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五章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9677610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概——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概——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概——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概——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第五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掌握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邓小平为什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2、“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教学时间教学时间:4 学时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这是任何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都必须首先作出回答的问题。第二、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亟待填补的课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见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的组织生产;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2、列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

3、会作出的论断社会主义社会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3、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个人消费品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4、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根本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探索中的失误。在理论上,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都没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过系统的论证和科学的概括。第三、这是社会主义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

4、践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实践遭致失败。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实践并最终走向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能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败、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疑虑和困惑,归根结底也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能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的问题没有搞清楚。(二)为什么未搞清(二)为什么未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多次讲到,我们过去对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还在摸索之中”。第一,在一个长时期内

5、,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存在着严重的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没有搞清楚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第二,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其实,“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列宁曾经搞了一段时间的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斯大林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即苏联模式。建国后,我们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基本上照搬了苏联模式搞建设。其后,虽然探索过适合中国国情的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由于“左”的错误的发展,这种探索很快就中断了。苏联模式不仅没有被突破,反而得到加强。这表明,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如何建设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我们长期以来并没有搞清楚。第三,由于我们长期把苏联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从而把这一模式的种种具体作法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之上,从而导致对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清楚。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反复提出、不断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早在 1980 年,邓小平就提出:“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

7、建设的问题”。 1984 年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后,邓小平更加鲜明地、突出地提出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他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他还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8、可见,邓小平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条最根本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反复提出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又是为了适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即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使之能够回答和解决新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二、社会主义的本质二、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的背景(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的背景第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实践中遭受的种种曲折,是本质论提

9、出的时代(国际)背景。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遭受的种种困难和多多曲折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反思,为本质论的提出提供了认识基础。第三、改革开放为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契机。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使人们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二)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二)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化。从 1980

10、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到 1992 年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明确的概括,中间历时 12 年。19801980 年年 5 5 月,邓小平首次提出月,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这一概念: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P82)“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到底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

11、相信。”1992 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完整表述:“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从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照搬苏联模式以及受“左”倾错误的影响,长期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抽象地空洞地谈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2、邓小平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改革的实践中去检验原有的认识,不是抽象地空洞地谈论社会主义的原则,而是从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在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讲社会主义就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和增加人民收入这两大实际目标作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在改革初步展开时,他又把这两大实际目标概括为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在改革深入之时,他又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整体,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成为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中最高层次的核心内容。 第二、突出生产力

13、的基础地位。过去我们脱离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犯了种种空想的错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则突出了生产力基础地位,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仍然存在着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必须破除这种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生产力只有从旧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才能获得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国

14、家的稳定强盛和人民的富裕幸福,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来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奠定了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论基石,既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实际,又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三、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5、,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做到。消灭剥削,是指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现象。这种剥削,主要指资本主义剥削,同时也包括其他形式的剥削。消灭剥削,实质是消灭不劳而获,消除少数人凭借生产资料私有权去剥削压榨劳动者、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消除两极分化,是指消除在财富的占有和使用上的严重不平等:一极为人数甚少、十分富有的阶级和集团;一极为人数众多、十分贫穷的阶级、阶层和群体。人们对社会财富的占有过于悬殊,致使贫困的一极无法承受起而反抗,就会导致社会危机以致社会动乱,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生这类事情,就会使社会整体利益受损,社会发展受阻。因此,必须消除两极分化。显然这同绝对平均主义、不允许适

16、度差别存在的主张是不同的。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是联系在一起的。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的过程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邓小平明确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走向共同富裕,首先要靠人们自己努力,国家、社会和先富的部分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其他部分富裕起来,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只要是历史地、最大限度地、尽可能地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那就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第四、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恩格斯曾说:“不言而喻,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不是被看作固定的东西,而是被看作可变的东西的时候,它们在思想上的反映,概念,会同样发生变化和变形;我们不能把它们限定在僵硬的定义中,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 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往往是从静态中,用僵硬的定义,概括出一个僵硬社会主义概念。而邓小平在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