽签选举的 500 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对 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后以 360 票对 140 票 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 D.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10.“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 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确切 地说,恩格斯在这里所

7、指梭伦实行的“所谓政治革命”措施所代表的是 A.全体公民的利益 B.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新兴工商业的阶层利益 D.下层平民的利益 11.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其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 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 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 ,我实在听烦了” 。有关雅典陶片放逐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陶片放逐法对雅典政治家不利 B.不利于维护正常的民主秩序 C.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 D.加剧了公民之间的矛盾,破坏了国家稳定12.“为了解决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内部以及他们同罗马居民相互之间的权利

8、义务关系,逐渐形 成一套万民法 。所谓万民法 ,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它是罗马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 分被罗马国家用强制力保证实行的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法律。 ” (沈芝:古代罗马 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 )下面对“万民法”适用范围的说明最准确的是 A.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B.罗马及其被征服地区的所有居民 C.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 D.罗马帝国境内所有民族的居民 13.恩格斯说: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 ,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 界性法律” 。 (高中历史必修一)据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罗马法主要用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B.罗马法因为商品生产和贸易

9、发展而制定 C.罗马法 是迄今为止一切社会法律的最完备形式 D.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 14.1689 年英国议 会通过权利法案 ,其中规定“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 而征税,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该条文体现的法律精神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保护私有财产 C.公民权力至高无上 D.国王统而不治 15.年 9 月 18 日,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投,联合王国面临分裂危机,此前有些英国国会议员建议,女王应该介入。白金汉宫却罕见地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英 国女王之所以在苏格兰公投问题上“保持中立”是因为

10、 A.英王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 B.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与英王无关 C.即便独立,女王还是苏格兰国家元首 D.根据英国法律,女王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立场 16.关于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478 年一 1535 年)在其著作乌 托邦中说:“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 ”而马克思则认为:“英 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 ”莫尔和马克思的观点取决于 A.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 B.评价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 C.各自不同的阶级立场, D.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主观认识17.“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

11、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工厂,安置 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 31 页)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的实质是 A.生产组织形式的革命 B.生产技术的革命 C.生产方式的革命 D.社会关系的革命18.法三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 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 C.总统有权制定或废除法律 D.参众两院具有同等的权力19.“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12、、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 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 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之所以具有这样复杂的特点,其原因有 普鲁士王国通过战争武力统一德国 德国资产阶级在统一进程中没有发挥作用 普鲁士专制 传统的影响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A. B. C. D. 20.“1879 年 10 月 21 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 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 灯的时代来临了。 ”这则史料说明了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 B.煤气

13、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 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 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 21.右图是漫画被垄断组织操控的美国参议院 ,其说明A.美国国家权力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 B.垄断组织为追逐高额利润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C.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需要 D.垄断组织的形成提高了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水平22.“1870 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 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 工日益明显。 ”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 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

14、村的分工 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 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共共 56 分)分)23.(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796 年 9 月华盛顿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 ,其中说到:“(我们)通过了一部胜过从前 的政府宪法,以期密切联合,更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事务。这个政府,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不曾 受人影响,不曾受人威胁,是经过全盘研究和缜密考虑而建立的,它的原则和它的权力的分配,是 完全自由的,它把安全和力量结合起来,而其本身则包含着修正其自身的规定。我们政府体制 的基础,乃是人民有权制定和变更他们政

15、府的宪法。可是宪法在经全民采取明确和正式的行动加以 修改以前,任何人对之都负有神圣的义务。人民有建立政府的权力与权利,这一观念乃是以每人有 责任服从所建立的政府为前提的” 材料二 乾隆是清军入关后清王朝的第四代皇帝,其父雍正登基后将其立为皇太子,1735 年,雍正 驾崩,乾隆继承皇位。1795 年(乾隆六十年)85 岁的乾隆将帝位禅让给太子嘉庆,并以太上皇的身 份训位,1799 年驾崩。乾隆曾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 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 (l)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美国和中国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并指出两国政治体 制有哪些不同点。(10 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国政治体制不同的原因。指出对各自国家发展的影响。(12 分)24.(18 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 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