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偏位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72740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偏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偏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偏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偏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偏位,倾斜的预防及纠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偏位,倾斜的预防及纠偏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 PHC)是由专业厂家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和掺加磨细料、高效 减水剂等先进工艺,将混凝土经离心脱水密实成型和在常压、高压两次蒸汽养护而制成的 一种细长的空心圆土体等截面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锤击或静压的方法沉入地下作为建 (构)筑物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它的卓越性能,广泛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港 口码头、水利工程等,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1、PHC 桩管的主要特点PHC 桩管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管桩的单位承载力造价是各种桩型中最低的, 基桩总体经济效益指标远远优于其他桩型。二是

2、管桩的穿越土层能力特别强。只要有足够 大的压力(3600KN 以上),它可以穿越十几米厚薄粉砂,甚至是中粗砂层,确保桩基端 嵌固于较好的持力层,具有理想的有效桩长长度,取得非常高的单桩承载力。三是管桩混 凝土抗压强度达 80 兆帕以上,抗裂弯矩高于方桩,具有较强的工作性能,确保桩身在恶 劣施工环境下保持完好,大大减少裂桩和断桩事故的发生。尽管 PHC 桩管性能优越,但对施工工艺要求也很高,如施工不当,将产生桩偏移或倾 斜过大等不良现象,轻则使桩的承载力降低,重则造成断桩等严重后果,上述现象严重危 害结构主体安全,必须进行相关处理。笔者认为只要前期采取有效措施管桩偏位上可以避 免的,确因土质太差

3、造成偏位的,可以采取相关技术措施进行补救,只要措施得当,就可 以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真正做到少花钱多办事。2、桩偏位或倾斜过大主要原因2.1 压桩机平台没有调平,压桩机立柱和平台不垂直。针对这种情况,压桩施工时一定要用顶升油缸将桩机平台调平,压桩施工前应将立柱 和平台调至垂直满足要求。2.2 管桩就位压入时垂直度不足。要消除这种原因造成的偏差,桩压入时对中误差控制在 10mm,并用两台经纬仪在互 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校正其垂直度。2.3 地下障碍物、场地下陷等影响。为尽可能避免这种影响,施工前详细调查掌握工程环境、场址建筑历史和土层的特性 及其分布状况,预先清除地下障碍物等。2.4 桩尖偏斜或桩

4、体弯曲,或桩顶不平整所造成的施工偏压。要消除这种原因造成的不良影响,应提高桩的制作质量,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防 止桩顶和接头面的歪斜及桩尖偏心和桩体弯曲等不良现象发生,不合格的桩坚决不用。2.5 接桩质量不良,接头松动或上下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要杜绝这一不良现象,应加强工人培训提高施工焊接桩质量,保证上下节同轴,严格 按规范要求进行隐蔽工程验收。2.6 压桩桩长未能达到硬质土层或压桩顺序不合理,后压的桩挤先压的桩。对于这种情况造成的偏位,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首先,结构设计时要合理选择桩长, 使桩打入土质较硬的土层,这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小因挤压造成的偏位;其次,制订合理的 压桩顺序,尽量采取“走

5、长线”压桩,给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提供尽量长的时间,避免其累积 叠加。2.7 基坑围护不当,或挖土方法、顺序、开挖时间、开挖深度不当等。根据笔者观测,一般压桩结束 10 天左右,待超孔隙水压力充分消散后进行开挖可有效 减小偏位;并且围护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避免侧向土体位移;同时机械开挖至桩Comment w1: 顶 30cm 时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挖斗碰撞桩头。3、桩偏移及倾斜过大的纠偏方法如上所述,桩偏位及倾斜过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但有些情况下由于场地土 质太差或土质差异较大(这将产生巨大的推挤作用),即使采用了按常规判断合格的围护 结构,也是很难控制桩的偏位的。因此,如何纠偏是一个

6、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于桩偏位的处理最重要的是要搞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桩偏位后桩身质量是否完整。为确定被挤偏的桩的损伤程度和完整性,首先对之 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二是偏位至何种程度承载力会出现损失,损失多大。根据笔者所做 实验,桩偏位在 50 厘米以下,对承载力影响轻微,承载力一般下降 10%左右;偏位在 50 至 80 厘米时,承载力一般下降 20%至 30%。三是桩承载力设计值是否有一定程度的 富余。这主要要看结构师设计桩桩基时,承载力是否有一定程度的富余以及底板配筋是否 能将这种富余充分发挥。综上,如果低应变检测显示桩身完整,无明显缺陷,同时桩偏位小于 50 厘米,而且桩 承载力有一定程

7、度的富余,经计算结构是安全的,那么一般情况下不需进行偏位处理;当 然如果经计算结构是不安全的,仍需进行处理。如果偏位大于 50 厘米,则需要进行纠偏 处理,从经济角度出发,我们可同时考虑以下两种解决方案:3.1 推顶法(即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施工步骤如下:(1)钻孔排土,根据偏位的程度在桩前侧用地质钻机钻孔,清除桩身 前侧土体,以有利于用较小的水平推力回复桩位;(2)安装反力架,就位千斤顶,推桩 移位;(3)桩的固定。在桩侧的孔穴内,灌入碎石,人工插捣致密,注入速凝水泥浆, 使桩侧和桩底虚土中的孔隙部分被浆液所充填,并较大幅度的增加桩侧和桩底一定范围内 的土体强度和变形模量,提高桩底土

8、的抗偏荷载能力;(4)对所有经纠偏处理的桩进行 再次低应变检测,以便加固桩身。3.2 锚杆静压桩补桩。借助于锚杆桩来弥补桩偏位所丧失的部分承载力,并可根据工程桩的实际偏位情况, 灵活进行处理。在浇筑承台时预留好锚杆桩桩孔,其余按原设计进行施工,不会影响施工 工期和工程质量。根据以上经济性和可靠性分析,决定分情况采用两种方法予以综合处理,即推顶法用 于处理偏位小于 50cm 的管桩,锚杆桩补桩法用于处理偏位大于 50cm 的管桩。笔者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表明:管桩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偏位,但桩身没有被破坏的,都 可以根据各自的偏位程度,考虑采用推顶法和锚杆补桩法。两种方法均具有施工设备简单, 加固机理直观可靠,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容易控制的特性,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