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649-海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9394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649-海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试卷)-649-海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试卷)-649-海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试卷)-649-海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试卷)-649-海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649-海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649-海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海南中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第第卷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共单项选择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1. 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人口增长迅速 B商品经济发展 C专制权力加强 D儒学成为正统2.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

2、代的A街市B市镇 C夜市 D草市3.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A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B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C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D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4.下列表述与唐代的社会生活相符的是A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B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C城郭、乡村人口稠密、贸易繁荣 D民俗画和木刻版画深受民众喜爱 5明史记载:“夏四月壬寅,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 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

3、拯溺,不可迟疑。 ”材料反映当时A皇权空前强化 B内阁参与决策C内阁统领六部 D六部之位形同虚设6.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A. 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 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 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7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B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

4、度走向解体8.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就雅典的民主政治如是说“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 ,他们所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付托的权威。 ”由此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A雅典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 B雅典公民享有人民主权C雅典是一个高度自治轮番而治的国家 D雅典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9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但帝国的行政人员很少。公元 1 世纪初只有百人左右,这百人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精简机构后提高行政效率 B帝国强大的军队提供了统治保障C公民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D万民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10进入近代,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界隐藏的

5、力,它不是人们熟知 了几千年的生物力,而是人自己创造的力,被誉为“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 。这种“力” 是指 A.蒸汽 B.电力 C.太阳能 D.核能11. 亚当斯密在 1776 年撰写了国富论 )一书,他将社会发展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亚当斯密的思想观念A催生了凯恩斯主义 B与当时的启蒙思想相呼应C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D是工业革命充分发展的产物12马克壵教授在谈到一场革命时说“它的斗争对象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而是一个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的取向和发展趋势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一革命

6、为后来的新政体建立提供了前提。后来的新政体指的是A专制君主制 B开明君主制 C议会共和制 D总统共和制131787 年美国宪法出台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 。他们的评论主要指的是新宪法A没有明确总统的任期 B赋予总统过大的行政军事权C规定的中央政府权力过大 D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14. 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向知府表示: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请立刻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去。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要捉拿的会党,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上述故事发生在A.明朝末年的杭州 B

7、.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末年的上海 D.民国初年的南京15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 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 历史影响在于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迫使先进中国人进行制度变革的思考 D极大削弱了清政府统治的合 法性16 “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 ”上述“排外救国的努力”A以改良中国政治为核心目标 B以提升

8、近代化水平为努力方向C使推翻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17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18.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 从前的 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 ”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 动最 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9、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9.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 ,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 来的 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 领海权、北平使馆区 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 ”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些是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C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20.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感到“革命”可以“及身而成” 。但临终时他还在念叼“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两个革命的含义分别指A推翻清政府和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 B推翻清政府和平均地权C建

10、立中华民国和发动国民革命运动 D建立民国和新三民主义21. 有历史学家在探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 ” “进军”的主要任务是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D以退让求合作22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 年进口货物为 3908 万 元,其 中鸦片占 54%,棉布为 34%,棉纱为 6%;1870 年,进口货物为 64574 万 元,鸦片占 34%, 棉布为 50%,棉纱为 6%。 ”这种现象反映出 A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C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D

11、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23. 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曾指出:“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们的主要实践活动是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建设近代海军24.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A割占领土 B勒索赔款 C屠杀百姓 D投资设厂25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表述

12、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第第卷卷 ( 共 50 分)二、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26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材料二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

13、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 (2)法制化,(3)工业化, (4)均富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材料一中“界碑” 、 “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6 分)(2)根据材料二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在四个方面的表现。 (6 分)27.(13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1938 年 5 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 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