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树与小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14252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柳树与小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柳树与小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柳树与小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柳树与小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柳树与小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柳树与小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柳树与小枣树》教学设计与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小柳树和小枣树执教者赵丽颖课时一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15课教材分析小柳树和小枣树 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学情分析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 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 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 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

2、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读懂课文内容, 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为了这一理念, 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

3、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2分钟。初读课文 7分钟。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 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

4、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 想知道它们在春天、 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 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并想办法记住它。(3)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 帮助不会认一 、 学 生 倾听。二、1、(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2)找出带 这 个字 的 词和 句 读给 大 家听,并记住它。(3)开火车认读生字。以小 组 比赛 的 形为 了 调 动学 生 的

5、兴趣, 首先用学 生 会 唱的 歌 曲 创造 一 种 宽松、 愉快的教学气氛。教 者 以 启发 质 疑 为突破口,引导 学 生 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 学 生 的求知欲。1、明确初读目标,引导 学 生 边读边思考,以 简 单 的问答, 提高学 生 的 读书效率,达到 对 课 文的 整 体 感再读课文16 分钟。精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12分钟。的同学想办法认字。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2)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几句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3)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

6、小枣树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枣树说的话,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小枣树:宽宏大量,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4)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说出来吧!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1)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式读。2、学生用不同符 号 画出 小 柳树 和 小枣 树 外形特点的句子,选 择 自己 喜 欢的角色读出来。有 不 懂问 题 提出来。3、读课文,分角 色 朗读 并 表演课文。知。 抓住学生 喜 欢 比赛的特点,培 养 团 结合 作 和 竟争意识。2、以学生的 自 主 阅

7、读为主,注重 展 示 从对 内 容 的理 解 到 对人 物 品 质的 认 识 过程。 重视学生 的 个 性发展。 通过对 角 色 的研读, 力求突出重点,使 学 生 对课 文 有 进一 步 的 理解。3、通过 分 析 重点词语,观察插图,对小 柳 树 和小 枣 树 的性格对比,加 上 学 生自 己 的 理解, 把课文朗 读 并 表三、拓展与巩固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 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 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2、巩固会认的字游戏:听音出示字卡。 (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三、自 由

8、 说 长处和短处,可以请别人提醒,小组内交流。听 音 出示 生 字卡片。演出来,这样 可 以 促使 学 生 在读 中 感 悟语言文字,化 抽 象 的文 字 为 具体的情感。三、 抓住文中 的 发 散点, 培养学生 的 逻 辑思维能力,把 文 中 人物 的 优 缺点 转 移 至现 实 的 每个人身上,使 德 育 落到实处。激发 学 习 兴趣, 使学生在 玩 中 巩固知识。课堂小结2 分钟总结谈话: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布置作业1 分钟今天你学到

9、了什么?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板书设计15 小柳树和小枣树绿绿的弯弯曲曲又细又长光秃秃跳舞结果教学反思1、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科学看待事物的态度,应该说是成功的。2-3、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极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而且独立,他们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较短。针对这些情况,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媒体的技术吸引他们的感官,通过品读课文,让他们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态度,从而达到文章情感教育的目的。如

10、,在朗读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我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小柳树说这番话时得意、骄傲的神态,再结合自己得意时的表现,加上动作、神态来读一读,这样一番体会,学生能够读得惟妙惟肖。4、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划出描写小柳树的句子,再画一画描写小枣树的句子,然后谈谈感受。孩子们说,小柳树很美丽,但它骄傲;小枣树不美,但它能结果子,而且很谦虚。我设计了表格,小柳树的优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小枣树的优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当我们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我请学生谈一谈,小柳树和小枣树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大部分孩子说虽然小枣树不美,但我依然喜欢她,可是

11、也有孩子说,小柳树很美丽,虽然开始他很骄傲,但是后来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他也很可爱,也很喜欢她。5、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请读读一至四自然段,找一找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怎样?孩子们自己去读文段,画出描写他们的句子。这样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地带着问题去文本找答案。接着,让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来读懂课文。从柳树和枣树的生长特点分析他们的不同,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不同语气地朗读、比较和体会。学生不仅在读中感悟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也体会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6、在备课中,为了让这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深深地打动孩子们,我尽量把课件

12、制作得精美生动,“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而书中插图的柳树粗粗的,灰灰的,我花了很多功夫,终于找到符合需要的柳树的漂亮图片,还配有眼睛和嘴巴,看上去很可爱,可别小看这一幅幅图片,这可大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我还注意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优美过渡语,如:“小柳树在你们赞美声中越来越漂亮了,而此时的小枣树呢,还是(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光秃秃的”)。加上老师的精彩示范朗读,带动学生入情朗读,创造了一个生动优美的课堂氛围。7、成功之处一、落实字词教学;二、初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三、重视读的训练。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一、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既要把握整体,也要关注细节。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还要多元化一些,评价要有鼓励性质还要具体、适当。三、对学生的朗读教学还要加强,既然提出要抓重点词进行朗读,就要抓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