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109-高三新课标版原创配套月考试题 历史1A卷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495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109-高三新课标版原创配套月考试题 历史1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试卷)-109-高三新课标版原创配套月考试题 历史1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试卷)-109-高三新课标版原创配套月考试题 历史1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试卷)-109-高三新课标版原创配套月考试题 历史1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试卷)-109-高三新课标版原创配套月考试题 历史1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109-高三新课标版原创配套月考试题 历史1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109-高三新课标版原创配套月考试题 历史1A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卷类型:A届高三月考试题一 历史历史适用地区:课标地区适用地区:课标地区 时间时间 9090 分钟分钟 分值:分值:100100 分分考查范围:(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近代中外政治文明、选修一)考查范围:(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近代中外政治文明、选修一) 建议使用时间:建议使用时间:年年 8 8 月底月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25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目要求的。1.(浙江文综T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

2、“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2.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3. (唐山三模)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

3、,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 ”这一规定旨在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4.(保定二模) 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这不能说明元朝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

4、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6.(新课标全国卷T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7.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

5、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8. (南京二模)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此段描述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9.(安徽文综T1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 “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

6、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 ,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10 (邯郸二模)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A. 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B.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C. 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D. 为资产阶级

7、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1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2.(海南单科T11)1841 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

8、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13.(保定二模)19 世纪末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各具特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与国王权力相当 B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权力大于国王C美国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 D德意志宰相代替皇帝行使权力14.(江苏单科T15)2000 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 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15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 年宪法和

9、法国 1875 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A B C D16 (重庆文综T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 黄埔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17.(南京二模)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道:“ 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10、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文中划线部分应指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8.(汕头质检)学生们帮助商人们抵制日货,还举行通俗的演讲,让兄弟姐妹们看清楚国内外的真正形势;他们还自己出钱办起了免费学校教育儿童。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解放战争19在一份政治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这份宣言体现了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国共合作 C反封建,求统一 D和平建国20.(上海单科T25)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

11、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21.(东北三校二模)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次大捷,但是中共方面在胜利的第二天发给南京当局的捷报却出现两个版本。延安电:9 月 25 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勇无比,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北之辛庄、关沟、东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朱德、彭德怀电: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廿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完全攻占,计已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另

12、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被我军完全包围,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从史料鉴别的角度看,你认为A延安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B朱德、彭德怀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C两则史料都可信 D两则史料都与事实相差巨大22.(浙江文综T21)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23.(哈尔滨模拟)1802 年出版了圣西门的日内瓦书信

13、;1808 年出版了傅立叶的第一部著作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之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上述材料表明A空想社会主义只适合未来社会 B空想社会主义已经超越当时经济发展阶段C思想的进步受经济发展的限制 D随着经济进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定实现24.(鹰潭一模) 共产党宣言在 1848 年 2 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

14、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已的目的。 ”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可能原因是A. 第一国际的瓦解 B. 修正主义的出现 C. 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D. 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25.(石景山模拟) 咬文嚼字杂志认为下图中的文章片段有知识性错误。其理由是A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B “苏维埃”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第小题,第 2626 题题 1313 分,第分,第 2727 题题 1212 分,第分,第 2828 题题 1313 分,第分,第 2929 题题 1212 分,分,共共 5050 分。分。26.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