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198-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上传人:孓影 文档编号:39718671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卷)-198-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198-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198-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198-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试卷)-198-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卷)-198-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卷)-198-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 25 题,50 分)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有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资本的社会化 “新经济”的出现 福利制度的逐步建立 A B C D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 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以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 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 ”保尔的 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

2、正认识到( )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 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这表明列宁主张( ) A建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 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彻底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D建立各阶级政治协商制度 4.20 世纪 20 年代初,美国的“红色恐惧”浪潮到达顶峰,政府逮捕了数千名被怀疑为 激进分子的人,国会还通过法律将持不同政见的外国人驱逐出境。与美国这一行动密切 相关的是 A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B德国法西斯势力

3、猖獗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 5.1848 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 势力。 ”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C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D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6读“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下列对 1958、1963、1973、1978 年 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A1958 年苏联 GDP 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63 年苏联 GDP 增长率低于世

4、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73 年苏联 GDP 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D1978 年苏联 GDP 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7.该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战争的影响 B经济政策的影响 C “左”倾思想的影响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 8.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这一范畴的是 ( ) 英国圈地运动 中国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 B C D 9.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 政时

5、期的是 A “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 “开垦、开垦、再开垦” D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0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体现了下列哪一经济学思想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式就是自由放任”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是最可怕的事”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总揽” 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让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11.下表为“1 980 -1 993 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表(单位:百万美元)” 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国际因素是 ( )时间19801993 日本9201

6、390066 美国481327660 苏联492- A中国多边外交政策 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并进一步发展 C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D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12.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 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 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材料主要反映出 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 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13.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提供载体的是 A.市场经济制度推广 B.新技术革命的进行 C.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出现 D.

7、跨国公司 14.“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 ,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 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C.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D.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152009 年 12 月和 2010 年 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先后在哥本哈根和坎昆举行。 在前一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论不休,最终留下诸多遗憾;在后一会议上, 与会国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这说明在经

8、济全球化的今天( ) 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意识形态的分歧仍是各国合作的重要障碍 各国意识到全球性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协商解决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既有合作又有深刻矛盾 A B C D 16有学者指出:在(20 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 ,只 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 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C两极格局的存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7.2011 年 11 月 13 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檀香山宣 言 迈向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 ,承诺采取切实措施

9、推进密切联系的区域经济,使 所有成员从中获益。这主要反映出( ) A在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内实现了经济一体化 B亚太经合组织成了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合作组织 C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亚太经合组织实现了政治同盟 D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与会各国领导人的共识18.比利时首相赫尔曼范龙佩在 2009 年 11 月 19 日举行的欧盟特别首脑会议上被选为 欧盟理事会主席。欧洲的联合经历了欧洲煤钢联营、欧共体和欧盟三个发展阶段。这一 发展历程表明( ) 欧洲一体化向更深方向发展 欧洲国家由经济一体化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消失 欧洲国家之间协调解决矛盾的机制日益成熟 A. B. C. D

10、. 19.右图是某位作家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40 周年设计的邮票图案。如果你为这 图案的有关背景作说明,符号史实的有( )A.当时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中美关系的缓和和正常化 C.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中国的支持 D.中苏关系的和好和苏联的强大支持 20.右图漫画求援 ,讲的是 2009 年 9 月 23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 64 届联合国大 会上发表演说,请求各国一起承担责任解决全球性问题。据此,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图建立“单级世界”的美国已经明显力不从心 B全球性问题是美国造成的,必须由美国来承担 C充分表明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D联合国可以在解决全

11、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霸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2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 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3.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 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帮帮我!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24.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各种制度的

12、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不包括 ( ) A基层政权组织 B.赋税制度 C民族政策 D.按人口分配土地 25.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因素是( )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中原地区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第 26 题,20 分,第 27 题,20 分,第 28 题,10 分) 第 26 题(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 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世界上许多 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

13、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 配的地位了。 1 971 年 7 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1973 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 危机。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尊霸主地位动摇。 人教社 大纲版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98 年 2 月 8 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 知道,要摒弃旧的思想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 (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 世界,这是

14、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 新华网 材料四 2010 年 4 月 26 日国际在线报道: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 25 日通过了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 3.13 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 2.77提高到 4.42,成为世界银行 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 15.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 力保留了否决权。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三幅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根据图片简述两极格局对国 际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6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和原因,并就其 政策变化举例说明。(6 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综合四则材料,分阶 段简述: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过程。 (8 分) 第 27 题,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 20 年代,西方各国从一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 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