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14745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制作:郭仁玲 2009-3-3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难点】 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 1 课时 【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约 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

2、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 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 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 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 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 饱尝了颠沛之苦、 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 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前期)多 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

3、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 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 丽。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 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 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的心绪)。 【品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2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听读思考】 1 . 你从这首词里读出了什么?找出词眼和直接抒情的句子。 2 . 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请选 择

4、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加以分析,并举出古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这些 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直接抒情的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主旨句,点明词眼“愁”。 ) 词中的主要意象:酒秋风雁黄花梧桐细雨2 意象探究: (1)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 是何等凄凉惨淡。词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风,却又想起以前把酒言 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

5、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秋风 :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 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 一剪梅有句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 们传信的使者。甜言蜜语犹在耳边,斯人却已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天人

6、相隔,睹物思 人,情何以堪? 大雁冬天南飞,春暖北归,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 又添旧恨。旧时相识异乡相逢,更增添词人天涯沦落之感。大雁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离愁别 恨的意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 雁象征离愁 (4)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是什么花?象征了什么?指菊 花,黄花堆积指菊花繁盛,千朵万朵压枝低,大好景象,本该夫妇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 为妻子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此刻的作者却已是形容枯槁,无心赏花,也无人再会怜 惜她。这种感情与刘夷希代悲白头翁

7、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所 抒发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飘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 更是愁上加愁。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5)梧桐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有什么特 别的含义呢?来看这句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它传递出的是一种离愁别绪,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 再看这一句:3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写出了杨贵妃去世之后唐玄宗心中的悲凉以及对佳人的苦苦思念。 再看词中,作者也正是借梧

8、桐表达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更何况,外面淅淅沥沥的缠绵细 雨不时敲打这她的耳膜,扰乱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细雨的点染,使词人的愁情浓得怎么也化 不开。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小结 :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 黄花、南飞的大雁, 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 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 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的意境。 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 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 营造的意境:哀婉、凄凉、愁苦、怅惘 【再读思考,体会艺术手法, 总结词的鉴赏方法】 1、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

9、“愁”的?谈谈你的认识。 (1)直接抒情。 开头直抒胸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定 下感情基调。结尾照应开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也是直抒胸臆,用主旨句点明主 旨。全词笼罩在一种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中,最后一个“愁”字把主人公的愁情推向高潮, 画龙点睛。 (2)巧选意象,间接抒情。中间间接抒情,恰当选取“酒、秋风、雁、黄花、梧桐 和细雨”等昏暗、低沉、冷色调的意象, 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 烘托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巧用叠字,创意出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描 绘了一个心神不宁、郁郁寡欢、孤苦无依

10、、若有所失的愁妇形象。 2、总结词的鉴赏方法 (1)了解作者生平身世,学会“知人论世” 。 (2)找词眼(或中心句),悟主旨。 (3)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意境和感情。 (4)抓表现手法。 (5)展开想象和联想。 【课堂探究】词人为何生愁?的确,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但此时的“愁”与诗人写一剪梅的“愁”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呢?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从 1103 年李清照写作一剪梅至1151 年左右写成声声慢,时间过了大概半个世纪,可

11、为“一般愁字别样情, 半世漂泊感生平”,到底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告诉你答案吧!(幻灯片: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 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4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 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 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

12、惜遇人不淑,9 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但它们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晚景凄凉,没有子息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了解这些史实之后, 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是生离之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生: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我们从中领会到时代社会的变化、个人的际遇对于作者创作的有力影响。结语: “一般愁字

13、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 ,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鉴赏练习】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阅读思考:1、关于这

14、首词的词眼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愁” ,有人说是“瘦” ,谈谈你的认识? 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5 2、这首词作于早年,声声慢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拓展延伸】 1、写愁名句集锦 :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 (2)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 (4)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 ) 2、李清照词作欣赏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