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轮:“小说阅读”过关检测(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69439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轮:“小说阅读”过关检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轮:“小说阅读”过关检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轮:“小说阅读”过关检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轮:“小说阅读”过关检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轮:“小说阅读”过关检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轮:“小说阅读”过关检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轮:“小说阅读”过关检测(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6 页“小说阅读”过关检测(一)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徙汪曾祺先生名鹏,字北溟。家世业儒。尝受业于邑中名士谈甓渔,为谈先生之高足。谈先生说: “高氏有子矣。北溟之鹏终将徙于南溟。”果然,高先生在十六岁的时候,高高地中了一名秀才。众人说:高家的风水转了。不想,第二年就停了科举。废科举,兴学校,这个小县城里增添了几个疯子。有一姓徐的呆子,穿着油腻的长衫,一边走,一边念。念到曾经业师浓圈密点的得意之处,摇头晃脑,昂首向天,面带微笑,如醉如痴。一直念到两颊绯红,双眼出火,口沫横飞,声嘶气竭。长歌当哭,其声冤苦。他这样哭了几年,一口气上不来,死在街上了。高北溟坐在百年老屋之中

2、,常常听到徐呆子从门外哭过来,哭过去。他恍恍惚惚觉得,哭的是他自己。功名道断,高北溟怎么办呢?头二年,谈先生还没有死。有人求谈先生的文字,碑文墓志,寿序挽联,谈先生都推给了高先生。所得润笔,尚可鬻粥。谈先生寿终,高北溟缌麻服孝礼致哀写了一篇长长的祭文,泣读之后,忧心如焚。他也曾像祖父和父亲一样,开设私塾教几个小小蒙童,教他们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然而除了少数极其守旧的人家,都已经把孩子送进学校了。他也曾挂牌行医看眼科。谈老先生的祖上本是眼科医生。他劝高鹏也看看眼科医书,给他讲过平热泻肝之道。可是城里近年害眼的不多。文章不能锅里煮,百无一用是书生,一家四口,每天至少要升半米下锅,如之何?如之

3、何?有一个平素很少来往的世交沈石君来看他。沈石君比高北溟大几岁,也曾跟谈老先生读过书,开笔成篇以后,到苏州进了书院。书院改成学堂,革命、“光复 ”,他就成了新派,多年在外边做事。他有志办教育,在省里当督学,他劝高北溟去读两年简易师范,取得一个资格,教书。读师范是被人看不起的。师范生被人称为“师范花子 ” ,但这在高北溟是一条可行的路。 “简师 ”只有两年,一晃也就过去了。简师毕业,高先生在“五小 ”任教。高先生是谈先生的高足,中过秀才,叫他去教“大狗跳,小狗叫”,实在说不过去,因此,破格担任了五、六年级的国文。即使这样,也还不能展其所长,尽其所学。然而高先生教书是认真的,讲课、改作文,郑重其事

4、,一丝不苟。同事起初对他很敬重,渐渐地在背后议论起来,说这个人的脾气很“ 方”。是这样。高先生落落寡合,不苟言笑,不爱闲谈,不喜交际。他按时到校,到教务处和大家略点一第 2 页共 6 页点头,拿了粉笔、点名册就上教室。下了课就走。有时当中一节没有课,就坐在教务处看书。高先生家的春联都是自撰的,逐年更换。都是述怀抱、舒愤懑的词句,全城少见。这年是辛未年,板门上贴的春联嵌了高先生自己的名字:辛夸高峙桂未徙北溟鹏也许这是一个好兆,“未徙 ” 者“将徙 ”也。第二年,高北溟竟真的“徙” 了。这县里有一个初级中学,办得不好。教育局长不得不下决心对这个学校进行改组。恰好沈石君因和厅里一个科长意见不合,愤而

5、辞职,回家闲居,地方上人挽他出山来长初中。沈石君再三推辞,禁不住不断有人踵门劝说,也就答应了。他只提出一个条件:所有教员,由他决定。教育局长沉吟了一会,说:“可以。 ”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许多人都感到意外。高北溟和沈石君以及一般同事相处甚得。沈石君每年暑假要请一次客,对校中同仁表示慰劳,席间也谈谈校务。高先生是不须催请,早早就到的。他还备了几样便菜,约几个志同道合的教员,在家里赏荷小聚。三十几个教育界人士,联名写信告了沈石君。沈石君知道这个初中校长的位臵,早已有人觊觎,他毫无恋栈之心,主动递了一封辞职书。不两天,批复照准。继任校长,叫尹同霖。尹同霖问沈石君有什么托咐,沈石君只希望他能留高北

6、溟。尹同霖满口答应。沈石君束装就道之前,来看了高北溟,说他已和同霖提了,这点面子料想他会给的,他叫高北溟不要另外找事,安心在家等聘书。快开学了,聘书还不下来。同时,却收到第五小学的聘书。高先生只得再回五小去教书。(选自汪曾祺全集 ,有删改 )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高北溟早年心存大志,时代巨变使他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但是在生命本能的支撑下,他艰难而顽强地活着,决不自我放弃,精神难能可贵。B沈石君与高北溟同为谈老先生的学生,但沈石君人生之路一帆风顺,作者安排这个人物意在说明只有投身革命才能避免高北溟的悲剧。C科举废止, 高北溟和徐呆子一样绝望,徐呆

7、子在门外哭,高北溟则觉得哭的是自己,正是沈石君及时为他指路,才免了同徐呆子一样的结局。D小说叙事简洁,文辞高雅,如“长歌当哭,其声冤苦”“泣读之后,忧心如焚”,诗一样的语言,颇具抒情性,便于表现知识分子的生活。E小说没有荡气回肠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场面,但是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生动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动。第 3 页共 6 页解析: 选 ADB 项,“ 沈石君人生之路一帆风顺”“ 安排这个人物意在说明只有投身革命才能避免高北溟的悲剧”等分析主观武断。C 项, “正是沈石君及时为他指路,才免了同徐呆子一样的结局”的分析不当,高北溟一直在艰难地谋求生存,而徐呆子只会啼哭悲鸣,

8、他与徐呆子性格不同,不会有一样的结局。E 项, “ 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生动细腻 ”分析不当,文中基本没有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2小说中刻画徐呆子这个人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答:解析: 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可从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主要人物、强化主题等方面进行考虑。本文中的徐呆子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不太明显,但其可以展现时代特征,揭示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即科举废止,学子或疯或死等。而且,通过与徐呆子迂腐僵化的思维进行对比,可以突出高鹏的理性及与时俱进。参考答案: 展现当时的社会风貌,揭示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科举废止,许多像徐呆子一样求取功名的人或疯或死,高鹏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与高鹏形成对比,突

9、出了高鹏的理性。科举废止,徐呆子疯了死了,高鹏报考师范,做小学教师,两相对照,高鹏的选择越发值得肯定。通过对徐呆子的疯和死的描绘,有力地批判了迂腐僵化的思维,突出了与时俱进的主题。3小说以“徙”为标题有怎样的含意?试作分析。答:解析: 作答本题,要抓住第一段中有关高先生的名和字的介绍,并结合谈老先生的话“北溟之鹏终将徙于南溟”以及高先生自拟的春联进行分析,可知,“徙 ”既表明高鹏要像北溟之鹏终将徙于南溟那样展翅高飞,又概括了他“徙” 的过程和结果,即艰难谋生,只当了个小学教师,同时也暗示人生要“徙” 于何方,不可执着一念,要因时而化,与时俱进。参考答案: “徙”揭示了高鹏的人生理想,他要像“北

10、溟之鹏终将徙于南溟”那样展翅高飞,大展宏图。“徙”概括了高鹏的实际人生,他想展翅高飞,徙于南溟,结果艰难谋生, 最终好不容易当了小学教师。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题,人生能否“徙于南溟”,不以主观愿望而定,究竟“徙”于何方,要因时而化,与时俱进。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 题。蟹肥簕杜鹃丁之境菊黄蟹肥秋正浓。中秋节那天,小北专门到成隆行买了五只大闸蟹。128 元一只,小北心里痛了一下,但第 4 页共 6 页想到妻子阿苏好这一口,也想让刚从农村老家来的父母尝尝正宗的大闸蟹,他那点小小的心痛转瞬即逝,那点钱算什么呢?丰腴白净的阿苏生于江南,近段时间她正在减肥,晚上只喝一小碗汤和吃几口青菜。小北妈妈做

11、的面食,她绝口不吃。但家乡大闸蟹的诱惑,阿苏还是抵挡不住的。她将小北买回来的活蟹洗净,放入蒸笼,蒸透后取出,去绳,将蟹一个个地整齐地码在白瓷盘中,红餐白盘,煞是养眼。小北的老家在缺水的黄土高原,小时候从未吃过螃蟹。记得和阿苏谈恋爱时,他在一家上海菜馆里第一次吃蟹,把蟹放进嘴里一阵乱嚼,味同嚼渣,连肉带碎壳都吐进了骨碟里。阿苏吃吃地笑着,说他简直是暴殄天物。月圆之时,阳台上淡菊和秋桂的清香飘入室内,餐桌上除了红蟹白盘,还有各色佳肴、时令鲜果。 6 岁的儿子一航早已等不及了,坐在餐椅上大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螃蟹啦,吃螃蟹啦。”小北先给自己的爸妈各拿了一只蟹,阿苏语带炫耀地说:“爸妈,这是正

12、宗的阳澄湖大闸蟹,128 元一只,你们见都没见过的,小北专门买来给你们尝尝鲜。”“多少钱? 128 一只?这啥螃蟹啊?咋恁贵?那我不吃了,让航航吃。 ”小北妈赶忙把自己面前的蟹放在了孙子的盘子里,小北的爸爸几乎同时也把蟹放回了白瓷盘里。小北又让了几次,老人坚决不肯吃。小北妈说: “俺们不爱吃, 再说谁没吃过螃蟹啊?村里小孩们都在河里摸螃蟹,半天就一篓子,回家洗干净了,裹上面粉,在油锅里炸得焦黄焦黄的。 ”阿苏鄙夷地说:“ 你们北方人吃什么都是裹着面粉油炸,蟹的鲜味全给糟蹋了!再说小河蟹能和大闸蟹比吗?”阿苏边说边拿起一只蟹,她用葱般水嫩的手指掰下蟹脚,再用洁白整齐的牙齿咬去蟹脚两头,用蟹脚的小

13、头一捅,再用嘴一嘬,完整的蟹肉就出来了。小北胃寒,再加上不善吃蟹,吃了一只便觉索然无味,儿子也就是好奇,碗中的蟹肉尝了几口也作罢了。阿苏一边说笑丈夫儿子公婆不食美味不懂享受,一边大快朵颐,不仅如此,她吃完一只蟹,还能原样把蟹壳拼装回去,一只蟹好像又原样复活了。第二天下班后,小北和阿苏一进家门,小北妈快步走进厨房,竟然从冰箱里端出了四只用草绳捆缠着的锃亮的青壳螃蟹!“每天晚上看你都不怎么吃饭,但昨天那么爱吃螃蟹,我今天在菜市场后面,见到有人在卖, 28 元四只,比小北买的便宜多了, ”“多少钱?28元四只?螃蟹?妈,你买的是死蟹吧,死螃蟹可是坚决不能吃的。”阿苏觉得乡下来的婆婆肯定上当了。小北妈

14、急着辩解说:“怎么可能?眼珠都在动,不信,我解开给你看。”解开草绳的螃蟹张牙舞爪,看起来很凶猛,似乎在为小北妈解围。“在菜市场买的吗?”阿苏又问。 “不是,菜市场后门,有人卖螃蟹。好多人都在排着队买,听说是刚从湖里捞的,很新鲜 , ”小北妈嗫嚅着解释。阿苏口气里有了责怪:“妈,我都告诉过你。不要贪便宜去流动商贩那里买东西,怎么可能有7 块钱一只的大闸蟹?再说了广州哪里会产大闸蟹啊?还刚捞的?这种来路不明第 5 页共 6 页又便宜的东西,我是不敢吃的,吃出什么毛病怎么得了?”小北妈一脸的不知所措。小北知道妈妈尴尬,但也觉得阿苏说的不无道理,这螃蟹确实便宜得令人生疑,说不定真是那无良小贩,这时,阿

15、苏不容臵疑地对婆婆说:“你和爸也不要吃,吃出了毛病,还不知要花多少医药费呢。把螃蟹埋到花盆里作花肥吧。” 小北想了想,还是把四只生猛锃亮的螃蟹深埋进了阳台上最大的一个花盆里,那里种着一棵枝干道劲的簕杜鹃。冬天到来的时候,小北的父母早已回老家了。不知是不是四只螃蟹的缘故,阳台上的簕杜鹃几乎每月都要盛放一次,并且颜色要比隔壁家的红艳。那天阿苏在整理阳台上的旧报纸,里面滑出了一张促销传单,印着四只蒸熟的红红的大闸蟹,上写着:“新店开张,金秋送蟹,单只原价128 元,现套餐只需28 元(仅限前50名顾客 )。”阿苏望着又一次怒放的簕杜鹃, 想起了花盆中的四只蟹,想起了不识字的婆婆,她突然很想吃小北妈妈

16、做的面条、饺子和葱油饼,(选自羊城晚报 ,有删改 )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北从小生活在黄土高原,从未吃过大闸蟹,但为了讨妻子的欢心,竟然不惜高价专门为她买了五只阳澄湖大闸蟹。B这篇小说完全采用顺叙的叙述方法讲述故事,但视角却有不同,如小北夫妻和父母对大闸蟹价格的不同看法,这样写使情节发展产生了波澜。C阿苏向公婆介绍大闸蟹,其语气耐人寻味,既有对自己吃过大闸蟹的炫耀,又有对公婆没有吃过的些许不屑,还有显摆孝心的意味。D阿苏深信“便宜无好货”,所以出于对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的考虑,也出于怕花过多的医药费,便提出将蟹埋进花盆做肥料。E小说以阿苏看到促销传单、明白事情真相而被触动为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样写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构思颇具艺术匠心。解析: 选 CE本题主要考查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 项,“从未吃过大闸蟹 ”说法错误,当年和阿苏谈恋爱的时候,在上海的一家菜馆里吃过螃蟹;B 项,“完全采用顺叙的叙述方法”表述错误,小说的第四段就插叙了一段小北和阿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